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意识形态都愈加丰富的当下,如何通过实际有效的“算法”,让人们获得一座更理想的“超级城市”?

Fred Kent作为“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公共空间项目,简称PPS)的创始人,就在如何进行场所营造、如何最大化地使用公共空间资源上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建议。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1)

PLEASE BE SEATED 留步·耍起

他曾说,“如果你为汽车和汽车交通规划城市,你就会得到汽车和汽车交通。如果你为了人和场所规划城市,你就会得到人和场所。”

场所营造对城市空间和社区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10月,一把“从天而降”的奇怪椅子落在了成都远洋太古里的中心,而它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可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01

构建“超级城市”时,

如何构建“超级街区”?

虽然世界城市发展不尽相同,但关注“居民们的生活品质”、让城市“健康成长”,似乎是城市规划者们不约而同的目标。

早在1859年,加泰罗尼亚土木工程师、城市规划师Ildefons Cerda就为巴塞罗那做出了著名的“棋盘”形的城市规划,使得街区与街区之间保证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不会因为建筑太过于密集导致卫生问题,人们也有充分的娱乐社交空间,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也可以均匀分布。这样的设计在当时相当超前,即使放到现在来看也并不落伍。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2)

· 巴塞罗那早期的市政规划图。每个八边形的小块都被放在边长为113米的正方形格子内,四个倒角都是45度。每个八角形小块都规划有建筑与公共空间和绿地,当时讲究建筑纵深不超过24米,高度最高4层(如果包含阁楼大致为国内的6层),这样的层高设计也成为了后续巴塞罗那城市建设的依据沿用至今。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3)

巴塞罗那早期的城市街景(图源网络)

无独有偶,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也曾提出过类似想法。在其著作《光辉城市》中,他就幻想着一座可容纳150万人的城市交通网络与建筑能够为城市提供充分的便利。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4)

· 勒·柯布西耶《光辉城市》,图源网络。每一个方块街区的大小都是一致的400mx400m,每一座水平横躺的摩天楼之间以工业时代的象征物“汽车”作为连接,每一栋建筑必不可缺的便是垂直升降的电梯,建筑物之间相隔400米,充分让每一个住在塔楼里的人可以享受到新鲜的空气与阳光。

不过当时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城市高速发展带来日益繁重的环境和交通问题,曾经对于居民友好的街道设计现在却被机动车所占领,行驶的车道和车辆的停放都占用了大量公共区域。

为了应对城市的新挑战,巴塞罗那最终决定拥抱人民,尝试将城市空间归还给行人和骑行者们,让城市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于是,“超级街区”(Super Illes)改造计划出现了。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5)

· 超级街区内部的交通流转方式,图源网络。巴塞罗那超级街区计划的核心是“行人拥有优先汽车使用公共空间的权利”。巴塞罗那将传统的9个方格街区合并到一起,封闭街区内部交通,巴士和重型卡车需要绕过整个区块从外部通行。超级街区内部车辆限速为10公里/小时,路边停车位被地下停车场替代。

把空间归还给居民,道路可以随意行走、购物和举办户外活动。人们不用担心汽车的安全威胁,尽可享受街区带来的舒适和愉悦。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6)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7)

Leku Studio为巴塞罗那安东尼区打造的公共广场(图源delriobani.com)

这样的场所营造,可以激发人们集体重新构想和重塑公共空间,进而成为每个社区的“心脏”。

为了加强人们与他们共享的地方之间的联系,好的场所营造应该更像一个合适的“推手”,通过它,人们可以塑造属于大家的公共领域,实现共享价值的最大化。

在亚洲城市规划和商业形态的研究上,日本也一直以富有生命力的设计闻名于世。位于东京代官山地区的集合住宅,可以算是20世纪日本城市规划和建筑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更是一代建筑大师槙文彦实现建筑理论的代表作品。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8)

· 代官山集合住宅(Hillside Terrace)是包含住宅、店铺、办公等在内的综合建筑群,也是一个由低层建筑、相互联通的公共空间、矮墙、门廊、通道和植被组成的微型城市。项目的设计周期长达约30年,分六个阶段建设,总结了东京 30 年的城市设计史。图源网络

不同于欧美国家,日本商业街区多扎根于本地社区,强调为外来旅游者和本地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消费服务,主张各地发挥本地自身文化特色,以此增强对游客和消费者的吸引力,在改造和建设商业街区时同时注重硬件和软件等要素。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9)

