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飘香是什么意思(桃李飘香的时候)(1)

胡敬洪:从故乡古城文化馆那文星闪烁的小院出发,去山东大学认识汉语言文学世界,文学艺术便成了我的恋人。可惜这个小精灵并没有和我结成终身伴侣,而是咫尺徘徊,又迟迟不肯离去。于是,我在编辑工作之余,紧紧挽住她的手,结伴漫步,共品人间酸甜苦辣。我热衷于借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为生活唱赞歌,先吟小曲:《黄河故道响惊雷》、《洙水河畔致富歌》、《敬礼,面向黄河》,继而唱大调:《李汝泰武工队三插敌后》、《烛韵长歌》,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时强时弱的旋律笑迎夕阳。

桃李飘香的时候(报告文学)

文/胡敬洪

煦风轻拂,单县一中校园如诗,如歌,又仿佛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一阵嘹亮的歌唱声,一阵悦耳的鸟鸣声,荡人魂魄,牵人情思。

最吸引人的是枝干遒劲的两行青松翠柏,在太阳光的映照下,迎着古朴的学校大门昂首挺立,英俊气壮,斗志昂扬。

一位年轻的军人,哦,是位年轻的女军人,可能就是松柏迎接的客人吧,她迈着矫健的步伐,昂首挺胸径直朝着松柏走来,转眼间,那草绿色的军装,那火红的领章帽徽,便与劲松的苍翠蓊郁融合在一起。

年轻的女军人面对松树“啪”一个立正,然后行了个标准的军礼,炯炯有神的双眼向四周望去。她激动了,面部表情忽儿温柔,忽儿凝重。她感到那整齐划一的教室,那枝叶婆娑的树木,那竹影摇青的花园,那宽阔坦荡的操场,纷纷蜂拥而至,“呯”然撞开了她记忆的闸门。

那年,她还是个戴红领巾的不满13周岁的小姑娘,一封入学通知书把她送进了这个久仰的校园,成了一名响当当的初中生。就在这排松树行里,她搂着布满皱纹的树干,放声歌唱,唱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她也爱跳舞,和新同学们一起跳的第一个舞蹈就是《快乐的节日》。她欢快地跳,尽情地唱:“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她展开小胳膊,上下舞动,耳边是鸟的叫声,眼前是盛开的鲜花,她开心极了。她还喜欢体育活动,尤其喜欢射击。班级挑选她当上了学校球队队员和射击队队员,球,飞旋着挑逗她的勇气,她用汗水和果敢迎接挑战;枪,身躯跳跃着考验她的毅力,她用沉着冷静和不拔之志战胜雄关。她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时刻听从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在语文课那方块字的方阵里驰骋,在数学课那神奇的数字王国里采风,她还与外语字母结为伙伴,一起在书页的乐园里畅游。

终生难忘的单县一中啊,德才兼备的老师们呕心沥血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灼艾分痛地照料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像园丁一样浇水施肥,精心培育学生们茁壮成长。

想到这里,年轻的女战士抬手抚摸着苍劲的松枝,倚着树干,再次凝眸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喃喃自语:“单县一中,我茁壮成长地摇篮,是您,像灿烂的阳光,圣洁的雨露,润绿了我理想信念的芳草地,催开了我心智的百花。是您,点亮一盏指路明灯,为我指明前进方向,历练了我顽强的奋进意志。感谢您,母校,您的学子又来看望您了。”说罢,她一个军人式的转身,大步向学校办公室走去。

满怀报恩深情看望母校的女军人,是单县一中初中部十二级一班的尹秋霞,服役于原济南军区总医院,是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尹秋霞1951年出生于单县城镇东关街,清凌凌的莱河水把她滋润成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既婀娜又挺拔的身姿,既丰沛又清秀的脸庞,既温柔又明亮的双眼,互映互衬,巧妙勾勒出一幅淑女肖像,阳春白雪,诗画共舞。她又是一个融乐观、坚强、豁达、聪慧于一体的复合型姑娘,表情的天空里很少有愁云,筋骨的峻岭里很少有媚态,心胸的海洋里千帆竞渡,思维的天地里莺歌燕舞。她的热情里蒸腾出几分孩子气,稳重里常给人天然纯朴的信任感。这一切,都为她的军人素质、军人风度、军人性格,直至军人生涯,提供了良好的内在因素。

