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4年3月13日,一个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庭院被女婴的啼哭声打破了旧时的冷清和原有的宁静似乎也就是这一声哭暗示了她此生的命,眼泪也成为她一世也说不完的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千古才女李清照到底有多厉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千古才女李清照到底有多厉害
公元1084年3月13日,一个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庭院被女婴的啼哭声打破了旧时的冷清和原有的宁静。似乎也就是这一声哭暗示了她此生的命,眼泪也成为她一世也说不完的情。
其父李格非是济南章丘人,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更是北宋第一才子苏轼的学生,才学自是非凡。其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文学修养甚高。一个是苏门弟子,一个是状元孙女,注定他们的女儿不同寻常,事实也是如此,只有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号才配得上她。全家人对这个新到来的生命欣喜十分,父亲李格非为其取名清照,其名出自:唐朝杨发《太阳合朔不亏赋》云:人动佳色,物含清照。若合璧之无瑕,比重轮而有耀。表达了父亲对其品行端正,德行清高的期望。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花前月下,春去秋来,少年之时的李清照就展现了她极高的文学天赋和独有的风韵才情,即便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即便是这天下风情千万般,也掩盖不住李清照的魅力。繁华三千,踏尽红尘,青年之时的李清照随父入京,眼前之景,心中之情,带给她的文学创作的灵感,开始了她诗情画意的人生。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一出,一时轰动京城,赞语成篇,争相传唱,才女也成了她的标签。
“赌书消得泼茶香,只道当时是寻常” 这是后世纳兰性德曾写李清照与赵明诚爱情生活的诗句,浪漫至死,为之动容,翻过历史的页章,重温李清照那如梦亦如幻的爱情。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天青色等烟雨,李清照用生命等来了赵明诚,也许这就是张爱玲所说的,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这是一段不得不谈的深情,一时间两人相敬如宾,琴瑟和鸣。李清照的痴情遇到了赵明诚的动情,天下的好男人多的是,也许不是天作之合,但重新来过,想来李清照还是会选择赵明诚,可能这就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会遇到的终究会遇到,遇到的也是希望遇到的。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李清照成为赵明诚精神上的支柱,赵明诚也成为李清照心中的温情。二人常互和诗文,切磋典故。赵家书多,但在此二人眼中恐怕也是不够的,于是广收古书字画金石,爱着自己爱的人,做着自己爱的事。与妻子的才学相比,赵明诚是丝毫不占上风的,每次考典故出处,都只能回答一二,反过来,李清照都能对答如流,这让赵明诚又爱又气。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时她与赵明诚相知相爱,但他却要外出游学、做官,聚多离少,令这位才女很是忧郁,相思之情经才女之手写出来,是那么感人肺腑!“剪不断,理还乱”,被李清照描写得如此深刻,令人动容。
世事变幻难测,人生浮沉若梦。李清照父亲李格非为旧党,赵明诚父亲赵挺之为新党。新旧党争自从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开始一直延续至宋徽宗年间。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和赵家都卷了进去。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对此,张尝谓:“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惜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竟没有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政治灾难又降到了赵家头上。赵挺之被罢官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青州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李清照在青州期间,秉承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思想,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李清照携藏书南下。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绝句》以吊项羽。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因病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痛苦欲绝,大病一场,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丈夫去世的巨大痛苦,逃亡生活的无情折磨,伤痛百般的走投无路。孤独无依之中,结识张汝舟,却难付真情,大失所望,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告发张汝舟的罪行,并要求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2年徒刑, 故亦身陷囹圄。后经亲友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云聚云散,风声悲悯,已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草木为之零落,天地为之伤怀
后世对李清照评价甚高,宋代·朱彧云: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明代·杨慎谓: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清代·沈谦言: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半生平安喜乐,后半生颠沛流离,有过美好,有过苦楚,但也成就了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