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是否就是教科书讲的模样?
西方音乐史是否只有一个版本?
让我们给你不一样的内容,
古典音乐意外史!!!
“毒杀”从何说起
“莫扎特是被毒死的!”这一说法最早也是出自萨列里。晚年独身的他精神上出现异常被医院收容。在1823年秋天,维也纳的报纸上登出了《萨列里在医院就医工程中亲口透露给莫扎特下毒》的报道,几日之后萨列里甚至想用剃刀割喉自杀。如果割喉自杀是一个精神恍惚的老人(当时他已经73岁了)的疯狂之举,那几天前说的“给莫扎特下毒”是否也是疯话呢?
不过好事者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劲爆的八卦,哪怕后来萨列里在临死前(1825年5月)曾想自圆其说,竭力否认自己毒杀了莫扎特。可留言一旦传开就无法制止,人们向来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
同时,贝多芬的谈话记录里虽然把矛头指向别处,但这个“萨列里毒杀莫扎特”的话题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登场了。尽管贝多芬对这种传言的可信度持否定态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贝多芬的时代“萨列里谋害了莫扎特”这一说法已经甚嚣尘上了。煽动这样的传言大概是维也纳当时的国民生活写照吧。莫扎特去世的欧洲大时代,法国大革命以及之后的拿破仑战争席卷欧洲,维也纳也不能幸免。在短暂的共和之后,随着拿破仑在欧洲的失利,宰相美特尔尼希很快恢复了帝制,旧势力的卷土重来自然会对国民进行更加严厉的舆论管控,国内建立庞大的警察特务机构,监视着国民的一举一动,甚至在酒吧、在餐厅、在街角都密布这便衣警察和告密者(告密者有嘉奖,出售可靠情报更能得到不菲的报酬),这样的生活环境自然会主张谣言。萨列里就是在这样的“维也纳”特殊时代去世的,既然“莫谈国事”,那“轶事”就自然成了茶余饭后的安全谈资。一个精神恍惚、弥留之际的老人说出几句三十年前的胡话,自然会成为最好的爆料了,再加上曾经跟莫扎特一起生活过的老人还活着,添油加醋之后更会成为不会质疑的食饵。所以,即便贝多芬不相信,但整个维也纳相信了。
爆出此事七年之后,由莫扎特的忠实拥趸普希金的加入,终于由国际轶事变成了文学性话题,不论是谢弗的舞台剧《阿玛迪斯》还是之后的电影都没能放过这一环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甚至将普希金的戏剧歌剧化,也是走的这条路。由于之后这些大咖们的神助攻,“莫扎特真的是被谋杀的”到今天似乎成了某些人心中不再被质疑的事实。
虽然“谎言传一百遍就会变成现实”,可追求真相的人依旧前仆后继的寻找着莫扎特的死因,其中不乏医生,他们像按照砒霜和其他有毒物质的毒发现象跟莫扎特死前的病状做比对,可惜证据太少了,留下来的仅仅是一张医生的诊断书,以及死后三十年相关者们星星点点的模糊记忆。实际上,十八世纪的那张诊断书上“风湿性粟粒疹热”究竟是什么病,现在都没人能给个明确的答复。而且在莫扎特的年代,恐怖的放血疗法依旧大行其道,给病入膏肓的人大量放血这种做法不知道是在治病还是在催命,不能不说或许是莫扎特被放血过多,虚弱而死吧。如今更有人把毒杀一说跟共济会扯在一起,只是把名人、死亡跟神秘组织扯在一起更能勾起大家“好奇害死猫”的探知欲吧。
总之,“莫扎特是被毒杀”传了几百年,相信还会继续传下去,因为人性使然,因为人本能需要这样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