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方孝孺是明朝非常有知名度的一位大才子,在后世的声望很高,名声很好。在大明王朝的诸多文人大儒里,方孝孺甚至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仿佛他就是那个时代至高无上的学术最高峰。

诚然,方孝孺确实是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在当年今日都算得上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

但是,文史两界公认的“明朝三大才子”却是解缙、杨慎和徐渭,方孝孺并未能占据一席。而且,其中的解缙与方孝孺还是同时代的人。

解缙,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在“明朝三大才子”中被公推为博学第一,他不但才思敏捷,以“解缙敏对”闻名天下,还是《永乐大典》的总编纂人。

方孝孺确实不差,但同时代的解缙呢,无论是才学还是成就,却都更胜一筹。

既然如此,为什么方孝孺的后世认可度会比解缙还高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毫无疑问,方孝孺一生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他因为唾弃朱棣篡位,誓死不降,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了十族的人。

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简述如下。

靖难之役,当朱棣即将攻破应天(南京),胜局已定,姚广孝断言方孝孺一定不肯投降,但他力劝朱棣千万不能杀了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断了。(“读书种子”说法就是由此而来,出自敌人的赞誉。)

朱棣被姚广孝说服,答应不惜一切招降方孝孺,留住“读书种子”。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经历 明朝才子文人典范(1)

应天城破后,果然如姚广孝所料,方孝孺既没有逃跑,也不愿意归降,展现了一个读书人的硬骨头。

实话实说,鉴于方孝孺在当时文人中的影响力,朱棣开始对他是相当客气和有耐心的。

朱棣对方孝孺说,他不是谋反,而是要学周公辅成王。把朱允炆比作年幼的成王,而把自己美化成周公。

方孝孺冷笑问道:“那么成王何在?”

朱棣答:“成王已死。”

方孝孺又问:“那为何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答:“国家需要成年皇帝主持大局。”

方孝孺再问:“那为何不立成王之弟?”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经历 明朝才子文人典范(2)

说到此处,朱棣已经脸上挂不住了,他耐着性子说道:“这是我们朱家的家事。”潜台词无疑是——与你姓方的无关。

随后,朱棣恳请方孝孺为他亲写登基诏书,却被方孝孺断然拒绝,并破口大骂朱棣是反贼。朱棣终于忍无可忍,恼羞成怒,恐吓方孝孺道:“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吗?”

方孝孺正色道:“你诛我十族又如何!”

就这样,朱棣不仅将方孝孺凌迟,还真的诛了他的十族。这所谓的“十族”,就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九族,另外还加上了方孝孺的朋友门生这一族,共计873条人命。

再看解缙其人。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经历 明朝才子文人典范(3)

解缙的才华毋庸置疑,无可争议,不再赘述。

那么,解缙的操守又到底如何呢?

解缙早年曾深受朱元璋的器重,但后来却因为锋芒毕露被贬,直到七年后朱允炆登基,解缙才通过求爷爷告奶奶各种打通关系的方式重回京城,在翰林院任职。当然,朱允炆也是看上了他的才华。

但是,不久之后靖难之役就发生了,不得不承认,解缙不但有才华,同时还是一个政治敏感性非常强的人,他很早就预测到朱允炆必败,大明江山要换天。

当时,解缙在朝中还有两个老乡,胡广和王艮,此二人虽然后世知名度不行,但其实也是明朝响当当的大才子,其中胡广是建文二年的状元,而王艮则是同年的榜眼。也就是说,此二人也是如假包换的天子门生,而那个钦点他们的天子正是朱允炆。

古代都非常讲究同乡情谊,所以此三人关系非常好,算得上是无话不说的死党。所以,在一个静谧神秘的夜晚,解缙、胡广、王艮就何去何从开了一个私人会议。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经历 明朝才子文人典范(4)

期间,最慷慨激昂的就是解缙,他陈说了文人大义,表达了以身殉国的决心。胡广受到感染,也起身立誓,表达了相同的决心。只有王艮,若有所思,一言不发。

三人密谈被隔壁的吴浦得知,他却对儿子说:“别看王艮不说话,三人之中也就王艮最有操守。”

果然,紧接着就上演了啪啪打脸的狗血剧情。随着大局已定,解缙连忙趁夜出逃,匍匐在朱棣面前,乞求归降。之后不久,胡广也投降了朱棣。只有王艮,展现了一个文人的骨气。

这就是解缙的操守,与方孝孺相比,各位读者有何感想?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经历 明朝才子文人典范(5)

朱棣重用了解缙,同样也是看中了他的才华,需要他笼络天下读书人,也需要他来编纂《永乐大典》,但在内心深处,朱棣是不信任解缙的,甚至是瞧不起解缙的。

所以,解缙屡次被贬下狱,直到被朱棣授意活活冻死在雪地里。

总结

通过以上阐述,相信各位读者已经明白了笔者的意思。方孝孺虽然在才学和成就上确实不如解缙,但在文人操守和骨气上,却胜出十万八千里。中国人爱才,但更爱德,方孝孺德才兼备,他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中华的骄傲,文人的典范。

参考资料:《明史》等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