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戏(伏羲)与女娲的亲生子女有多少?

顾名思义,就是女娲从肚子里亲自生出来的,而用“泥土捏人”以及用“绳索甩人”的不能算是亲生的。

伏羲和女娲哪个神仙厉害(上古三皇神二代)(1)

汉代石刻伏羲女娲人首龙身交合图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说女娲的子女有四个的、五个的、九个的、十二个的等等,都是胡编乱扯淡的,没有出处和根据。

后秦的文人墨客,因当时的社会条件有限,能看到先秦以前的古籍很少,或根本看不到以前的古籍,所以在撰写神话或历史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或错误,也有纯粹瞎编的。这些情况是有情可原的。

但是,作为我们现代人呢,由于网络的发达,几乎普通人都能从网络上,搜索到各个朝代的古籍,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出处及参考。然而,我们现在有些人,连搜索都懒得去搜,编写一些有关神话或历史的故事,牛头不对马嘴,胡编乱扯一通,真是贻笑大方。

女娲的亲生子女究竟有多少?在我们先秦古籍中,其实早已有记载,我现一一例举出来给大学欣赏:

1.先秦古籍《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翻译为:有十位神人,名叫女娲之肠,就是女娲的肠子变化而成神的,居住在栗广的原野上,他们拦断道路而居住。

其中“女娲之肠”是什么意思呢?

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释,他称女娲之“肠”为“腹”意,说明腹中生神。又在古人(或楚人)眼中,肠子代表的是生育,如把猪的卵巢叫做花肠,子宫叫子肠。所以,可以理解“女娲之肠”就是“女娲子宫”的意思,说明十个神人是从女娲肚子里生出来的。

因此,这段古文证明女娲就是最早的生育之神。

还有点比较奇怪的是,《山海经》作者并没有将女娲描写成“人首蛇身”的形象,而是与帝俊、黄帝、炎帝一样,作为人类始祖,都是以正常人的形象出现,所以,女娲捏土造人的形象应该是这个样子,如图所示:

伏羲和女娲哪个神仙厉害(上古三皇神二代)(2)

或者是这个样子造人,神话说女娲为了达到快速造人的目的,用绳索甩出造人,是不是预示着用生产线来达到快速造人的目的,如图所示:

伏羲和女娲哪个神仙厉害(上古三皇神二代)(3)

很明显,这段描述这十个神人,就是从女娲肚子里亲生出来的。虽然没有名字,也不知道其父亲是谁,但作为生育之神的女娲,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同时,也给后面的文人墨客创作提供了广泛的想象空间。

2.春秋战国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楚帛书》记载:

(文中说明:口字框 □ 为残缺字,引括号「」内为作者添加字,大括号{}内为原字结构,小括号()内为近代解释字。)

曰故(古)□「天」{大+能}(黿)雹戲(伏羲),出自乎震,侪于「巽艮」,厥田(畋){亻鱼亻鱼}(渔渔),□□□「盖取离」女(如)。梦梦墨墨,亡(无)章弼弼,□「月」{母+日}(晦)水□「溢」,风雨是於(淤)。乃取(娶){虍+且+又}虘趘(提挺)□「氏」子之子曰女趫(娲),是生子四,□□「甲曆」是襄(禳),天{土+戋}(践)是各(格),参化虛(嘘)逃(跳),为导为萬(邁),以司堵(垣)襄(壤)。咎(晷)天峜(法)達,乃上下肸剸(抟),山陵不(丕){止+烖}(疏)。

乃命山川四〈晦〉(海),□「迺」煑(暑)炁(气)仓(沧)炁(气),以为亓(其){止+烖}(疏),以涉山陵,泷汩函(涵)澫(漫)。未又(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峜(法)以为岁,是隹(唯)四寺(时)。

倀(长)曰青□「木」檊,二曰朱□{口 二}(耳)兽,三曰□「白」汉难,四曰□「黑」墨(暗)榦。

伏羲和女娲哪个神仙厉害(上古三皇神二代)(4)

