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正史》第98篇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情节梗概:

黛玉正在悲泣,忽然听见怡红院门一响,宝玉、袭人等送宝钗出来。黛玉自觉无趣,转身回来,在床上直坐到二更方睡。次日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大观园里女孩子们饯花神,唯独少了黛玉。宝钗去找黛玉,却看见宝玉进了潇湘馆,宝钗抽身回来。看见一双玉色蝴蝶,宝钗取出扇子扑蝶,蹑手蹑脚追到滴翠亭,偷听到坠儿和红玉谈论贾芸和手帕的事,被二人发现,宝钗谎称自己来找黛玉,借机走开。小红乖巧机灵,遇到凤姐需要用人传话,被凤姐看中,要找宝玉讨来自己使唤。

宝玉来找黛玉,黛玉不理,宝玉不知缘由。宝玉和探春说话,无意中提到了赵姨娘,惹得探春生了些闲气。宝玉来到黛玉往常葬花的花冢,收拾桃花,听见山坡那头有女儿哭泣,呜咽之声非常伤感,原来是黛玉哭吟《葬花词》,宝玉悲恸不已。

反照风月鉴:

本回开头黛玉文字,历史时间为1711年五月初三日;大观园饯花神,历史时间为1710年五月初三日。

“林红玉攀高枝”为穿越之笔,小红(萧芳)穿越到了22年前,认了未来的婆婆“王熙凤”做了干女儿。

富察明义(清,约1743-1803年)《绿烟琐窗集》之《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约1758年-1761年),第四首:追随小蝶过墙来,忽见丛花无数开。尽力一头还雨把,扇纨遗却在苍苔。该诗与今本《石头记》情节略有不同。1754年,曹頫重著《石头记》,修改了“宝钗扑蝶”情节,增加了滴翠亭小红和坠儿一段男盗女娼的对话。作者对毁书焚书的奸邪婢“小红”恨之入骨。

反读石头记第44回1(反读石头记第27回)(1)

“黛玉葬花”,名葬花,实葬秦可卿。此时黛玉仅剩一年阳寿。“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作者将“大观园”比喻成一座大坟冢,而历史上的“大观园”内确实有一个大坟冢。南京五台山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今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周边区域。山顶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相传最早为5个台形岗地组成而得名。清朝时,五台山为丛葬地,据说山上有著名文学家袁枚之墓。大观园原型就是今南京乌龙潭公园(详见前文)。五台山就位于乌龙潭公园东北,紧邻公园。

石门笔记:

【庚辰(戚序、蒙府):《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故用在饯花日诸艳毕集之期。饯花日不论其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耳。】

本回《葬花吟》,书正文只有词,可没有名,《葬花吟》是批书人脂砚斋在批语中的题名,脂砚斋能批《石头记》不到之文。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须要饯行。

反读石头记第44回1(反读石头记第27回)(2)

芒种,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芒种之后的节气就是夏至,暑热将来。

书中芒种这天花神退位日,春花将尽,女孩子们去花园里饯别花神。但是遍查明清时期的风俗根本没有这么一个芒种饯花神的传统,但却有个“花朝节”。“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二月十二”在《石头记》中是个重要的日子,它是林黛玉的生日(见第六十二回),这天也是花袭人的生日。有红友考证,曹頫的父亲曹宣(贾政)生于1662年的花朝节。

第二十六回,五月初二日薛蟠、贾宝玉、冯紫英等庆生。“次日”应为“五月初三日”,可本回却变成了“四月二十六日”,前后矛盾错乱。另外,石门查阅了康雍乾三朝节气,没有在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的年份。“琅玕节过”,隐藏大秘密:“四月二十六日”暗指第二十六回,“薛蟠庆寿”映射《长生殿》,暗藏秦可卿之死。详见前文。“芒种”,“芒”亡,“种”情种,即秦可卿。“四月二十六日”和第四十四回“九月初三日”真正的历史时间就是“五月初三日”。1710年(庚寅)五月初三日未时二刻,秦可卿被缢死在天香楼。亡情种,“花神”已死,大观园里众钗为秦可卿祭奠饯行。

反读石头记第44回1(反读石头记第27回)(3)

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颻,花枝招展,【甲戌侧批:数句大观园景倍胜省亲一回,在一园人俱得闲闲寻乐上看,彼时只有元春一人闲耳。】

“省亲元春”映射“秦可卿”生母顺懿密妃。“饯花神”射覆“元春”,射覆秦可卿。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庚辰眉批:不写凤姐随大众一笔,见红玉一段则认为泛文矣。何一丝不漏若此。畸笏。】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巧姐、大姐”射覆第四十二回,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花神”就是秦可卿,就是痘疹娘娘,就是瘟神爷。1710年,大姐4岁,巧姐2岁。

反读石头记第44回1(反读石头记第27回)(4)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戌侧批: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富察明义诗中是“追随小蝶过墙来”,书中是“一双玉蝶”“将欲过河”;“一双玉蝶”代指宝玉和黛玉;“向袖中取出扇子”,红友注意,宝钗扑蝶的扇子是折扇而非团扇,不要被影视剧误导。“扇子”射覆第三十一回,晴雯撕扇。宝钗“扇”打鸳鸯,晴雯将“扇”撕烂。又射覆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隐寓拆散宝玉黛玉的就是薛宝钗,怨不得人怀疑。“宝钗扑蝶”是美丽掩盖下的罪恶。

“晴雯撕扇”为作者重著《石头记》后增加情节。

反读石头记第44回1(反读石头记第27回)(5)

原来这亭子(滴翠亭)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子糊着纸。

藕香榭:附近山坡下有两颗桂花树,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藕香榭与芦雪广相望。“滴翠亭”其实就是建在藕香榭上面的亭子。映射《牡丹亭》。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庚辰眉批:这桩风流案,又一体写法,甚当。己卯冬夜。】

风流案”指贾芸和小红,即曹雪芹和萧芳,又映射宝玉和黛玉(宝钗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坠儿充当的是《牡丹亭》“春香”角色。第五十一回,“团圆莫忆春香到”,春香射覆坠儿,坠儿射覆小红。小红就是“春香”,即萧芳。后文详述。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甲戌侧批:四字写宝钗守身如此。】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庚辰侧批:道尽矣。】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反读石头记第44回1(反读石头记第27回)(6)

奸淫狗盗”“眼空心大”“刁钻古怪”十二字评出“奸邪婢”林红玉。是宝钗之评,也是作者之评。小红、坠儿、宝钗三人齐聚滴翠亭,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又是作者对薛宝钗的评价。薛宝钗就是夏金桂,后文可见宝钗庐山真面目。

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庚辰侧批:像极!是极!】

蹲着弄水儿”黛玉死于溺水;“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黛玉死于诽谤。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石门的文章,就关注、点赞并转发,您的支持是石门持续创作更新下去的唯一动力。申明:作者文字和观点,未经允许,不得盈利使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替换。我是为您讲历史的石门,每天一文,明日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