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成立的德意志邦联,仅仅是一个由无数邦国组成的松散联盟,其中最有实力的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它们都试图以自己为主体统一德国。

这一年,俾斯麦出生在普鲁士一个小镇的贵族家庭。他从小就性格奔放,英勇好斗,经常和同学打架。但他并非有勇无谋,他文武兼备,有着非凡的语言天赋,中学就掌握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等多国外语,17岁,他考入著名的哥廷根大学。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1)

1836年21岁的俾斯麦

大学毕业后,他当过一段时间律师,后转入政坛。32岁当选为普鲁士国会议员,36岁担任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的普鲁士代表,42岁被任命为驻俄大使。

1862年,47岁的俾斯麦回到柏林,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他为首相兼外交大臣,同时兼管内政和外交。

从此,他成为“威廉一世皇帝忠实的德国仆人。”(俾斯麦墓志铭)

威廉一世皇帝对俾斯麦的欣赏与信任就像我国春秋时期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和依赖。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很是尊重。俾斯麦与威廉一世皇帝搭档时,首相正值壮年,皇帝垂垂老矣。皇帝深知首相的才能,他这样夸赞俾斯麦:

“我不像你那样,一共才有两只手,却能一下子投出五个球并抓到五个球。”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2)

1847年当选为普鲁士国会议员的俾斯麦

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决心将德意志联盟打造成一个工业强国!他深知统一德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是议论和投票就能够解决,不可避免的,要用铁和血来解决!这就是俾斯麦被称为“铁血宰相”的原因。

他积极筹划战争,但战争总有失败的风险。

威廉一世为此忧心忡忡,他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然后再砍下朕的头。”

俾斯麦回答说:“死在绞架上,或死在战场上,两者没有区别……必须抗争到底!”

在统一德国的进程中,俾斯麦先后发动了三场战争,这三场战争充分显示了俾斯麦处理国际事务的灵活与强硬,一切尽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中,让我们透过这些战争了解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军事外交思想。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3)

1862年,当上首相的俾斯麦

一、普鲁士对丹麦的战争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是易北河畔两个接壤的公国,荷尔斯泰因的居民基本上是日耳曼人。石勒苏益格的居民南部是日耳曼人,北部是丹麦人。丹麦一直企图吞并这两个公国。

1852年,列强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基本默认丹麦的这种权利。与这两个公国毗邻的普鲁士也有这样的打算。

1863年11月,丹麦国王克里斯琴九世即位,他修改了丹麦国家基本法,巩固了石勒苏益格与丹麦的政治联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立即强硬声明,丹麦国王无权这么做。

1864年1月16日,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向克里斯琴九世提出最后通牒,要求48小时内宣布新的根本法无效,而以协议的方式来解决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未来问题,丹麦拒绝了。

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承诺战后荷尔斯泰因归奥地利,石勒苏益格归普鲁士。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4)

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地图

2月2日,普奥联军对丹麦发动战争,英国、俄国等国进行调解都无效。丹麦最终战败,普军占领了石勒苏益格,奥军占领了荷尔斯泰因。

7月20日,以普奥为一方,以丹麦为一方开始和谈。根据和约,这两个公国及洛恩堡小公国归普奥两国共同治理。

在对付丹麦的战争准备中,俾斯麦韬光养晦了10年,1852年丹麦控制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1862年,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首相和外交大臣,对普鲁士的内政外交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偏偏在1863年,丹麦新国王修改法律给普鲁士挑事儿的借口,俾斯麦对外的政策绝不是一味地蛮横霸道、莫须有,他先是声明立场,提出抗议,抛出解决方案,对方不同意,正好给打仗以借口。

他还不是自己就开打,而是拉上奥地利,许诺战争结束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普奥各得其一,共同瓜分胜利成果。

其实在这个时候,俾斯麦就已经将奥地利确定为下一个打击目标。要打击它,还是需要营造借口。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5)

