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员浩杰

几天前,河南省电视台某栏目记者来到【绿绮室】宋大年古琴工作室采访宋大年老师,刚好我也在,作为宋老师多年的学生,也被记者问了一些学琴方面的问题,那位记者的第一个问题是:“请问员先生您是什么时间开始学琴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话题拉到了六年前……

说到我学琴的经历,那得从大学说起――作为平顶山学院一名音乐系的新生,大一的学习任务很繁重。除了十几门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考核,还有专业主修、专业选修两门重要课程。这两门课程可以是器乐,也可以是演唱(唱歌或唱戏),提前得到通知可选择的器乐类有:钢琴、二胡、古筝、琵琶、笛、箫、埙等,除此之外今年还开设了古琴课,据说是学校特意请来的一位外聘教授,是位著名的古琴家来学校教授古琴。古琴?这倒是个稀有事物,虽然在高中备考音乐专业做乐理题的时候读到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没有实际接触过。只知道是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的战国早期曾候乙墓出土的文物,那时候,古琴在我心中就是件应该放在博物馆里展览的神圣文物,从来也没想过弹奏它。现在得知新开的还有古琴课,我一下子就提起了兴趣。

终于,在“十一”小长假后的某天,接到辅导员谢老师的通知:学校有幸请到一位古琴专家来给我们做一场关于古琴的讲座,这位老师出身古琴世家,可以说是博古通今,在全国都很有名望,也是我们音乐系以后的古琴老师,叫宋大年(响亮又有趣的名字)。系里领导非常重视这件事情,讲座第二天十点准时开始,要求九点四十大一、大二全体学生准时集合并考勤。第二天,我提早来到,并找了个第一排的好位置坐下。同学们陆陆续续的也都到了,没有多长时间那间容纳四五百人的多媒体大教室已经被坐满,来得晚的只能站在教室两旁斜坡的过道上,包括一些经常旷课在宿舍打游戏的网虫们也都尽数到齐了!

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从教室后面健步走过来一位中年男子,这就是宋老师。只见他鼻直口阔,双耳垂轮,黑色的中式盘扣短袖整整齐齐,身高在一米八开外,体格健硕,锃亮的光头、笔直的身板和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显得精气神十足。这间教室是平时系里上公共课程用的,教室很大,讲台在低处,最后一排最高,三条过道成下坡状,走得快的很容易滑倒,但宋老师大步走到讲台,稳健自然。他到讲台上坐定后打开了事先准备好课件,向同学们做了自我介绍后,便开始了今天的古琴讲座《君子之器――古琴》。宋老师的课件做得非常认真,对多媒体讲课方式把握得也很娴熟,有图有视频有文字有故事,把古琴的构造、演奏功能、文化色彩、历史积淀与人文情怀深入浅出得做了详细的讲解,还现场给我们弹奏了古琴的散音、按音、泛音三种音和古琴曲《梅花三弄》,让我们近距离的听到了古琴的美妙声音,这是一种沉静、内敛,听上去十分舒适的声音。现场很安静,同学们都沉浸其中,听得津津有味,讲座结束以后大家都还意犹未尽!

结果是,报古琴选修课的人太多,系里决定要通过才艺展示比赛,前24强才能上宋老师的古琴课。竞争非常激烈,很不幸,我落选了,第一次与宋老师失之交臂。虽然很沮丧,但这并没有打消我对古琴的浓厚兴趣。此后,我经常在笔记本电脑上搜索一些关于古琴的视频资料和宋大年老师弹古琴的视频来听,那时最喜欢听的就是丁纪园老师弹奏的《幽涧泉》、宋老师弹奏的《雁过衡阳》和《醉渔唱晚》了。

光阴似箭,转眼间就大二了。开学前的几天接到通知,大二有一次重报专业选修课的机会,自己在学生选修课课程的网站上选择,这真是个好机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古琴。

我清晰地记得,那是2012年10月11日,周四,下午四点,我第一次上宋老师的古琴课。我穿上比较正式的衣服,上身一件麻灰衬衣,下穿浅色休闲裤,脚蹬一双红棕色大头皮鞋,梳了头,显得格外精神。我迫不及待,三点半就到了,在教室门口等着上一个班下课,好提早进去给宋老师打声招呼,毕竟我是新来的学生!不一会儿就下课了,教室里有八九个学生(其中还有两三位系里的老师也在学琴),陆陆续续地离开了教室,还有两三个学生在问问题,宋老师耐心地讲解着。等到学生都走完了,我走近几步给宋老师打了招呼:“宋老师好,我是大二的员浩杰,我选了您的课,今天第一次来上课。”宋老师说:“好,先找个位置坐吧,四点上课。”我找了个离老师讲桌最近的位置坐了,自此以后每节琴课我都坐这个位置。古琴教室的楼层是整个校园的最高处,从古琴教室的窗户可以看到一碧万顷的平西湖与蓝天相连,在这里看到早晚的霞光是最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那个时期我上琴课和练琴的地方。

学琴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学琴那些事儿)(1)

第一节课宋老师讲得很详细。他讲了古琴的历史、古琴上各个部件名称、古琴的摆放、弹奏姿势、起手势、勾挑法,由于听得认真,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很充实的一节课。从此,我开始了习琴生涯,也开始了与宋老师的师生情缘。

由于宋老师来学校很不方便,每次来给我们上课都要开近3个小时的车,一来一回近6个小时,那时我们隔周上一次课,一次上两节课。对宋老师的琴课总是充满着期待!由于古琴教室放着很多古琴,门平时都锁着,几个学古琴的学生有钥匙,平时练琴都是相互借着用,这样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打扫教室卫生的阿姨是中午和下午放学打扫各自负责的教室卫生,古琴教室的卫生就被遗漏了,时间一长,白色的地板砖上就会有一层尘土,在每次宋老师来之前我和另外一位王同学两人都会用清理工阿姨的拖把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这样,学了近三年的琴,也拖了三年的地。现在大伙只知道我琴弹得不错,殊不知我拖把也使得不错!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在宋老师给我们上完大三下学期的最后一节琴课后,对我们说这是他在学校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了。我们和老师挥手告别,心里却像是塞了片柠檬。因为我们都很清楚这这一别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见老师,个别女生在老师走后掉下了泪珠!

学琴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学琴那些事儿)(2)

由于对古琴的热爱和对老师的思念,大四下学期我每个周末都坐着大巴车从平顶山跑到郑州找宋老师上课,这样来回跑了半年。实习结束我没有留在平顶山,而是来了郑州,因为这样可以继续跟着宋老师学琴,再续师生情……

现在我在绿绮室工作、学琴,每天都能见到宋老师,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魅力,过得既充实又快乐!

(编辑 【 绿绮室】杨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