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齐白石画鹰画了三十多年,画了很多。

齐白石画鹰很自负,乐意拿着送人,从最高领袖到各界要人以及自己的朋友、学生,都送。

有趣的是,齐白石的鹰有个极其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从来不肯飞。

容我说说这是咋回事。

一、两大pose

先说现象。说了现象,才好究其原因。

齐白石的鹰,有两大pose。

一个pose是伫立远望。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1)

图1.齐白石《松鹰图》 1930年代作 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2)

图2.齐白石《松鹰图》 1944年作 北京保利2011春拍

图1右望,图2左望,不管向右向左,都是伫立远望。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3)

图3.齐白石《雄鹰》 1941年作 见《中南海藏画录》

这个向右望的,齐白石1950年送给了毛泽东。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4)

图4.齐白石《松柏高立图》 1946年作 嘉德2011年春拍

这个向左望的,齐白石1946年送给了蒋介石。

(图3、图4正好对立,齐白石挺会安排的。)

另一个pose是伫立回顾。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5)

图5.齐白石《松鹰图》 1925年作 荣宝斋(上海)九周年书画精品拍卖会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6)

图6.齐白石《高立》 1952年作 北京保利2010年秋拍

齐白石的鹰绝大部分都摆这俩pose,不是前者,就是后者。

说是两大pose,但区别仅为目视方向,站着不动却是一样样滴。

其他pose只是零星可见(参图7)。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7)

图7.齐白石《雄鹰》 年代不详 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

抛开别的不论,齐白石的鹰,一望可知的特征就是——不肯飞哈,尽管图8的鹰差一点就飞起来了。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8)

图8.齐白石《松鹰图》 年代不详 天津市博物馆藏

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呢?

二、究因之一:缺失了传统

齐白石画鹰是认真学了八大山人的。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9)

图9.齐白石《独立睥睨图》 1932年作 北京保利2019年春拍

题识:余年七十矣,未免好学,一昨在陈半丁处见朱雪个画鹰,借存其稿,从此画鹰必有进步。

齐白石这幅鹰是临摹八大的(见图10)。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10)

图10.八大山人(清)《独立睥睨图》 中贸圣佳十五周年庆典艺术品拍卖会

1941年,齐白石又依此稿本画了一幅,就是前文所见的图3。

齐白石的伫立远望pose从八大这里获得了强劲支持。

有人以为齐白石的伫立回顾pose是创意,不对。伫立回顾pose也有八大示范在前(见图11)。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11)

图11.八大山人(清)《双鹰图》 南昌市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图11下方的鹰就是伫立回顾pose,齐白石只是将它的左顾扭成了右顾。

学了八大以后,齐白石画鹰果然进步很大,但,他并没有进步到让鹰飞起来的程度,因为,八大的鹰就是不飞滴。

八大的鹰,虽然pose比较多(如图12),但,确实从来都不飞。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12)

图12.八大山人(清)《苍鹰红梅图》 2011年嘉德四季第25期拍品

其实,史上画飞鹰的不乏其例。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13)

图13.晁说之(宋)《鹰逐野禽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14)

图14.林良(明)《秋鹰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15)

图15.吕纪(明)《残荷鹰鹭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三幅画飞鹰,搏击之鹰。

要知道,画飞鹰本来是个传统。《宣和画谱》概括北宋内廷所藏众多猛禽画的内容时,其用词是“鹰隼之击搏”(不是“鹰隼之伫立”哈),这就是飞鹰传统的证据,因为既然“击搏”,当然要飞嘛,像晁说之的图13那样。

林良、吕纪延续了画飞鹰的传统。

而齐白石对这个古老传统是无感滴,视若无睹,当然,也许是无知的。他的鹰,所承传统,到八大那里就截住了。

三、究因之二:僵化的图式

齐白石的鹰绝大部分与松同框,其实都可以叫做《松鹰图》。

松鹰图式系象征寓意,鹰(谐“英”音)象征英雄,或象征刚猛、刚健的精神气质;松象征长寿,或象征坚韧不拔、志节超卓的高贵品格。显然,松鹰图式的寓意是齐白石馈赠与卖画所需,也是受画人与买画人心理所要,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松鹰图》嘛。

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松鹰图式给了答案——松拉后腿无法飞哈,也不必飞啊,象征寓意的意思已经到了、已经够了,飞个啥呢?

这就是僵化的图式了。

一个图式,刚出来的时候是鲜活的创意,因袭日久就势必僵化,僵化的症状是,这个图式只能表现特定寓意,这还是轻的,可怕的症状是——特定意义只能采用这个图式来表现。僵化的图式严重损害了艺术的丰富性与个性,而缺乏丰富性与个性的艺术还能叫艺术吗?

一个艺术家对僵化的图式没有必需的警觉,反而对僵化的图式乐此不疲,那就无可避免地陷入创意匮乏的境地了,尽管他可以在僵化的图式里面玩点小花样,例如笔墨啊构图啊什么的,但,已经僵化了,无论如何飞不了了呵。

齐白石终其一生对僵化的松鹰图式都是十分热衷滴。

当然,齐白石偶尔也会让鹰摆脱松的羁绊,如图16。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16)

图16.齐白石《英雄独立》 1920年代作 嘉德2017年秋拍

不过,图16的鹰还是不肯飞,因为这回齐白石要用巨石象征高拔坚固(石也象征长寿),以此表达对受画人的赞美和祝福,鹰又被石头留住了。

看来,齐白石只能画这种无法飞也不必飞的鹰了。

四、究因之三:固执的僵化

飞鹰具有更大的表现力,对此,齐白石是知道滴,他的知己徐悲鸿30年代就画飞鹰。

徐悲鸿40年代的飞鹰画得特别好,具有鼓舞抗日斗志、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身处沦陷区的齐白石当时看不到,但事后不可能不知道。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17)

图17.徐悲鸿《鹰击长空》 1943年作 北京保利2019年春拍

题识:呼吸入长空,夭矫神龙舞。凌轹日月光,助长风云怒。未应怀饥肠,威逼弱者惧。

齐白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齐白石的鹰为啥不肯飞)(18)

图18.徐悲鸿《鹰击长空》 1944年作 上海嘉禾2017年秋拍

题识:我神鹰队袭汉口,倭机毁焚百架,为长沙大胜,余韵兴奋无已,写此以寄豪情。

徐悲鸿的鹰,绝不仅仅是个空泛的英雄象征(概念),它是不可一世,它是一往无前,它是力量、是强大、是霸气、是桀骜、是睥睨、是喷张、是嚣张、是决绝、是坚毅、是豪情、是激情、是壮烈、是威猛、是勇猛、是刚猛、是迅猛、是锐利、是机警……这一切,都因为,它是飞鹰,翱翔之鹰。

徐悲鸿的鹰也续上了古人画飞鹰的传统。

徐悲鸿的飞鹰,令齐白石从来不肯飞的鹰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谁若愣是看不出这一点、硬是不承认这一点,那只能证明他是死硬的“白石粉”而已,一点改变不了事实。

对于徐悲鸿的飞鹰,齐白石作何感想?

他竟然是无动于衷滴。

齐白石继续画着他那僵化的图式,鹰,有时是伫立远望pose,有时是伫立回顾pose,一般与松同框,偶尔与石共现,概而言之,固执地拒绝飞翔。毕竟,这是他的舒适区,也是他轻车熟路且效益极好的生意。唉!

僵化导致固执,固执,更其僵化,这么一来,齐白石的鹰就永远永远不肯飞了。

(本文著作权归头条号《中国画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必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