统一前的德国

二、酝酿普奥战争,俾斯麦如何稳住法国并拉拢意大利?1、傲娇拒绝,图谋拿下整个奥地利

1865年8月14日,普奥订立《加斯泰因公约》,规定:

石勒苏益格归普鲁士,荷尔斯泰因归奥地利,洛恩堡也划归普鲁士,为此普鲁士付给奥地利黄金250万塔列尔作为补偿。

公约规定,这两个公国的全部领土归普、奥两国共有,但行政权则由两国分别掌管,也就是说,在荷尔斯泰因有奥地利的行政当局,在石勒苏益格有普鲁士的行政当局。

事实上,由于荷尔斯泰因在地理位置上是同奥地利分开的,中间隔着德意志的几个邦,包括普鲁士,奥地利难以对荷尔斯泰因进行治理。奥地利皇帝提出和普鲁士换一块地方,让普鲁士从普奥边界上划出一小块地方与荷尔斯泰因交换,这本来是很有利于普鲁士的,但俾斯麦却拒绝了。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6)

俾斯麦

俾斯麦有更长远的计划,他想要的是整个奥地利。为此,他开始在国际上孤立奥地利,在他眼里可能影响他推进计划的有两个大国,俄国和法国。

俾斯麦分析,几年前奥地利曾和俄国打过仗,俄国当时国内政治和经济都有困难,应该不会干预普鲁士对奥地利的动作。

只有法国,需要下番功夫应付。

2、开门见山,直接和法国交换瓜分他国的计划

1865年10月,俾斯麦到法国会晤拿破仑三世皇帝,他开门见山,提出让法国兼并卢森堡,来换取普鲁士兼并奥地利时法国别插手。拿破仑三世也是个领土扩张的狂热分子,这一点利益远远不能满足他,他拒绝了俾斯麦。俾斯麦直接问拿破仑三世的真正要求是什么,拿破仑三世提出把比利时和莱茵河左岸地区并入法国的版图。

对于这一要求,俾斯麦末置可否。他知道拿破仑三世是希望普奥真正打起来,等到他们两败俱伤时,法国就可坐收渔翁之利。

为了防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俾斯麦知道,对奥地利的战争必须速战速决,决不能把普鲁士拖垮,而让法国尝到甜头。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7)

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

3、软硬兼施,拉拢利用意大利

为此,俾斯麦又去寻找一切可以拉拢、利用的力量,他盯上了意大利。当时,奥地利占领了本应属于意大利的威尼西亚,俾斯麦建议普意两国共同对奥地利进行战争,为意大利夺回威尼西亚。

意大利国王担心打不过奥地利,俾斯麦向他保证,无论意大利打不打得过奥地利,普鲁士打赢奥地利后都会把威尼西亚还给意大利。意大利国王还是犹豫不决,俾斯麦就威胁说,他将直接向意大利人民呼吁,争取意大利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这也太强硬了,在人家的国家,对人家的国王敢这么说话,可见当时的意大利真是有点弱。他这一威胁,意大利国王不得已同意了。

1866年4月8日,普鲁士和意大利签署了攻守同盟。盟约规定,如果普奥战争在3个月内点燃,普鲁士和意大利共同进攻奥地利,普鲁士以威尼西亚酬报意大利,盟约还要求普意双方保证不得单独和奥地利媾和。

法国一看普意同盟了,马上劝说奥地利,把威尼西亚还给意大利算了,省得引发战争,奥地利也很牛气,根本不答应。法国还向意大利抗议,反对意大利和普鲁士结盟。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8)

德国统一前的欧洲各国

俾斯麦急需要按住法国,有需要防止意大利脱钩。下面看看他是怎么样对这两个国家展开外交的?