· 东京表参道街区。全场约一公里,云集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伊东丰雄、SANAA等顶级建筑师为时尚品牌设计的作品,集中体现日本多元的文化,又是东西方建筑与时尚交融碰撞的万花筒。图为表参道中村拓志设计的东急广场(图源网络)

当然,好的场所营造不仅可以促进更好的城市设计,还可以促进创造性使用方式的出现,这在公共性艺术/雕塑装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10)

· 由西班牙艺术家Jaume Plensa设计的皇冠喷泉(Crown Fountain),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西北一隅。设计上让观众作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强调了带入性的重要互动环节,巧妙地将游客带入其中。(图源网络)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11)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12)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13)

· 由美国艺术家 Kurt Perschke 所发起的公共艺术计划《RedBall Project》,以橡胶为素材制作出直径约 4.5 公尺的巨型红球,已游历过全球数十个城市。这种打破一般公共艺术框架的项目,在固定、静止、永久性等物理性中,相当具有趣味、互动性,给予既定认知的生活空间带来新的活力。(图源redballproject.com)

时至今日,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它是城市的思想,也是当代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没有固定的艺术“形式”,规模可大可小,十几米高的庞然大物,或者人们脚下的一段铺路,都可以被设置为“公共艺术”。甚至连它的形态都不一定是实体的,一场演出、一个事件……公共艺术的形态可以是多样化的。

优秀的公共空间及公共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纽带功能,要成为连接社区居民的纽带,成为一个地区民众认同的一部分,同时还要与一个地区的发展及当地居民的切实利益相关。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14)

“巷子里”,成都玉林友好型社区空间(摄影:ICY©ICYWORKS)

2020年10月12日,成都远洋太古里“留步·耍起”大型主题活动正式开启。其中,与英国设计公司保罗·考克塞兹工作室(Paul Cocksedge Studio)联手在成都呈现、首次在国际范围展出“Please Be Seated”(“请就座”)大型公共艺术装置在亮相当日就引发了城市各类人群的广泛探讨。

一把“流动又静止”的奇怪椅子,在这个秋天为成都注入新的活力。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15)

摄影:良洛奇©LEUNGROCK STUDIO

02 城市客厅?超级街景?文化广场?

——它都是

2019伦敦设计节(London Design Festival 2019)期间,英国设计师Paul Cocksedge带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Paul Cocksedge Studio,联手室内设计公司White&White,在伦敦最大的步行街区Broadgate的芬斯伯里大街广场(Finsbury Avenue Square)上打造了一件庞大的公共装置Please Be Seated,旨在改善步行街区的生活空间,促进行人、设施与空间的互动。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16)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17)

图源paulcocksedge.co.uk

依托极具呼吸感和韵律感的造型设计,Please Be Seated拥有良好的功能性和美观性,能够为行人提供舒适的休憩场所,而不是仅限于观察的装置艺术,也不是阻碍通行的障碍物。

此次在成都远洋太古里漫广场展出的“Please Be Seated 请就座”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是伦敦设计节揭幕以来的首次国际展出,也是国内巡展的首站。这次活动也纳入了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启动的第二届“英国嘉年华”系列活动。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18)

摄影:良洛奇©LEUNGROCK STUDIO

三个直径不同的波浪状条带错落有致、绵延不断,仿佛广场的心跳律动,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强烈的动感和活力。设施高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增,进一步凸显出设施结构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19)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20)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21)

摄影:良洛奇©LEUNGROCK STUDIO

这样巧妙的波浪状造型设计完美地实现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融合。波浪与地面的汇合处形成了长凳,以供行人休息或娱乐;涌起的波浪则形成了通往设施中央的过道,来引导行人与设施的互动。

此次中国巡展制作的全新版本是对繁忙都市生活的回应,采用来自可持续来源的固雅木材(Accoya)制成,相比传统建筑物料大幅减少了碳足迹。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22)

摄影:良洛奇©LEUNGROCK STUDIO

不同城市与文化背景下,使用者们的反应可能也有所不同,这也是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装置最迷人的地方——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构成了一件真正灵动、有生命力的作品。

通过将近6小时的观察,我们发现带着孩子的家庭和在附近遛弯儿的大爷大妈们,是使用“Please Be Seated 请就座”最多也最频繁的人群。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23)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24)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25)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26)

