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道的流派(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名作)(1)

《西陵道士茶歌》

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译文:

泉眼流水潺潺犹如“通石”的血管脉络,

(又译:泉眼流水潺潺通达石中水脉)

绿色茶叶粉末和春草碧绿得象春日江水的颜色。

(又译:绿色茶叶粉末愁煞青草犹如春日江水的颜色)

小溪边的花朵落入泉水之中,

使得泉水的味道都散发着芳香.

山上的明月正面对着人,

照耀得松树的影子犹如直线。

仙翁摇动着以白色鸟羽制成的扇子,

拂拭道坛并且挑灯夜读《黄庭经》。

稀淡的茶香在齿间缭绕不绝,

更加感觉到出尘之心通往了幽远深邃之境。

唐代茶道的流派(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名作)(2)

注:

西陵道士:一指道教的道士,乃温庭筠好友;二指疑似温庭筠道号。具体不详。

乳窦:指泉眼。

溅溅:流水声、水疾流貌。

通石:即孔公孽(中药名)。指石灰岩溶洞顶下垂成冰柱状的钟乳状集合体,选用稍细部分或有中空者。又注:通为通达,石脉为石中水脉或石之脉。

绿尘:指绿色的茶叶粉末。

愁草:一指春草。二指使青草担忧。

涧花:山涧的花。涧,指山中的小溪。

井:指泉水。《吕氏春秋·本味》:“水之美者, 三危之露,昆仑之井。”

当:面对着、当面。

人:指人或指自己。

仙翁:原意指仙人。古代常用于对年长的修道者、道士的尊称。或指西陵道士。

白扇:用白羽做的扇子。

霜鸟:白色的鸟。

翎:鸟羽,即鸟的长羽毛。

拂:拂拭。

坛:道教进行宗教活动或举行祈祷法事的场所。

黄庭经:指道教著名典籍《黄庭经》。

疏香:稀少清淡的芳香。疏,又译疏通。

皓齿:雪白的牙齿。

余味:剩下来的香味、味道。指留有余香之意。

觉(jué):感觉(感觉到,意识到),觉得,醒悟、明白、启发。

鹤心:高远之心;出尘之想。

通:通达、通往、连接。

杳冥(yǎo míng):原意指极高极远之处。一指仙境。二指无限幽远之地,幽远深邃之境。三指飘飘欲仙之境,缥缈奥妙之境。四指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神秘的、缥缈的身心状态或境界。

唐代茶道的流派(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名作)(3)

评榜词

《史上最美茶诗》评为第6名。此诗为唐代茶诗名篇,是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之作。温庭筠以出尘心灵与精美文采,极为出彩地描述茶、水、境、茶味乃至纯净的饮茶感受,直达悠然自在的茶道之境。最值得称道的是“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这一句,简直是说出了无数茶人在饮茶时飘飘欲仙的内在感受,在茶汤里遨游于无垠的天地之中。此诗演绎茶道之美,臻于巅峰,誉为千古茶诗名篇。

在春夏之交的时节,温庭筠前往拜访在深山修行的好友道人。于明月松风、夜色迷人之时,汲泉煎茶,赏月论道,齿有余香,道音入耳,更是感受到飘然出尘之意。而在茶香与道音缭绕之间,更是心通杳冥、如临仙境

唐代茶道的流派(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名作)(4)

上半首诗“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写的是,写的是环境。温庭筠以精致工练之笔,写就一幅清幽迷人的深山夜色。泉眼流通山石,茶末绿似春江。溪花落水尤香,山月照松更直。你看:山泉、山石、春江、小溪、明月、松影、落花、茶色,不正是最宜汲泉煎茶的环境吗?不正是清幽、宁静、出尘之境吗?更是为后半首的描写作了幽静完美的铺垫。

同时,诗中对饮茶之道可谓是求于精致。对饮茶环境的要求,是清幽静谧的山光水色、山溪道院。对茶叶的要求,是绿如春日江水。对水质的要求,是山溪泉眼、无垢无尘。此时,更有明月、松影、山花。实在是讲究,实在是唯美!更是以隐晦之笔墨,交代了饮茶的季节:春江、涧花,当是盛春或初夏的季节。

唐代茶道的流派(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名作)(5)