对法国,他不断挑拨法国与奥地利的矛盾,说:你看你都去奥地利调解了,说服他们把占领意大利的领土归还,但是人家不给你面子,像他们这样的霸权主义普鲁士不会袖手旁观,普鲁士对奥地利的战争也会是相当艰难和凶险的,普鲁士希望得到法国的理解,继续保持两国良好的外交关系。

其实他知道,法国也希望普奥两国打起来,在外交辞令上把法国先稳住。对奥地利,他需要发动一场闪电战,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1866年6月14日,普鲁士对奥地利宣战,20日,意大利也对奥宣战。普奥战争点燃,战争的一方是普意盟军,另一方是奥地利和一些德意志小邦。这次战争仅持续了7周,在南线的意大利战场,意大利无论在陆上还是在海上都战败了。但在北线,普军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奥军溃退。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9)

1866普奥战争

三、对于已经战败的奥地利,俾斯麦又是什么样的措施?

面对溃败的奥军,一般的军事战略应是乘胜追击,直捣老巢。

普王威廉一世和将领们都主张乘胜进攻,一举占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但是俾斯麦不愧是普鲁士皇帝夸赞的那样,他一下子能投出五个球并能抓到五个球,每一步,他都能预见到多个方面。

他分析,如果把奥地利逼到山穷水尽,法国一定会站在奥地利一方对抗普鲁士,奥地利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多民族国家,也可能会发生内乱。所以,他主张见好就收,马上和奥地利缔结条约,他的这一计划遭到普鲁士皇帝和众多军官的极力抵制,认为唾手可得的胜利成果就这样败在了俾斯麦手中!

俾斯麦清楚地看到,如果听从将军们的意见,普鲁士将很快走上死路。不明就里的国王和宰相产生激烈冲突,俾斯麦不惜以辞职威胁,请国王另外寻找合适的宰相。不得不说,普鲁士国王是非常信任俾斯麦的,国王最终妥协了。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10)

普鲁士王国议会

俾斯麦决不会被所谓的同盟合约羁绊,他和意大利缔结合约,只是希望意大利在南部对奥地利有所牵制,意大利只是他利用的对象。当时他们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都表示不会和奥地利单独会谈,意大利当真了,俾斯麦才不会那么迂腐,他也从没把意大利放在眼里。

1866年7月22日,俾斯麦违背诺言,未征得意大利的同意就与奥地利签订了停战协定,接着又于26日同奥地利缔结初步和约。和约规定:

1866年8月23日,普奥两国在布拉格签署正式和约。10月12日,意大利与奥地利签订维也纳和约,规定威尼西亚并入意大利。意大利看起来也没有什么损失就要回了威尼西亚,却帮着普鲁士赢得了更多的实惠。

1867年初,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盟正式成立,包括21个邦和3个自由市。由于法国的阻挠,巴伐利亚等南德意志的4个邦仍留在北德意志联盟之外。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11)

普奥战争

四、俾斯麦如何粉碎法国的意图?如何争取南德意志的4个邦?又如何争取英国和俄国的支持?

1866年8月,在刚刚解决完奥地利的事情后,俾斯麦已经同南德意志4邦进行了谈判,根本不追究他们在普奥战争期间站在奥地利一边,也不强迫他们加入北德意志联盟,而只要他们与普鲁士结成防守同盟,以抵御法国可能的进犯。

1867年7月8日,北德意志联盟成立后,俾斯麦又吸收南德意志4邦进入关税同盟。这样,就从军事和经济上加强了德意志各邦的内部团结。

俾斯麦的心中,是要把南德意志的4个邦都统一到德意志联盟中,法国一直是个绊脚石。为此,他将眼光放得更远,如果对付法国,得稳住当时的欧洲强国英国、奥地利和俄国。

英国与法国一直是对头,那么英国就希望普鲁士强大起来牵制法国。

奥地利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普鲁士对奥地利非常友好宽松,就是防止奥地利倒向法国的怀抱。

他担心的是俄国,如果俄国站在法国一边,胜利的天平就偏向了法国。

1870年9月,俾斯麦派遣特使到俄国,向沙皇保证普鲁士将支持俄国废除1856年《巴黎条约》所规定的黑海中立化、禁止俄国军舰通过黑海的条款,而这正是法国拿破仑三世坚决不同意修改的。这样就促使俄国同普鲁士按近。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12)

威廉一世在凡尔赛登基,中间白衣为俾斯麦

五、普法战争

1865年,俾斯麦曾和拿破仑三世商谈,如果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同意法国兼并卢森堡,但这就如同和意大利的盟约一样,俾斯麦是不会遵守的,那他怎么做呢?