1968年,是个崇拜绿军装、红帽徽的年代,小伙子唱起“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胸脯挺得高高,脚步迈得铮铮;姑娘们“不爱红装爱武装”,绿军帽,绿球鞋,朗诵着“飒爽英姿五尺枪”,一身阳刚之气,一腔坚贞豪迈。

尹秋霞就是羡慕“中华儿女多奇志”走进军营的。这年,单县只招三个女兵,尹秋霞幸运圆梦。她没有谢天谢地,而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感激单县一中的培育之恩,告别古城牌坊,告别故园“三台”,登上征程时,她分别给父母和母校鞠了个躬。

多么壮怀激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没有参军前,尹秋霞曾经唱着这支歌,舞步踏在学校的舞台上,雄赳赳,气昂昂。今天,再次唱起这支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她是个真正的解放军战士了,脚步声响在滔滔黄河浪中,响在七十二泉里。

“嘀嘀嗒,哒哒嘀”,军号声直冲蓝天,铿铿锵锵的音韵,像鼓点敲打胸膛,金声玉振的声响,洞开青春的心扉。又是催征的雷鸣呀!之前也听过。对了,是母校的上课铃声,清脆悦耳,声声是梦幻,是理想。如今呀!铃声远去,号声盈耳,更响亮,更动情,更催人奋进!

军人的使命,时代的号角,激发着尹秋霞的斗志,她很快视军营为家,为生命的港湾,为人生的舞台,为战士的疆场,策马挥戈,奋勇“向前向前向前”!

在和平时期,女兵被称作“军中之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女兵群体是军营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女兵历来受到军队和整个社会的关注和爱护。尹秋霞是个富有个性的姑娘,她认为女兵不应该有优越感,更不是世人眼中软弱的另类。既然穿上了绿军装,走进了军营,唱起了军歌,听着军号声,就是一名战士,就应该和男兵一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像军歌中唱的那样“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最能考验人的新兵训练开始了,尹秋霞想到自己还不满17周岁,想到在学校时就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使自己能经受住考验,她连夜写了份入团申请书交给组织,表示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训练中,她努力克服掉女孩子的娇气,无论是队列操练,还是摸爬滚打,她都严格要求自己,一个月后,她闯过一道道难关,身体壮实了,也光荣入团了。

团徽,在尹秋霞胸前金光闪烁,似乎在告诉她,你进步了,是一名合格的战士了,千万别骄傲哟,前面的路还很长,考验会更多。

尹秋霞铭记在心。她知道,作为一名新兵,作为尚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入团,仅仅是站在起跑线上,距离政治上入党,军事上过硬,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务必时时刻刻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进步。为了尽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1969年4月,入团刚一年,她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经过严格考察后,于当年1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她仅仅18周岁。

燃烧的年代,凛然之气冶炼成钢铁,灿烂的青春、绚丽的梦想淬砺成天地芳华,18岁的姑娘是一首诗,18岁的女兵是一幅画,18岁的尹秋霞是诗中戛玉敲金的佳句,是画中鸾翔凤翥的涂鸦。

尹秋霞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少女的脸庞上盛开一朵红梅,战士的胸中燃烧一簇火焰。宣誓后,她挺身走向营房前的八一军旗,在阳光的照耀下,肃立在碧绿的草坪上,像入团那天一样,情不自禁地举起右手,朝着西南方向,行了个标准的军礼。亲爱的故乡,可爱的单县一中,是您的培养和教育,给了我上进的信心和勇气,实现了追求多年的政治夙愿,我不会忘记您,待有朝一日回去探亲时,一定去看望您!

