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小龙虾稻虾共作技术

一、稻虾共作的概念

稻虾共作模式是在“稻虾连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稻虾共作”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延长了小龙虾在稻田的生长期,实现了一季双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殖产量和效益。此外, “稻虾共作”模式还有很大的延伸发展空间,如“稻虾鳖”“稻虾蟹”和“稻虾鳅”等养殖模式。这些模式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而且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稻虾共作是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具体地说,就是每年的8 -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10 - 11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4月上旬-5月下旬收获成虾,6月上旬整田插秧,种植中稻的同时培育亲虾。10月至下一年 3月繁育小龙虾苗种,循环轮替。此模式一般亩产小龙虾150 千克,水稻500 千克,亩均产值5500 元左右。

二、稻虾共作的流程图

小龙虾生态稻田养殖(稻田养小龙虾稻虾共作技术)(1)

稻虾共作技术方案流程图

三、科学选址

稻田是小龙虾栖息、生长的场所,稻田环境的优劣和小龙虾的生存、生长关系密切,良好的生产条件是获得稻田养殖小龙虾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点之一。在养殖小龙虾的稻田选择上,既要考虑远离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又要考虑交通便利、方便生产管理,即要考虑稻田的位置、地势、土质、水源、交通、周围环境等多方面,开展生产前需要事先勘察、详细计划。

1。自然条件

养殖小龙虾的稻田要获得水稻、小龙虾双丰收,必须要做到水源充足、溶解氧充分、光照充足、水温适宜、天然饵料丰富。在规划设计养殖区时,要充分勘察、规划稻田区的地形、水利等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充分利用地势自然进排水,以节约动力提水的电力成本,同时还需考虑洪涝等自然灾害,对连片稻田的进排水渠道做到进排方便。

2.水源条件

小龙虾适应能力较强,既能在水中自由 游泳,又能在岸上短时间爬行,但长时间小龙虾和水稻生长都是离不开水的,稻田养殖小龙虾必须保证充足的水源供应。江、河、湖、库、地下水等均可作为稻田养殖小龙虾水源,可以将养殖小龙虾的稻田选择在有不断流的灌溉渠、小河、小溪旁,或在稻田边人工挖掘机井,抽水补充。供水量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稻田注满且能循环用水一遍。

不管是地面水源还是地下水源,要确保水源水质清新、良好,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水质pH7 -8.5为宜;确保水源无污染,供水量充足,满足水稻生长、小龙虾养殖用水;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配套,进、排水方便,确保旱季水少时不断流、雨季水多时不漫田。

3.土质条件

稻田土壤的土质对水体、水质影响很大,要充分调查了解当地稻田的土壤、土质情况。良好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培育和增殖,能减少生产成本和提高养殖效益。养殖小龙虾的稻田要土质肥沃,以高度熟化、弱碱性的壤土最好,黏土次之,沙土最劣。黏性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强,渗漏小;而沙土质保水、保肥力差,进行田间改造工程后易发生渗漏、崩塌,不宜选用。保证土壤未被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原体污染过。另外需注意有的土壤含铁过多,注水后产生赤色浸出物,不利于藻类生长,导致小龙虾生长不好,此类土壤也不适合选择。底质pH 低于5或高于9.5的土壤也不适合养殖小龙虾。

4.田块条件

选择的稻田要求有完备的农田水利工程配套,通水、通路、通电,稻田四周没有高大的树木或竹林遮挡。稻田 田面平整,面积大小适宜,单块稻田面积太小,增加管理成本,太大,又不利于生产管理。选作小龙虾养殖的稻田可根据本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而建,单块面积南如四川、重庆地区一般以5 - 20亩为宜,长江流域、黄河灌区及平原地区30 - 50亩为一个单元,便于人工管理,能达到一定规模的连片稻田更好(彩图)。为增加小龙虾活动的立体空间,必须开挖环沟,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加注满水后要求 做到不崩、不裂、不漏、不垮。

小龙虾生态稻田养殖(稻田养小龙虾稻虾共作技术)(2)

5.交通运输条件

稻田的选址还需要考虑虾、饲料、生产材料等的运输便利。稻田位置太偏僻且交通不便,不仅不利于种养户生产管理,还会影响商品虾的销售,所以养殖小龙虾的稻田一定要选择在交通便利或者通过道路改造可以创造便利条件的区域。