摄影:良洛奇©LEUNGROCK STUDIO

对成年人来说,这座巨大的波纹型装置更像这座城市的“公共客厅”,他们在这里或坐或躺,休息、交流、拍照打卡;对孩子们来说,它可以是“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可以是任意玩耍的“滑滑梯”,也可以是一座拥有无限魔力的“游乐场”。每个小朋友对它的定义都不一样,而它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远比我们看得到的更多。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27)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28)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29)

摄影:良洛奇©LEUNGROCK STUDIO

“设计以人为本”的确是一句很老套的话,但是Paul的设计却认真遵循此道,甚至加以发展,试图让大众更容易地融入他的设计作品之中——他也的确做到了。

在展览开幕当天,资深传媒人梁文道、当代艺术家何多苓、建筑设计师刘家琨、独立策展人冯博一、建筑师庄子玉与成都远洋太古里总经理伍玉珊一道,从多个角度,共同探讨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与人、在地文化与社区、城市活力之间的关系。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30)

图源成都远洋太古里

刘家琨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他眼中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就像一口火锅、一个下凹的“山谷”。川蜀文化、城市肌理、人群形态、商业空间……全都杂糅在成都远洋太古里这口温润的“锅”中,暧昧交融着。这也与梁文道所调侃的“成都人就是喜欢把喜欢的东西都吃掉”不谋而合。

刘家琨还说,“展示建筑或空间的地域性,并不是要淋漓尽致地呈现一个地方的‘土特产’,而更应该将一个地方的抽象概念抽出并具象化、物化地体现。”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31)

摄影:良洛奇©LEUNGROCK STUDIO

资深独立策展人冯博一则从更贴合当代艺术的角度,去阐述“Please Be Seated”对公共环境的意义。“单纯地将某件作品放大,将其放置于公共环境中,它就是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吗?我认为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时至今日,无论是一件真正有意义的公共艺术品,还是一个可以激活城市人群创造力、自发积极互动的“超级街区”,都应该是通过其存在提供一个参考点,来帮助我们对一个空间赋予更多定义,鼓励我们和周围环境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系,对当地有更好的了解,成都远洋太古里选择“Please Be Seated”的原因正是如此。

03 速写城市、空间、人,

彰显成都文化软实力。

理想的城市单元不应只有办公与购物区,还应拥有住宅、公寓、公园等人群居住休憩的场所。“Please Be Seated”给人们的感受就是熟悉且亲密的,亦是成都远洋太古里想要带给成都人民的“庇护”及“包容”。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32)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33)

摄影:良洛奇©LEUNGROCK STUDIO

作为发展势头强劲的“新一线”城市,近几年来,成都的身份在不断叠加:不仅仅是一座宜居宜乐的休闲都市,在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也大步向未来迈进着。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34)

人民公园(摄影:ICY©ICYWORKS)

从“在城市中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中建城市”,从“空间建设”转变为“场景营造”。2020年10月24日,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开幕,主题聚焦“公园城市·未来之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从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到“示范区”,成都不断锻造新动能、迸发新活力。

“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是筑城聚人之根,是美好生活之本。”遵循城市发展规划,从社区商圈到街区住宅,建设“以人为本、权衡协调”的高品质公园城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统筹的公园城市发展空间,最终构造一座承载美好生活的“未来之城”。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35)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36)

兴隆湖(摄影:ICY©ICYWORKS)

“创造一个空间,而不是设计一个空间。” 如何达成一个“有效的公共空间”?成都远洋太古里通过实际行动在不断助力。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37)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成都远洋太古里处于城市的中心,而它不仅力图成为城市商业中心,也是一个集休闲、社交、文化交流、互动、快耍慢活等多种生活方式的场所。

通过举办一场场极具创意且充满活力的活动、邀请艺术家或设计师落地一件件“复合型城市装置”,或发起一个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持续为人们打造更多元、更包容、满足社区及居住者需求的理想生活场景。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38)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39)

图源成都远洋太古里

最后回归到“Please Be Seated 请就座”装置,成都远洋太古里从城市本身出发,积极探索城市空间和城市中心的创造性发展,这也是成都远洋太古里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又一次尝试,为城市中心带来新的思考和新的价值。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40)

图源成都远洋太古里

-

成都天府中心规划馆(一把串联起城市与人的)(41)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涩々

撰稿 | 涩々

校对 | 言四

摄影 | 良洛奇©LEUNGROCK STUDIO、ICY©ICYWORKS、雨婷©一筑一事、成都远洋太古里提供,或来源网络

设计 | 小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