尹秋霞终于有了探亲假,也终于又投入了母校的怀抱。从此,只要回单县,她最先探望的就是母校。她要向母校问候,更要向母校回报,要与母校一起分享桃李的芬芳。

1992年的金秋时节,片片黄叶缀满枝头,灵菊笑了。笑靥里是感激,感激阳光给它顽强的生命力;笑容里是痴情,想用亲吻致谢金风给它起舞的豪气;笑声里是好奇,惊异美女如何升华为女神。

尹秋霞向好奇的灵菊招了招手,朝着母校鲜花的海洋行了个军礼,崭新的绿军装,红艳艳的领章帽徽,彰显着军人的气质,军人的气派,军人的自豪!

尹秋霞这次回单县一中与上次不同,不是突然给母校个惊喜,而是应邀专程赶来参加母校的四秩庆典,她的心情比上次复杂了许多,既有欢庆的喜悦,也有祝福的虔诚,更有与分别24年的老师、校友欢聚一堂的激动。她走进校园,看见新建的亭台楼阁,新筑的别致假山,新劈的玲珑喷泉,以及缤纷的彩旗和凌空的气球、会标,她的双眼湿润了!母校发展变化的速度真快呀,快得学子无论怎样睁大眼睛,也寻找不到昔日的模样。当然,镶嵌在记忆中的吉光片羽至今未变,

永远也不会变。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尹秋霞热血沸腾,似乎又看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在蓝天上翱翔。当年那种紧张活泼的学习气氛,严肃认真的学习作风,使她饱尝了知识的甘甜,也育就了她终生学习的意志。

这次回来,她很想对母校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

结束了40天的新兵训练,她被分配到原济南军区总医院做医务工作。这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当兵,不就是肩扛钢枪保卫祖国吗?就像她在学校时练习射击那样,时刻准备上战场,怎么成了穿军装的白衣天使了呢?难道当医生就是我一生的“渡船”?对这个职业她太陌生了。还好,她曾一遍又一遍地读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在她的记忆里还留有白求恩的光辉形象,对她影响最深的就是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她下决心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学习白求恩,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她安下心来,争取像白求恩那样“救死扶伤”,为军队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定了决心,尹秋霞才意识到了自己文化知识的浅薄,想到了母校的学习生活,暗自思忖:自己的人生是从读书开始的,学习,张扬着自己的生命活力,鼓荡着自己青春的征帆,增长着自己的智慧。知识是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是自己进步的阶梯,医务工作需要自己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

尹秋霞少年时就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补习初高中课程,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顺利获得毕业证书。紧接着,她又向高等学历攀登,陆续上了原济南军区军医学校和武汉军区军医学校的检验中专、泰山医学院的医疗大专及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检验系,还兼学英语和日语。她学习的科目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分析化学、检验仪器学、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要等。

在那段紧张的学习生活里,尹秋霞激情满怀,青春的烈焰又在熊熊燃烧。她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她磨杵成针与信心同行;她的追求与“沙沙”的翻动书页声和鸣,她的意志在书山学海里抒情。她顺利地完成了学业,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获得大学学历和学士学位,被授予原济南军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如同巨轮的发动机,带动着尹秋霞在业务的汪洋大海乘风破浪。

高尔基曾说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的自我完善。”为了完善自己,人生中就有了许多梦,尹秋霞也不例外,而且坚实多彩。有绿色的信念,有红色的追求,有蓝色的呼唤。

学子的每一枚勋章,都属于母校,母校也因之而自豪,尹秋霞被母校选为学生代表参加校庆。尹秋霞觉得自己仍然是个普通的学生,报到后,她低调走进校庆的露天会场,那里,有青春的脉动,有校友的亲情,更有友谊的馥郁。她看到许多昔日的同学向她致以问候,她高兴得像个小姑娘,一一握手致谢后,挤在同学们中间坐在草坪上,仿佛一粒种子深植在大地沃土中,一种强烈的温馨感涌遍全身。

学生代表上台发言了,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在母校的学习生活,激情洋溢地汇报了校友们的工作,最后说:“单县一中金针度人,春风风人,为国家培养了千

万高素质的栋梁之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作为单县一中的莘莘学子,我们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终生难忘母校的培育之恩。”