青钱柳提示

养虾稻田应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不涝不旱;土质最好为保水性能好的壤土;平整向阳,适宜稻作生长的田块。选择的稻田通过改造,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利于水稻和小龙虾生长,同时便于生产管理。

四、田间工程

1.开挖虾沟

以机械挖方为主,人工修整为辅,田埂夯实不漏水,整个环沟面积占整块田面积不超过10%。

具体方法:在稻田四周开挖一条环沟作为虾沟,当夏季高温时可作为小龙虾避暑的场所,水稻晒田、施肥、喷药时,可作为隐蔽、遮阴、栖息的场所,但总面积不超过10%.以保证水稻不减产。以20亩一个单位稻田为例,主要分两部分,其中紧挨田埂40 - 50厘米要与田面保持同一平面,作为土埂护坡区,环沟深度为1.5 -2 米,环沟底部宽度1 米以上,作为养殖区,环沟截面为梯形,上宽下窄,边坡适度并夯实。开挖环沟所起的土壤主要用于稻田 田埂的加高、加宽、加固,确保田埂顶部宽2-3 米,并打紧夯实,要求做到不裂、不漏、不垮。

注意

开挖环沟表层 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土壤需回田继续作为水稻生长的基质土壤,深层的非耕作层土壤用于田埂的加高、加宽、加固。

2.筑埂

分田埂和备埂。利用开挖环形沟所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60 - 80厘米,顶部宽2-3 米。

备埂是稻田平台四周用挖环形沟所加高的土夯实的一个埂,高于田面10 - 20厘米,顶部宽10 -15厘米。作用是:①稻谷收割后,便于处理秸秆还田时产生的黑水;②插秧时,便于保证一定的水位;③为小龙虾提供更多活动、打洞、栖息的场所。

3.农机通道

较大田块一般进行机械化操作,稻田 改造中需要预留农机通道1-2处,一般在稻田的两个长边田埂中部位置或角落设置,农机通道位置挖掘养殖环沟时预留 30厘米深的原生土层不挖,埋1-3 根加筋混凝土管(直径60 - 90厘米),再用开挖环沟所起的素土回填。

五、配套设施

养虾稻田的基本设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保证小龙虾有栖息活动、觅食成长的水域;二是有防止小龙虾逃跑的防逃设备。具体设施如下:

1.防逃设施

稻田养殖小龙虾必须建设防逃设施。防逃设施常用的有两种,一是采用砂纸、盐浸膜、铁皮板等材料,下部埋入土中20厘米以上,上部高出田埂50 - 60厘米,每隔1-1.5 米用木桩或竹竿支撑固定;第二种是采用麻布网片或尼龙网片或有机纱窗和硬质塑料薄膜共同防逃,在易涝的低洼稻田主要以这种方式防逃。方法是选取长度为1.5 -1.8 米的木桩或毛竹,削掉毛刺,一端削成锥形或锯成斜口,沿田埂将桩与桩之间呈直线排列,田块拐角处呈圆弧形,内壁无凸出物。然后用高1.2-1.5 米的密网牢固在桩上,围在稻田四周,在网上内面距顶端10厘米处缝上一条宽25 - 30厘米的硬质塑料薄膜即可。防逃膜不应有褶,接头处光滑且不留缝隙。

2.进排水系统

在稻田内养殖小龙虾,进、排水口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进、排水口要用钢丝网或铁栅栏围住,防止小龙虾外逃和敌害生物进入。进水口用20目(相当于8 孔/厘米)的网片过滤进水,以防敌害生物随水流进人。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稻田养虾应做到从进水沟单独进水,向排水沟单独排水,以利于小龙虾在相对稳定的水体中生活成长。

3.搭建饲料台

为了观察小龙虾吃食活动情况和避免饲料的浪费,每一田块需搭建1-2个饲料台,用直径5厘米的PVC管或用塑料管做边80目细网缝制饲料台,固定于环沟或田面。

4.安全警示标识

养殖小龙虾稻田环沟一般深度达1.5 -2 米,必须在稻田边特别是沿道路边设置多个“水深注意安全”“禁止下沟游泳”等内容的安全提示牌。

5.其他配套设施

稻田养殖还必须配备抽水机、泵作为备用水源,准备养殖用地笼、抄网、工具等,建造看管用房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六、水草栽培