他对法国说,议会反对派不许他协助法国兼并卢森堡。接着,俾斯麦还把他当年同拿破仑三世会谈的一些情况透露出来,告诉英国和俄国,拿破仑三世有吞并比利时的野心。这使英、俄两国对法国陡然警惕。

俾斯麦也深知,英国和俄国巴不得普鲁士和法国打仗,这样他们就有机会成为欧洲强国。

俾斯麦在外交上造成了法国的孤立,他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就能发动对法国的战争。西班牙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13)

西班牙革命

1868年9月,西班牙革命引爆,伊莎贝拉女王逃亡到法国,西班牙王位一直虚悬。

1870年7月,西班牙政府提出请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继位。这给俾斯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他知道如果普鲁士人继承西班牙王位,法国一定会反对,甚至会对普鲁士宣战,而这正是他所期望的。

果然,法国不能容忍普鲁士人在西班牙当政,在他们的反对下,利奥波德放弃了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本来这事就算过去了,法国驻普鲁士大使却不知深浅,他径直到普王威廉一世的疗养地,要求年迈的普鲁士国王亲自写信给拿破仑三世,保证今后不再发生这种事情。

对这过份的要求,威廉一世坚决拒绝,并把会谈情况电告俾斯麦。

俾斯麦询问普鲁士军官,如果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有多少胜算?普军官表示有绝对打赢的把握,希望战争越早爆发越好。

俾斯麦的心中有底了,接下来他要激怒法国皇帝,让他们挑起战争。

俾斯麦修改电文,说普鲁士国王怒斥法国大使,赶走了他,用词对法国极尽侮辱,果真激怒了拿破仑三世。

1870年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8月2日,色当战役中,法军惨败。次日,法国投降。拿破仑三世及将士10多万人被俘,死伤约两万人。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14)

普法战争形势

色当战役后,南德意志4邦与普鲁士谈判加入北德意志联盟。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成立,现代意义统一的德国诞生了!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镜厅加冕,改称德意志皇帝,德国实现了以普鲁士为中心的统一。

接着,德国同法国签订凡尔赛和约,法国不仅向德国赔款,而且把主要的工业区和矿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

由于俘斯麦的出色外交,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的一个大国。

后续:

统一德国后,俾斯麦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不再有对外战争,不再“铁血”,更多是采取外交手段,跟各国结盟。俾斯麦对德国,对德皇忠心耿耿,德皇也对他言听计从,德国在这位实际当家人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1888年,威廉一世去世,终年91岁,俾斯麦也73岁了,29岁的威廉二世继位,年轻气盛的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双方产生矛盾。

德国统一俾斯麦攻打奥地利(普丹普奥普法战争)(15)

威廉二世和俾斯麦

1890年,75岁的俾斯麦提交辞呈,正式下野,结束了长达30年的执政。

1898年7月30日,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悄然离世,享年83岁。他去世后,德国迅速走向军国主义,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俾斯麦葬于自家墓园,墓碑上写着:“威廉一世皇帝的忠实的德国仆人。”

总结:

可以说,没有俾斯麦,就没有现代德国,他的历史功绩被德国人世代铭记,也给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遗产,通过以上他的内政外交,尤其是对丹麦、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英国、俄国、西班牙等国的策略和手段,对现代外交,甚至一般人的待人处事不无启迪。

我们无法谴责俾斯麦的背信弃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做的一切有利于德意志的统一和强盛,这是历史的进步。他也并不一味冷血好战,他的军事外交策略充满了弹性和智慧。他坚持原则,忠于自己的国家,也令人充满尊敬。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