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鞭是中国古代一种冷兵器,短兵器械的一种,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硬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力大骁勇。
硬鞭要求演习者在身法上转折圆活,刚柔合度;步伐轻捷奋迅,与手法紧密配合。软鞭是软硬兼施的兵器,其特点是身械协调性强,演练者强,既要有击打速度,又要体现灵巧的方法。尤其舞动时,上下翻飞,相击作响,如银蛇飞舞,使人眼光撩乱,因此有极好的表演效果。
我们盘点一下古代几位用鞭的名将。
1. 尉迟恭:竹节钢鞭
尉迟恭
尉迟恭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面似黑锅底,善使两条竹节鞭,有万夫不当之勇。后到定阳王刘武周处投军,刘武周封其为先锋,随元帅宋金刚攻打大唐雁门关。李渊得报,派李建成、李元吉领兵十万前去退敌。
尉迟恭率军来到偏台关,守将金日虎出关迎战,占不到五个回合,尉迟恭一鞭把金日虎打死马上,抢了偏台关。
尉迟恭秒杀两将,连抢两关,随即率军来到白璧关城下,李建成、李元吉已到白璧关,率军出城,尉迟恭鞭打枪挑,连斩数十员上将,打败李建成、李元吉。尉迟恭连夜追击,连夺八寨,李建成和李元吉败回长安。
李世民率军赶到白璧关,正在观景,尉迟恭赶到。程咬金上前迎战,被尉迟恭一鞭打下马。
尉迟恭是打铁的出身,力大无穷,精通武艺。尉迟恭一生的功绩卓著,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北邙山力救李世民,大败单雄信,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他使用的武器为一对水磨竹节钢鞭,因他少年时曾为铁匠,所以被后世铁匠奉之为职业守护神!
2.黄盖:断海鞭
黄盖
却说孙坚引四将直至关前。那四将?——第一个,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谋,使一条铁脊蛇矛;第二个,姓黄,名盖,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铁鞭;第三个,姓韩,名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使一口大刀;第四个,姓祖,名茂,字大荣,吴郡富春人也,使双刀。
斗到数合,盖挥鞭打瑁正中护心镜,蔡瑁扶鞍败走。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黄盖任县令时,曾用鞭刑惩戒下属,打战依靠铁鞭,杀敌无数。
3. 呼延赞:铁鞭王
呼延赞
呼延赞
呼延赞,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出生于将门之家,父亲呼延琮,后周时任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少年时担任骁骑兵,宋太祖赵匡胤认为他有才且勇敢,补选他任东班头领,入宫领受皇帝圣旨。
呼延赞有胆量勇气,勇猛强劲,随和率直,经常说愿意战死在敌军中。在自己身上到处纹“赤心杀贼”四字。
雍熙四年(987年),朝廷给他加职为马步军副都军头。他曾向上进献军队阵图、军事要领和军队驻营扎寨的策略,请求到边疆领兵任职,宋太宗召见他,命令表演武艺。呼延赞穿上战装,执鞭驱马,挥动铁鞭、枣木长矛,在廷中旋绕四圈多,宋太宗赏赐银子数百两。
呼延赞是一个使鞭的高手,他是宋朝时期的一个名将,在帮助赵匡胤建立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呼延赞是一个难得的猛将,力气大如牛,他征战西川和太原的时候,手拿着双鞭,冲锋陷阵,勇猛无敌,无人可挡。据说他的双鞭都有数十斤重,也就是说,他的武器并不是普通人就能够使用的。
4. 呼延灼:双鞭
呼延灼
呼延灼却是冲天角铁幞头,锁金黄罗抹额,七星打钉皂罗袍,乌油对嵌铠甲,骑一匹御赐踢雪乌骓,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真似呼延赞。
高太尉奏道:“此人乃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单名呼个灼字。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见受汝宁郡都统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将。臣举保此人,可以征剿梁山泊。可授兵马指挥使,领马步精锐军士,克日扫清山寨,班师还朝。”
背后中军主将呼延灼已到,见韩滔战秦明不下,便从中军舞起双鞭,纵坐下那匹御赐踢雪乌骓,咆哮嘶喊,来到阵前。
水浒传中呼延灼引荐陈州团练使“百胜将”韩滔及颍州团练使“天目将”彭玘为正副先锋,讨伐梁山,后又引荐轰天雷凌振共同讨伐梁山。
呼延灼以其惯用兵器“双鞭”闻名天下,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梁山排座次时,坐第八把交椅。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应“天威星”,为梁山第八名好汉,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之第四员。呼延赞力大如牛,。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山受招安后,随宋江征讨辽国、王庆、田虎、方腊,多建功勋。班师回朝后,呼延灼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后来率领大军,打败了金兀术四太子,大军一直杀至淮西,呼延灼阵亡。