详见请关注以后介绍。

七、水稻栽培

详见请关注以后介绍。

八、苗种放养

1.投放时间

稻田养虾要一次放足虾种,捕大留小。投放亲虾一般是6-8月,最迟不晚于9月中旬;投放虾苗一般在9 -10月。下面分别讲述亲虾养殖模式和虾苗养殖模式。

2.投放模式

(1)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1)投放时间。6月至9月上旬。这一阶段水温较高,稻田内饵料生物丰富,利于亲虾繁殖和生长;同时亲虾刚完成交配,没有抱卵,投放到稻田后刚好可以繁殖出大量的小虾。最好采用地笼捕捞的虾,9月下旬以后水温开始降低,小龙虾运动量下降,地笼捕捞效果不好,亲虾数量难以保证,因此购买亲虾时间宜早为好。不能到 1 1月还在投放亲虾。

2)投放密度。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新建稻田一般每亩放养个体在40 克/只以上的小龙虾15 - 25 千克,已养的稻田投放5-10 千克。

3)亲虾的选择。选择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个体大(雌雄个体重都要在35 克以上),附肢齐全、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的小龙虾作为亲虾。亲虾应从养殖场和天然水域挑选,检疫无疫病,运输时间要尽可能短。

4)亲虾运输。提前 3 -5天拌喂维生素C和抗应激的药物,选择晴天早晨和傍晚将挑选好的亲虾用塑料虾筐分装,每筐不超过7.5 千克,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避风,运输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5)亲虾投放。选择稻田水草多、茂盛、浅水的地方,分点投放,把虾筐侧放,让亲虾自行爬出虾筐。

(2)投放虾苗养殖模式 9-10月投放人工繁殖的虾苗,先用木桩在稻田中营造若干深10 - 20厘米的人工洞穴并立即灌水,投放规格为2 -4厘米的虾苗0.8万-1万只/亩。小龙虾在放养时,要注意虾苗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一次放足。如果3 -4月苗少,可以适当补苗,但建议此阶段不进行大规模投苗。

注意

投放量按稻田环沟面积计算,不能按稻田全部水面计算。

1)虾苗的选择。颜色纯正,有光泽、体色深浅一致。体表光滑无附着物,附肢齐全,无病无伤,体格健壮、手握时手中有粗糙的感觉,且虾苗行动迅速,爬行敏捷。虾来源遵循就近原则。

2)虾苗起捕。提前3 -5天拌喂维生素c和抗应激的药物,选择晴天早晨和傍晚,有条件的可自行去养殖场自行起地笼捕捞。

3)虾苗运输。挑选好的虾苗用塑料虾筐分装,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和风吹,运输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4)虾苗投放。选择稻田草多、茂盛、浅水的地方,分点投放,把虾筐侧放,让虾苗自行爬出虾筐。

九,饲养管理

1.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巡查,观察小龙虾摄食情况、活动,检查田埂、进排水设施、防逃设施等。主要检查进排水口筛网是否牢固,防逃设施是否损坏。汛期防止洪水漫田,导致小龙虾逃跑。巡田时还要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防止漏水和逃虾。每次注水前后水的温差不超过3℃。定期泼洒生石灰,每隔15天用生石灰兑水泼洒环沟一次,用量为50 克/米3水体;在生石灰泼洒7 -10天后,泼洒微生态制剂来改善水质。

注意

使用生石灰时要及时监测水体氨氮,碱性环境中,氨氮极易迅速升高,造咸水生动物中毒。

2.饲喂管理

使用全价颗粒料作为小龙虾的主要饲料,配合饲料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072-2002)的规定。

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3% - 5%。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喂。每次投喂的饲料量,以2小时吃完为宜。超过2小时未吃完应减少投饲量。水温高于30℃、低于10℃时不投喂。

投喂的前7天以驯食为主要目的,可在每天19: 00 - 20: 00和黎明6: 00 -7: 00,分2次将饲料投至饲料台上,观察小龙虾的吃食情况,如果每次投喂的饲料在2小时内吃完,表明投饲量适宜。驯食成功后计算出每天的投料总量,并将每天总投量的60%放在傍晚投喂,其余40%放在黎明投喂。投喂地点选在环沟二级台阶上,点状或线状投喂,每天2次,做到“四定”原则。

