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占银
婴儿周岁纪念,又称晬旦,届时要举行周岁生日庆贺宴会,大田人管它叫作晬,婴儿父母的亲戚朋友都会赴宴祝贺。大田人受传统习惯影响,重男轻女思想颇为严重,所谓婴儿晬旦习俗也是专指男婴,女婴通常是没有周岁庆生的习俗。
庆 生
婴儿作晬,作为外公(如外公已故则由母舅担当)送去写好的长联、鞭炮、公鸡一只、米粉蛋和小寿星的衣裤、鞋帽等作为贺礼。长联贴女婿家房子正栋两根立柱上,衣物婴儿生日当天穿。俗话说:“有补生日冇补晬”,婴儿作晬是一定要在生日那天举行的,而不能日后补作。
生日当天清早,小寿星穿戴整齐,由母亲抱着坐在首位。寿星面前摆着一碗米粉、2个红蛋和鸡胸脯、鸡腿,寿星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开怀畅饮,外公、亲戚至亲同桌“陪生日”,人多时可以增加几桌。而晬酒(宴席)通常是临近中午时才开席,依俗外公坐首桌首席,所有的亲戚都要由懂礼俗的“氏大人”(一般辈分高有威望,相当于族长)逐一编桌排位,乡亲则比较随意,坐满为止。
命 名
大田曾有婴儿周晬时才命名的习俗。依俗由婴儿的舅舅或外公严格遵循各自宗族事先拟定的新丁字辈(也称辈派)给男婴命名。
如大田后路的文江乡小文村余氏最新乳派(日常使用的小名)字辈是:传、芳、正、昌、振、家、声,对应的儒派(即表字、大名)字辈是:宣、茂、国、盛、业、长、兴。“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有意义相同的,也有意义相反的。如余“传明”,字“宣亮”,明与亮意思相同。用红纸写成宽约30公分长条型榜文,贴在厅堂其中一侧、距地面两米多的一川(木房起连接柱子的厚板,厚约2寸,宽不拘尽依木料)位置广而告之,名曰金榜题名。榜文是以岳父的名义行文的,红纸黑字竖排书写,主要内容是:一、序文。如:□□年□月□日□时吉旦,恭为余府□□贤子婿喜获主器为令郎周岁卜取芳名,岳父陈□□;二、婴儿的名讳、表字。字体较大,分两行书写。三、庆贺者名录。当天包礼祝贺的亲戚按亲疏、乡亲按辈字从大到小排列,有的依俗还要书写本宗目前在堂从大到小不同字辈的宗亲姓名(不拘是否到场或包礼,每辈各写一人)。
榜文上部突出写上“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等字样,由婴儿的外公或母舅用鸡蛋蛋黄作胶水粘贴到厅堂一川的位置。外公或母舅边说好话(当地人叫贺四句)祝福婴儿边张贴榜文,然后鸣炮,寓意祝福婴儿将来名扬四海。张贴榜文通常是喝了头杯酒,其时包礼乡亲(到场或不到场)已经明确,写榜文才不会遗漏。
传统的作晬设宴亲戚乡亲聚会当众给孩子起名习俗,可以避免婴儿命名与五代之内三族直系亲属的长辈,以及乡亲长者名讳同字或同音而触犯忌讳。如今的户籍登记制度,往往是婴儿一出生就要由父母命名,以致婴儿起名屡屡冒犯尊长者名讳或重名几率上升。据说周岁起名习俗的本意是避免孩子夭折导致空欢喜一场,因为以前婴儿死亡率高。在我省其他地方还流传着三旦起名、满月起名和三个月(或百日)起名的习俗。
抓 晬
大田流传着晬旦试志风俗,试志俗称“抓晬”、“摸晬”、“抓周”。小外孙穿着外公外婆送的崭新衣裤,坐在晬盘前,晬盘或厅堂桌上陈列相关的物品,古制为印、刀、笔、书、算盘、小锄头、糖块等,今为算盘、毛笔、书本、红蛋、鸡腿、银元等,让孩儿抓取,抓取什么物品就可以大致知道其志向。民间传说抓印将来长大会做官,抓锄头只能务农。依俗外公、母舅等亲戚是要给小寿星包红包,跟寿星说钱是给他留着将来买笔,意思是祝愿他将来会读书。
“抓周”试志的礼俗,也可以上溯到南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就有记载。不仅江南如此,北方也兴此风。蔡绳格《北京礼俗小记》:“小孩周岁抓周,设晬盘,中置文武农工各小器具,令其随意抓取,以卜其生平所向,福泽何如。”唐宋时期,这种习俗更为盛行,谓之“拈周试晬”。或曰“周晬”。迨至明代,此习俗称之为“期场”。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大田作晬习俗也已简略了许多,起名不在作晬那天举行,即使晬旦起名广而告之也不张贴榜文,据说是怕红纸黑字榜文褪色影响厅堂的美观;亲戚至亲同名避讳已不重视;自觉接受唯物论思想,抓晬淡化了试志的民俗氛围,却浓郁了收礼的世俗铜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