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一般比喻决一死战、亦即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事实上,这是个几千年来的误导。原因在于司马迁在写《项羽本纪》时写了一句:“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这件事又是司马迁的锅,没有他这句话,就不会有这种遗祸千年的误导。

司马迁对死的看法(又被司马迁骗了几千年)(1)

实际上,所谓的破釜沉舟就一个原因:

不要辎重,轻装。为什么要轻装呢?奔袭呀。当时,项羽是带部队去救援赵国的巨鹿,他破釜沉舟的地点经过考证是在平原津。也就是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时生病的地方,之后他就病死了。而平原津有驰道(也就是秦朝的国道)与咸阳相接。所以项羽会从这个地方渡河。

司马迁对死的看法(又被司马迁骗了几千年)(2)

而平原津到巨鹿城下的距离是100多公里,正常行军大约3天可到,如果是轻装奔袭一日夜就可赶到巨鹿。

司马迁对死的看法(又被司马迁骗了几千年)(3)

《秦时明月》中王离形象

当时包围巨鹿的是秦将王离,他的军事素养虽比章邯差点,人家也是将军,已经和项羽前期渡河的先头部队英布接上仗了,难道还会不知道你项羽来了么。情报肯定会告诉他英布后头是项羽的主力,在平原津,这是很容易分析判断的。人家早算好了,你项羽过河到我这要三天之久。

司马迁对死的看法(又被司马迁骗了几千年)(4)

现在项羽把辎重一扔,开始轻装奔袭,原来王离算好的三天变成了一天,这下王离就得傻眼了。

所以,通过一般军事原则,很容易知道,项羽的破釜沉舟是为了对王离军团进行奔袭作战,以达成作战的突然性。

而正是因为达成了作战的突然性,项羽得以在巨鹿城下歼灭王离军团。

作者简介:王正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