下半首“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写的是读书品茶,以及饮茶后的极致感受。道人执扇,夜读道经,齿有余味,心通杳冥。多么唯美的意境,多么幽远的境界。尾句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饮茶时齿留余香的茶韵,更以神来妙笔描述了品茶的境界,展现了饮茶之道的巅峰意境,引人奔向一个幽远深邃的世界。茶香不绝,余韵袅袅,端的是一番至美的境界。使人心境无染,意通仙灵,御风欲飞,神临仙境。

仙翁夜读黄庭经,茶香缥缈御风行。作为唐代五大茶道流派之一的道茶流派,因为道经教义的深刻影响,使得茶诗极具仙风道骨的韵味,也使得作者对仙界充满了向往之情。此诗可谓是唐代道茶流派的茶诗代表作。

唐代茶道的流派(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名作)(6)

茶道,生于道,兴于禅,扬于儒,融三家而成,演道则而简,遇唐宋而盛,化生活而美。中唐时期,饮茶正式进入人类的精神文明之中,取得了决定性的重大成果。茶道思想,逐步进入首次成熟期。在陆羽《茶经》的引领下,卢仝、白居易、温庭筠、元稹、裴汶等人纷纷开始探索茶道的境界与美学。温庭筠更是效仿先贤,亲撰茶书专著《采茶录》

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贤定鼎文化底层逻辑之后,魏晋风度演绎着放旷自由的气息,文化的融合与剧变随之而来,茶道思想与茶美学也因此生于山野,悄悄萌芽。到达初唐,犹如朝阳初升、生机勃勃,洋溢着青春与热情,给人无穷的自信与力量,方有李白、张若虚、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类的天才横空出世、笑傲千古。

唐代茶道的流派(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名作)(7)

摄影师/箱子

安史之乱后,在中唐再次迎来了社会的变革与思想的探索,也再次迎来了文化与美学的变革,从而直接引发了文人雅士的重新思考,使得一切从此不同,文化的气质不再那么雄浑,而变得内敛、萧瑟、忧国、雅致与隐逸,却意外地使得中唐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盛景,天才辈出,百家争鸣,诗文书画皆于斯为盛。陆羽《茶经》就诞生于这一次的文化洪流之中,从而开辟茶界。

到了晚唐,文人士子不再豪情壮志,更不象初唐功名马上取的气概。文化气质的变化更是明显,变得更加敏感、细腻与轻柔。他们开始遁入烟火之中,多着眼于生活,多着墨于情绪,文坛名家温庭筠、杜牧、李商隐、韦庄等人正是其文化气质演变的代表。这也是“词”于此崛起的土壤。

同时,中唐崛起的茶道思想与茶美学,在晚唐开始渗入日常生活之中,白居易、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文人名士的茶诗就具有明显的特征。晚唐文化的细腻气质和茶美学渗入,从而孕育着了宋代茶文化更加精致幽雅的气质,使得茶美学在宋代的普及更是水到渠成、流美生香。

唐代茶道的流派(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名作)(8)

温庭筠《宿一公精舍》

夜阑黄叶寺,瓶锡两俱能。

松下石桥路,雨中山殿灯。

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僧。

还笑长门赋,高秋卧茂陵。

温庭筠《送北阳袁明府》

楚乡千里路,君去及良晨。

苇浦迎船火,茶山候吏尘。

桑浓蚕卧晚,麦秀雉声春。

莫作东篱兴,青云有故人。

温庭筠《赠隐者》

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唐代茶道的流派(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名作)(9)

温庭筠(yún)(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花间词派”之鼻祖,《花间集》之冠。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其人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存词七十余首。曾著《采茶录》,已佚失。

其人文采出众,恃才不羁,屡罪权贵,一生坎坷,这是其仕途的不幸。然而,却是文坛的幸运,成就花间一派宗师。茶坛亦卓有建树,著得《采茶录》,可惜佚失不存;却留下了一首《西陵道士茶歌》惊艳世人,传唱千古。

——摘自《史上最美茶诗》,逍遥哥编著。

图片来自网络。

唐代茶道的流派(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名作)(10)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茶的核心思想》,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已申请官方版权登记,即将出版。另,第五部茶书《史上最美茶诗》即将完本。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伟大的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