听到这里,尹秋霞的目光停留在教师席上,久久不肯离开。她觉得母校真像慈祥的母亲,那么博识、卓越、伟大,那么可亲、可爱、可敬,自己只有坚韧不拔地拼搏进取,多创佳绩,才不愧为单县一中的“女儿”。

校庆结束后,尹秋霞没有急于返回工作岗位,而是风风火火地拜访学校领导和老校长、老教师,详细了解母校的发展前景和老教师们的生活现状,表示愿为母校献余热。晚上,她放弃休息找老三届的校友聊天,话家常,共享成长的喜悦,共尝生活的美好。她用当年所独有的情谊,在一颗颗滚烫的心灵间架起一座永恒的友谊大桥。

单县一中的每次校庆,都能看到尹秋霞的身影,她那身国防绿,就是母校的华章中的生动文字,就是校友们追梦路上的无限春光。她的风韵,好像母校的苍松翠柏,枝枝叶叶都是亮丽的风景。她的微笑,好像母校的海棠花,艳丽夺目。她是一块晶莹的玉,纯净高洁,又是一只鹰,搏击长空。

写尹秋霞,不能不提七十二泉,因为有了它,济南才荣得“泉城”之美名。不能不提荷和柳,因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骚动着世人不甘浮躁的心。其实,济南还能动情于黄河涛声,沉湎于千佛山的晨钟暮鼓。工作在济南的尹秋霞,得山水之胜而丰富了精神生活,造就了莲之品,柳之性。

节假日里,尹秋霞喜欢信步于趵突泉、大明湖,让喷珠的泉水,溅玉的涟漪,洗涤疲惫,体验生活的美好。她也钟情于洛口大桥、千佛山林荫道,听母亲河东流去的呐喊,闻仙风梵音的神奇,壮阔心胸,陶冶情致,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

作为女军人,尹秋霞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相夫教子,挑起家庭重担。工作中的道道难题与家庭中的重重麻烦,经常联手给她增添压力。她毫不畏惧,一心扑在工作上,像王成那样“人民战士驱虎豹”,舍家忘己谱写敬业乐群的“英雄赞歌”!

尹秋霞经常对同学们说,她的爱岗敬业,萌芽于单县一中教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她在一则日记中写道:“母校的教师们,个个不负使命,人人勇于担当,具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品格,具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风范。这种品格和风范,时刻激励着我苦干实干,鞭策着我乐于奉献。军旅与奉献始终结伴而行,但你钟情于一项事业的时候,那个事业也在你心中变得神圣。当你头脑中有了国防情结,无限的使命就融入了有限的生命之中,进而达到心有灵犀的境界。”这不是豪言壮语,这是学子的心声,也是军人的情怀。是人格魅力在她人生途程上漫卷的劲风,是卓越之人的事业心,责任感。

原济南军区总医院是医疗、保健、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医院,尹秋霞白天科研,晚上急诊,还要抢救病人,配合临床,经常忙得团团转,昼夜不能休息。在这里,我想截取尹秋霞的几个工作“小品”,让人们知道她的许多荣誉是怎么得来的。阳光,穿过塔松护卫的林荫道,爬上穆然静卧的门诊大楼,又破窗而入,默默停在尹秋霞的实验桌前不动了,明亮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这位白衣天使。尹秋霞毫不理会刺眼的阳光,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又把注意力集中到正在研究的课题上。她皱着眉头思索: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关系在人体中还有哪些教科书上未提及的体现?又产生了哪些尚未发现的影响?片刻后,她手中的笔在硬皮笔记本上游走。不,是亦步亦趋地探险。探险在数据的海洋,探险在标本的深山。她顾不得看上阳光一眼,而阳光却把她的忘我神态记在了心里。

急诊室常被人称着医院的“鬼门关”,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这里是白刃格斗的战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死神赛跑,都在与病魔厮杀,慢半步,晚半分,都会导致病魔的疯狂,导致死神的狂欢,因而紧张始终紧拽着每个人的神经。这里的医护人员都有紧张的心跳,紧张的举止,而又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急诊室里的那张装有四轮的救护床最敬佩尹秋霞,在它眼里,这位中等身材、略显憨厚的医护人员,常常是一整夜不停地忙碌,一会儿详细了解病情,一会儿量体温,给病人打小针,有时又跑上跑下,出去拿药领取器材,一切程序忙完了,她又总是抢先推着救护床,把病人送到病房。她的脚步快而且稳,连救护床都倍感亲切。

