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由暨南大学与国家法官学院共同主办、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和侨务与法治研究院承办的涉侨权益司法保护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广州、北京两地举行。来自中央统战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实务部门、全国多所院校及广东多地重点侨乡中级人民法院的专家学者和涉侨审判专家70余人与会,为加强涉侨权益司法保护、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权益建言献策。

两会让海外侨胞添加信心(如何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1)

“海外侨胞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重要的开拓者、参与者、贡献者,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宝贵资源、独特机遇。”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说,新时代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始终依靠侨、服务侨、为了侨,是做好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召开涉侨权益司法保护研讨会,既是对现今我国侨务法治建设经验、成果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未来我国涉侨权益保护工作方向、目标的积极探索与建言。

本次研讨会分为“华侨权益保护立法的理论与实践”“涉侨权益司法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涉外法治建设背景下的侨胞权益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等单元,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所长,就涉侨权益司法保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华侨权益保护的主要问题、涉侨保护的地方立法经验、涉侨权益保护的司法路径、涉侨政策法规建设、侨胞权益海外保护等问题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遍及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朱义坤作了题为“侨胞权益保护的涉侨诉讼大数据透视(2012—2022)”的发言。他认为,现行侨务法治建设体系中呈现出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使得侨胞行使诉权并不便利,侨胞境外授权委托书认证难、涉侨诉讼缺席判决过高等程序问题屡禁不绝,不利于维护侨胞合法权益。

两会让海外侨胞添加信心(如何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2)

围绕侨胞经济权益保障,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郭宗杰建议,建立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相适应的华侨投资权益保障新机制。“可以给华侨投资有一些特殊的优惠,但又不违背目前的公平竞争。”在他看来,华侨投资可参照内资、可参照港澳台居民享受内地特定待遇,或通过积极鼓励侨胞投资参与一些鼓励类产业政策,比如国家的新能源政策,这样也能获得相应优惠。

“在处理相关纠纷的时候,我认为不仅要有涉侨法治思维,更要有涉外的战略思维,不仅要着眼于个人影响,更要评估每个纠纷处理结果可能带来的境内外影响。”广东省客属海外联谊会执行会长钟闻东分享了自己对侨胞权益保护工作的感受和看法,在他看来,在关于涉侨产业适用法律政策方面的“新”与“旧”问题上,需要综合考虑,比如有些华侨华人侨产涉及海内外三四代人,这样的纠纷往往要充分应用法律智慧、政治智慧在内的各种智慧,结合多种途径才能解决。“这些‘老大难’的涉侨涉外纠纷处理方案,还是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形成统一的指引才便于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家红以“新时代华侨权益保护的新挑战及其应对”为题,针对性地提出不少建议。其中,建议促进海外华人华侨所在国法律队伍之培养、整合优质的法律资源。“这样不仅在国内加强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同时也可以在一些国家建立外部的法律智库,吸引相关领域的专家,包括华人华侨亲自参与其中,这对于华人华侨的权益保护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记者】姚昱旸

【通讯员】李伟苗 李响

【作者】 姚昱旸

广东教育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