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法治征文展播】王海龙:老榆树的沉思

我是长在松花江北岸湿地滩涂的一棵榆树,十岁的我见惯了渔舟晚歌,从我出生开始,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日复一日,我的头发枯了绿,绿了枯,季复一季。我的腰粗了,头大了,年复一年。我就这样看着农民春种秋收,看着渔民下网泛舟。

普法征文四百字(我参加松北平安法治松北的征文)(1)

​我就是一棵普通的树,榆树钱满头时,有几个嘴馋的娃娃,爬到我的头上掰几只发丝,以满足口福。我不知道哪天,村民把我伐倒当柴烧,或是牛羊把我的皮啃光。 忽一日,这里开来工程机械,滩涂上铺了一条条,水泥路,水泥路面的旁边,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学校,幼儿园,商场,医院相续建立,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这里,我被围栏保护在原地,浇水打药,从此不怕干旱少雨。和我一样的兄弟姐妹相续被迁移到这里,这里成了松北区的一个小区。 刚开始动迁时,村民们为得到更高的拆迁费,差点和工作人员大打出手,是村支书的苦口婆心,身先士卒打消村民的疑虑。村民得到拆迁款时,赌博,买车,买貂。又是村支书上门终止。好刀用在刀刃上。现在的一座座民办工厂,一家家民办公司,苗木基地。村民们可把村支书记忆?一双双操持锄把长满老茧的手,转而拿起工具,铣车钳铇样样精通,城市生活在这里兴起。指击键盘,眼望屏幕,城市的管理,也有村民的身影,某某还是小时侯稚嫩的脸型,只是成熟了。这些老榆树都记起。 那个新来的小赵警察,这些年来一直为瘫痪的王大爷买米买面,现在小赵已快成老赵了。小区的保安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保安室成了寄放孩子的托管站,张阿姨有急事,把孙子放那里,李姐有事不能接孩子,一个电话,孩子被接到保安室,小区里谁家孩子的模样,保安们都记心里。 风里雨里,历经沧桑,40年的巨变,我由小树变得老态龙钟,我依然成了这里的宝贝,被列为保护树木。当年薅我发丝的娃娃正在带领年轻人奋力勃发,一座座高架桥凭空搭起,一条条大马路,横贯南北东西。一座座现代产业园蓬勃生机,园林式生态小区成为百姓的新居。我见证了平安,法制,和谐,美丽的哈尔滨新区松北的兴起。

普法征文四百字(我参加松北平安法治松北的征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