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民间方言俗语趣谈》第120篇“十八力与十七调”

释义:吾家有儿初长成,义乌‬话‬讲‬“侬‬活‬十七八,松树连根拔”。男儿十七‬八岁正是长个头,长骨骼健肌肉的时候,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十八力”引申意‬指:赞美某件事做‬的‬非常棒!对于‬人事物‬都‬通用‬,佩服‬点赞‬的‬意思‬。

“十七调”则‬完全相反,民间指某人做事不着调,不靠谱,不按规则行事,豁格逾矩行为。

浙江义乌说什么方言(义乌话十八力)(1)

金华地图

十七调,一般用于长者呵斥顽劣少年偷鸡摸狗,调戏良家妇女之类下三滥行为,责其改过自新时用。

列举几则坊间佚闻,那些年,顽劣骚年使得歪路阴招……

一、养不教,父之过

某一天,有个老者经过一户人家,门缝一顽童探头探脑,冷不丁朝老人吐一脸口水。

老者拿袖子擦擦脸,从搭袋里拿出块糖来,连夸:"吐得好!给你一个好吃的。"

这阴招使得太狠了点吧?

“小麻头”使歪,无人管教,还有人惯着,胆子越来越大。以后见着人就吐口水。时间久了,村里人给他起个绰号:“吐白痢”。

那年邻村演戏,吐白痢也赶去凑热闹。看到兴头上`呸!'一口痰吐到人家衣服上。

被吐男子怒火中烧,回手抽他两个耳光,接着按到地下一顿暴打:“侬个爷娘白骨呒教训!”

吐白痢被打得鼻青脸肿,村里人都讲:"活该!"

养不教,父之过也。

浙江义乌说什么方言(义乌话十八力)(2)

义乌话

二、倒了也拖个垫背

生产队冬闲时候,偶尔听到义乌畈东村放电影,于是早早吃了晚饭,大伙子小媳妇结伴赶脚。

有个“十七调”的胚子叫“二地主”,他拿出三节头电筒,自告奋勇在前面探路。灯光在田间小路晃来晃去,很神气。照了一会,电油慢慢耗光,就像萤火虫一样亮啦…

临到放映场,“二地主”突然一脚不小心踩到淤泥里,是白天从边上池塘里挑上来的塘泥,一大摊还没晒干呢。他正待发火,仔细一想后,一声不吭,好像没事一样,一路踩了过去。

后面跟着他的人,不明就里,看他很正常且自然的走着,于是一个接一个跟进。

“哎呀!”“妈呀!”传来一片惨叫声,责骂声,出水才露两腿泥。后面跟上来的陷进去一大片,“侬个十七调的,陷到泥里去也不说声”

“二地主”阴险着坏笑,幸灾乐祸的说:"这下有伴啦……"

评曰:义乌有句古话“倒了(死了)也拖个垫背。

三、小狗跌到糞坑里

说到七八十年代农村看电影,一位仁兄侃了这么段往事:

那年秋冬农村榨糖季节,听说义乌下门村放《铁道游击队》,一伙人看完电影后,争先恐后往家跑……

初冬的夜晚,天上一弯弦月冷冷的,地上的糖蔗壳结了白霜。晒场边几个露天糞坑,上面落了一层枯叶碎屑。跑前面的“狗弟”,'卟嗵'掉到糞坑里,爬上坎,走了……

第二个跳进去的是哑巴,"咿咿啊啊"叫一阵,走掉啦……

后面人呢,象下饺子一样,"卟嗵!卟嗵!"又跳进三个……

旁边没掉进去的哈哈大笑:“小狗跌到‬沃坑里”

最可怜的是哑巴,浑身臭哄哄,湿淋淋,回家没得换洗衣服。光着身子一头钻进被窝里,被哑巴奶奶拖出来,一顿打。

哑巴"咿咿呀呀"嚷着,憋屈呀。

无奈,只能咬着牙,摸到塘边埠头边,用冰冷的水冲洗身子……

呵呵,过去那些看电影的糗事。#方言#​#故事#​

浙江义乌说什么方言(义乌话十八力)(3)

义乌十八腔调

四、十七调之鸡飞狗跳恶搞

过完年,几个混混聚在一起,正手痒痒无聊。

隔壁张大爷家一条大黄狗溜过来。“阿三”拿块麻糖逗它,"来富,来富!”,大黄狗吭哧吭哧,摇头晃尾凑近前。众人一下把它摁倒在地,在狗尾巴上绑上一串鞭炮,点着啦。

一阵噼里啪啦爆炸声,大黄狗"汪汪"惊叫着,四处乱窜……

张二婶的小孩被吓哭了,李大妈抱窩滴母鸡蛋也被狗打碎了!

一帮妇女从屋子里赶出来,跳着脚骂:

"侬个短命ju(鬼)!麻头ju(鬼)!"

这帮小混混见闯了祸,一哄而散。

五,金华话骂人都那么好听

又几年过去,村子里那帮顽童十五,六岁,半作后生。还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顽劣成性。

那天扒上拖拉机,到金华玩。途经傅村,看见路边几个年轻姑娘经过。

一个泼皮发慷慨:"都说金华婆娘皮肤好,讲话很好听,我们何不逗逗她?“

馊主意马上有人响应。

车子开到近前,一人抓一把煤块,劈头盖脑撒过去……

突突突!拖拉机跑了。

后面金华婆娘一边追一边骂:

"好死不死的义乌淫(人)!挨千刀的义乌佬……"

哈哈!金华婆娘骂人都这么好听啊?……

几十年没回村唠嗑了,昔日的那帮老顽童,过得还好吗?

你的儿子,也那么屌吗?#金华#​#义乌#​#家乡#​

浙江义乌说什么方言(义乌话十八力)(4)

义乌民间方言俗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