3.水质管理

水位调节,是稻田养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小龙虾的生长要求,按照“浅→深→浅→深”的办法做好水位管理。调控的方法是晴天有太阳时,水可浅些,让太阳晒水以便水温尽快回升;阴雨天或寒冷天气,水应深些,以免水温下降。小龙虾适应能力较强,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去田中水量的20%左右,但要注意调节水温。晒田时不可将水排干,水温不要超过35℃,如水温高时需要注水调节。尽量将水温保持在20 - 30℃之间,利于小龙虾的生长。

小龙虾对许多农药都很敏感,水稻施用药物,应避免使用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的杀虫剂,以免对小龙虾造成危害。稻田养虾的原则是能不用药时坚决不用,需要用药时则选用高效低毒的无公害农药和生物制剂。施农药时注意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确保虾的安全,并要求喷药于水稻叶面,尽量不喷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区用药。分区用药的含义是将稻田分成若干个小区,每天只对其中一个小区用药。一般将稻田分成两个小区,交替轮换用药,在对稻田的一个小区用药时,小龙虾可自行进入另一个小区,避免其受到伤害。喷雾水剂宜在下午进行,因为稻叶下午干燥,大部分药液会吸附在水稻上。同时,施药前 田间加水深至20厘米,喷药后及时换水。

4.蜕壳虾管理

小龙虾每次蛻壳前,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并拌喂补钙制剂,为其顺利蛻壳提供蛋白质和钙。发现小龙虾蜕壳时,一要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受到人为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小龙虾蜕壳不遂,甚至直接造成死亡;二要加强蛻壳期间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和水位稳定,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循环加水,形成循环水,也可以定期冲水,以刺激小龙虾蜕壳;三要尽量减少刺激,处在蜕壳期的小龙虾,对外界抗应激能力降低,如果在此期间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会影响小龙虾蜕壳,还会造成部分小龙虾死亡。蛻壳后及时添加优质适口饲料,严防因饲料不足引起相互残杀。

5.水草管理

科学掌控水草密度,保持合适的面积和密度,占比不宜超过60%,及时割除多余水草和出头的伊乐藻。如果水草长势不好,应及时泼洒速效肥料。肥料浓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肥害。

6.水稻管理

(1)水位调控 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在水稻生长期间,田面以上水位应保持在10 - 15厘米。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 1次,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水稻灌浆时需晒 田。

(2)施肥管理 稻田养殖小龙虾后,因施足基肥和小龙虾新陈代谢,水稻生长一般不缺肥,如确需施肥,应施有机肥并控制施用量,不能将肥料撒入环沟内。

(3)药物管理 结合杀虫灯、性诱剂等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和环保效果。稻田养殖小龙虾后,水稻病虫害大为减少。如果出现水稻病害现象,应选用对小龙虾低残留、低毒性的农药。

十、虾病防治

详见请关注以后介绍。

十一、起捕收获

1.成虾捕捞

(1)捕捞时间 第一茬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 5月中下旬结束。第二茬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开始,到 9月底结束。适时捕大留小,补充虾苗或亲虾,保证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

(2)捕捞工具 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厘米,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成虾规格宜控制在30 克/只以上。

(3)捕捞方法 开始捕捞时,不需排水,下午或傍晚直接将虾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之内,第二天清晨起捕,虾笼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小龙虾容易聚集相互挤压而损伤。当捕获量渐少时,可将稻田中水排出降低水位,使小龙虾落入虾沟中,再集中于虾沟中放笼,直至捕不到商品小龙虾为止。在收虾笼时,应将捕获到的小龙虾进行挑选,将达到商品的小龙虾挑出,将幼虾马上放人稻田,并勿使幼虾挤压,避免弄伤虾体。

补种:一般每次地笼取虾每5 千克需补充 0.5 -1 千克小龙虾苗种。

2.幼虾补放

第一茬捕捞完后,根据稻田存留幼虾情况,每亩补放3-4厘米幼虾1000 - 3000只。

(1)幼虾来源 从周边稻虾连作稻田或湖泊、沟渠中采集。

(2)幼虾运输 挑选好的幼虾装人塑料虾筐,每筐装重不超过5 千克,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和风吹,运输时问控制在2小时内成活率更高,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3)亲虾留存 在8-9月成虾捕捞期间,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应捕小留大,目的是留足下一年可以繁殖的亲虾。要求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15 - 20 千克。

稻田养殖小龙虾连作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