上文有残缺字,通过不同名家的解释增补,都有差异,但其大意就是:在天地处在梦梦墨墨、无章弼弼的混沌之时,雹戲与女娲结为夫妇,生下四子,长子名青木檊,二子名朱耳兽,三子名白汉难,四子名黑暗榦。为四神各司春、夏、秋、冬四季。于是,天地由混沌昏暗、四季不分的天气,变为春、夏、秋、冬四季轮番运转正常,为农耕生产、畜牲放牧等动植物生态环境,提供了自然的、有规律的气候条件。

因此,总结主管天上的四季之天神为:

春季之神,春帝:青木檊。

夏季之神,夏帝:朱耳兽。

秋季之神,秋帝:白汉难。

冬秀之神,冬帝:黑暗榦。

所以说,作为“神二代”的青木檊、朱耳兽、白汉难、黑暗榦四人,与其父母雹戲与女娲一样,列为创世之神、三皇时代的主要天神之一。

3.洛神宓妃是伏羲的女儿吗?

最早出现的“宓妃”之名,源于屈原《天问》记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意思是“天帝降下后羿,让后羿改变夏民的灾祸。他为何去射杀河伯,娶其妻洛嫔为夫人呢?”。

汉王逸注解:“ 雒嬪,水神,谓宓妃也。”

后又有屈原《离骚》中记载:“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翻译为:我命令云师把云车驾起,我去寻找宓妃住在何处。

等等诸多古籍文献都记载了“宓妃”之神女,但没有一个说是伏羲之女的。

伏羲和女娲哪个神仙厉害(上古三皇神二代)(5)

到了近一千年后的唐代,才出现“宓妃”是宓羲之女的说法。

李善注《文选·洛神赋》曰:“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

李善隐匿地只是说“宓妃”是“宓羲”之女,并没有说她是“伏羲”之女,但民间已流传“宓羲”就是“伏羲”或“伏牺”之说。

到了宋代,洪兴祖补注《楚辞》,亦引如淳之言,更是直截了当地曰:“宓妃伏牺氏之女,故使其臣以为理也。”

然而,到来清代,宓妃之身世有了新的解释,屈复在其《楚辞新注》中关于宓妃的身份提出疑义,曰:“下女佚女为高辛妃,二姚为少康妃,若以此意例之,则虙妃当是伏羲之妃,非女也。”

至此,屈复首次提出:宓妃应是伏羲氏之妃。

到了近代,游国恩《离骚纂义》在肯定屈复之说的同时,又进一步补充说:后人以为虙羲氏女,然既云虙妃,必宓羲氏之妃无疑。若云女也,则措辞之例,不当以妃称之。后人自妄耳。屈、游所言极是,只是由于提供的文献资料不足,未能得到普遍重视。如淳以宓妃为伏羲氏之女,此前并不见于其他典籍。后代主伏羲氏女者并无其他依据皆出自如淳。我想“女”字或为“妃”字之讹,“妃”字从“女”、“己”,盖《汉书音义》中“妃”字偏旁“己”字损坏,遂剩“女”字,以致有了伏羲之女的说法。

通过从古至今的文献解释之变化,可以肯定地说“宓妃”并不是伏羲之女。

最后插入一个有关洛神宓妃的神话故事:后羿为什么射杀河伯,抢占其妻?

某天,宓妃游于洛水,美色为河伯所窥探,洛水河神即河伯,使计将宓妃溺于洛水,因此强占了宓妃。夏朝的有穷国君也仰慕宓妃,而被河伯所知,河伯故发难于洛水,兴水患而为害一方。于是,天帝派后羿下凡,制服河伯,因而射伤河伯,洛水退却,并从河伯手中救出宓妃,宓妃见后羿英勇而潇洒,原嫁他为妻。河伯向天帝状告,而被天帝奚落,最后成全了后羿和宓妃。

宓妃神话产生之初,其形象是一位美丽、爱情、性为化身的配偶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