5.文鸯:钢鞭
文鸯
且说文鸯年方十八岁,身长八尺,全装惯甲,腰悬钢鞭,绰枪上马,遥望魏寨而进。
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
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后人有诗曰:
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文鸯是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有一弟文虎,文鸯是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文鸯是三国后期第一勇将,世人常把他和常山赵子龙相提并论。
文鸯骁勇善战,依附大将军曹爽,效忠于王室。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后,参加毌丘俭淮南起兵。兵败之后投奔吴国。后跟随文钦率军支援诸葛诞发动淮南叛乱,得知父亲为诸葛诞所害,归顺大将军司马昭,受封关内侯。西晋建立后,任平虏护军。咸宁三年(277年),拜平西将军,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事,大破西部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名震天下,迁护东夷校尉,坐事免官。
6.孙立:竹节钢鞭
孙立
孙立
孙立
孙立便叫顾大嫂引了乐大娘子叔伯姆两个,去后堂拜见宅眷。唤过孙新、解珍、解宝参见了,说道:“这三个是我兄弟。”指着乐和便道:“这位是此间郓州差来取的公吏。”指着邹渊、邹润道:“这两个是登州送来的军官。”
立看见两队儿在阵前厮杀,心中忍耐不住,便唤孙新:“取我的鞭枪来,就将我的衣甲头盔袍袄,把来披挂了。”牵过自己马来。这骑马号乌骓马,鞴上鞍子,扣了三条肚带,腕上悬了虎眼钢鞭,绰枪上马。
孙立,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身高八尺,原是登州兵马提辖,擅使一支长枪及一竹节钢鞭,骑坐乌骓马,绰号“病尉迟”。后在在弟弟孙新、弟妇顾大嫂的劝告下,为救解珍、解宝兄弟,众人联手劫了牢狱,救出了解家兄弟。又与梁山里应外合,打破祝家庄。梁山大聚义后,一百零八将之一,孙立排梁山第三十九位,上应地勇星。后跟随梁山南征北战。征方腊后,孙立与孙新、顾大嫂皆幸存,仍归登州。
7.袁崇焕:虎眼竹节鞭
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一说为广西藤县人 ),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 。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袁崇焕手下三大勇将参将祖大寿、参将赵率教、总兵满桂。
8.姜子牙:打神鞭
姜子牙
姜子牙
姜子牙
姜子牙(约前?—约前1015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 ,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 册封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促成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病逝于镐京,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唐肃宗时期,追封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姜子牙又叫姜尚、吕尚,助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在传说和《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最牛,他手里有一条鞭子,叫“打神鞭”,是他封神时用的。因为封神时难免有不公,被封的又都不是善茬儿,元始天尊怕姜子牙镇不住那些被封的神,就给了他一条打神鞭,谁不老实就抽谁。有了这条鞭震慑,那些被封的神都挺听话,规规矩矩在那听封。
姜子牙手下有哪些能人?
1.杨戬2.土行孙3.殷郊4.殷洪5.哪吒6.杨任7.黄天化8.韦护9.金吒10.木咤11.雷震子12.李靖
其他用鞭有名的人物:孙新 黄信 施恩 呼延钰(均是水浒中人物)、闻仲(封神榜)
最后聊聊常见的硬鞭有
雷神鞭:属硬鞭。其鞭长四尺,鞭把与剑把相同。鞭身前细后粗。共为十三节,形如宝塔。鞭身为方形,每节之间有突出的铁疙瘩。鞭尖成方锥形,有利尖。鞭身粗一寸有余。把手处有圆形铜护盘。鞭重三十斤,通体为铁制。
水磨钢鞭:短兵器械之一。属于硬鞭。鞭长三尺五寸,鞭把为五寸,鞭身长三尺。鞭身后粗前锐。呈方形,有十三个铁疙瘩,鞭头稍细,为方锥形。鞭把粗为一寸三分。鞭头鞭把三处均可握手,能二头使用。
竹节鞭:属于硬鞭。其鞭长四尺半,把手为圆形,上有若干突出圆结,便于握手。把手前有圆形护盘。鞭身前细后粗,呈竹节状,共有九节或十一节不等。鞭身顶端很细。通体为铁制
鞭
为什么唐朝武将用鞭锏的多,后来就没什么人用了?
因为鞭锏这种武器比较冷门,很多需要家传的,不然谁开始习武就练这个,一般都是刀枪棍棒,唐末打乱了,宋又不重视武将,所以练的人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