尹秋霞不是专科医生,她身负科研重担,经常到各科室配合临床,既要用科学之剑劈开诊治中的迷雾,又要用诊治经验检验科研的优劣。这就要求配合临床务必做到思维敏捷,眼光犀利。尹秋霞把这种配合,视为增长才干的课堂和磨炼科研能力的实战,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她特别看重医师的诊治过程和结论,像个刺绣姑娘一样,把其中的“针头线脑”都打理得清清楚楚,同时主动请教一些关键问题,以促进科研与临床的无缝嫁接。她的严谨,她的执著,她的谦和,在全院是出了名的,她的成绩,也是首屈一指的。

生活,既是波澜壮阔的大海,也是水光潋滟的小河,都有各具特色的浪花。这些浪花时时刻刻牢记职责,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大海,为小河,创造雪涛,创造铮淙,创造人间福祉。

我愿将尹秋霞喻为一朵浪花,也许是一朵普通而又平凡的浪花,可是我从中看到了一个现代军人的精神风貌,一个共产党人的担当节操,一个共和国长子的优良品格。尹秋霞不管做什么工作,不管多忙多累,都会胸怀一面“优异”的旗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奉献出一腔豪情,一腔热血,也换取了许多荣誉。有一年,原济南军区评奖,她同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四等奖两项奖励,这是全院多年来罕见的,爆炸性新闻在全医院引起轰动。由于工作中认真负责,成绩显著,她荣立三等功一次,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2项。先后被评为最满意的医护人员、优秀妇女干部、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她是济南总医院主任技师,军衔3级,技术5级,享受副军级工资待遇。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她又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谈及这一项项荣誉,一枚枚勋章,尹秋霞总是淡然一笑,但激动的潮水又在胸中涌动。单县一中七秩华诞,退休后很少动笔写文章的她,控制不住挚爱母校的感情,撰写了题为《我给母校行军礼》的纪念文章,收入纪念文集《七秩之歌》中。文章最后写道:“任何荣誉都是血汗的结晶,也是母校单县一中的殊荣和骄傲。每次获得荣誉后,回首漫漫人生路,我的眼前总会荡漾着恩师们的夺目光彩,感恩母校的情愫油然而生。我觉得任何激情如潮的抒情诗,任何高亢激越的赞美歌,都难以表达我对母校的感恩和挚爱,唯独向心目中的圣母—单县一中行个军礼,才能安稳一颗虔诚而又激动的心。”

我是在《七秩之歌》中用慢速度读完尹秋霞的《我给母校行军礼》的,深受感动,思绪如潮。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篇文章,但我的心却与文中的情产生了共鸣。情为何物?《辞海》的第一解释是“感情”,词意有很大的包容性,用于诠释《我给母校行军礼》中的情,我感到略显笼统,略显苍白无力。

大凡熟悉,或者了解尹秋霞的人,只要读了她的《我给母校行军礼》,我坚信,一定会认为这是她的倾情之作。展卷凝思,你能听到黄河惊涛拍岸的轰鸣声,听到豹突喷泉的戛然声,也能听到风吹荷莲的呼扇声。血浓于水的“情”中,流泻着缠绵的深情,蕴含着厚重的挚情,飞扬着盎然的豪情。

回首再细读,你还会发现,尹秋霞每当硕果累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母校,是培育自己成长的老师。她热情礼赞百年树人的功勋,倾情讴歌厚德载物的卓绝。你不认为这是当今最稀缺珍贵的知恩图报的高贵道德情操吗?不认为这是比单纯的情更具精神的高远、魅力的无穷的大境界吗?

尹秋霞的这个大境界,

刚直心坚!

朴实无华!

善良可爱!

桃李飘香是什么意思(桃李飘香的时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