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长生最终选择----信息学奥赛

首先提一个醒:只有在 NOI 取得银牌以上的成绩,才可以对高中升大学起作用。

为什么要参加NOI,信息学竞赛非常明显的一个作用就是体现在上,从、初升高、高考的各个阶段。

中考阶段:特长生、择校

高考阶段:综合评价、强基计划

如果高中阶段获得省赛三等以上,高考时可以报考“综合评价生”

如果高中阶段获得NOI国二以上,高考时可以报考“强基计划”

如果参加国家集训队,有机会保送清北。

当然NOI难度非常高,基础是数学(课内),工具是C

一、什么是信息学奥赛

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早期称为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是旨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计算机教育,推广计算机应用的一项学科性竞赛活动。全国从1984年开始举办全国性竞赛。而自从1989年我国参加第一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IOI)以来,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也更名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NOI)。

CSP初赛→CSP复赛(参加CSP-S) →NOIP(高中才能参加) →各省省选(每省A类名额30人)→NOI(国赛,每省A类名额5人,获得冬令营资格进入国家集训队)→WC(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CSTC(中国国家队选拔赛)→IOI(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科技特长生五大竞赛都有什么(科技特长生最终选择----信息学奥赛)(1)

二、CSP-J/S是什么?

是由CCF(中国计算机学会)推出的CSP非专业级别的能力认证。非专业级别较之专业级别更为简单,分两个级别进行,分别为CSP-J(入门级,Junior)和CSP-S(提高级,Senior),均涉及算法和编程。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CSP-J和CSP-S均分别举办两轮,参加CSP-J/S第二轮,必须先参加第一轮,达到一定的分数者方可参加第二轮。第一轮考察通用和实用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以笔试为主,部分省市以机试方式认证。第二轮为程序设计,须在计算机上调试完成。第一轮认证成绩优异者(通常为前20%)进入第二轮认证。

一般情况下CSP-J针对初中生,CSP-S针对高中生,当然CSP-S在初中阶段也可以完成,另外还是有强省弱省之分,初赛复赛题目全国统一,分数线各省独立,很多比较弱的省省一,到强省可能初赛都过不了,复赛分也排不上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强省相对难一些,其他省相对好一些,200分(400满分)大部分省都能得奖,很多还是一等奖。2021年好多强省的第一名是400分,弱省的第一名才200(有的还不到)。

三、什么是NOIP

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是NOI的系列活动,2019年停办了一年,同年举办的是CSP,在2020年又举办了NOIP,而且要求在CSP-S认证中取得优异成绩(目前成绩要求不高,各省有不同的指标,所有后续会有成绩排序的)才可以参加NOIP,且选手仅限于高中生,NOIP也是参加NOI的必要条件,也就是首先通过NOIP选拔后获得NOI资格。

参加NOIP的指标分配

NOIP2021各省分配名额由A、B、C共三类选手组成。其中,A类选手为基本名额、B类选手为激励名额、C类选手为推荐名额。A、B两类选手的产生由NOI各省组织单位确定,C类选手由特派员和教师推荐,各省ABC三类选手由省组织单位审核确定。

关于A、B、C三类名额的计算方法与具体分配如下:

A类,基本名额,共930名。

每省分配A类名额各30个,其中至少有10%的女选手名额。

B类:激励名额,约6000名。

一个省的B类参赛名额由B1、B2、B3、B4、B5五部分之和组成。计算方法为:

1.年度省内普及人数:B1根据上一年度各省普及人数P计算(约占55%),可获名额B1为:

B1=S×55%×P/全国总参赛人数;

注:年度省内普及人数P为NOI Online测试、APIO、冬令营、全国赛、CSP-J/S及NOIP活动参加总人数;参数S为激励名额总人数6000名。

2.平均分:B2根据NOIP2020平均分采用梯度办法计算(约占10%)。省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分的省份,获得5个名额;高于(含)全国平均分的省份分别获得8个名额。在此基础上,省平均分比全国平均分每增加1分再奖励2个名额。

3.基准分数线:B3根据NOIP2020省一等奖分数线采用梯度办法计算(约占15%),省一等分数线低于全国基准分数线(135分)的省份,获得5个名额;高于(含)基准分数线的省份分别获得10个名额。在此基础上,省分数线比全国基准分数线每增加1分再奖励2个名额。

4. 参照NOI2020中获奖情况:B4根据各省在NOI2020中的获奖情况分配(约占20%):

1)分配8个名额/每枚NOI2020金牌;

2)分配4个名额/每枚NOI2020银牌;

3)分配3个名额/每枚NOI2020铜牌;

5. B5为NOIP优秀赛区奖励名额:NOIP2020优秀赛区奖励B类名额5个。

C类:推荐名额

CCF认可的指导教师推荐,推荐必须有理由,各省特派员负责审核:

1)纪念NOI创建35周年钻石教练可推荐3名;

2)纪念NOI创建35周年金牌教练可推荐2名;

3)当年为CCF青少年培训讲课的讲师可推荐2名;

4)具有CCF颁发的有效期内的指导教师资质证书者可推荐1名;

5)NOI各省特派员每人可推荐10名,优先保证基础薄弱的学校或无指导教师的学生;

6)2021年及此前5年内(截止2017年)承办过NOI冬令营、APIO、CTSC、NOI的学校,每个学校可推荐5名(不重复计算)。

NOIP2021各省名额(注:未包含C类推荐名额)

科技特长生五大竞赛都有什么(科技特长生最终选择----信息学奥赛)(2)

四、参加NOI的指标分配

2022年NOI指标分配

CCF NOI2022各省分配名额由A、B类选手两部分组成,A类选手为省队基本选手,B类选手为激励名额选手,A、B两类选手均需参加省选。

对CCF有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可通过申请获得奖励名额(C类)。

NOI期间举办夏令营,选手可自选参加(D、E类)。

具体分配方案如下:

(一)A类:基本名额,共约155名。

每省A类名额为5个,其中至少有1个女选手名额。

(二)B类:激励名额,约130名。

一个省的B类参赛名额由B1、B2、B3三部分之和组成。计算方法为(设参数S为130,S为获奖人数):

1. B1根据NOIP2021参赛人数计算(约占50%),设省参赛人数为P,可获名额B1为:B1=S×50%×P/全国总人数;

2. B2根据NOIP2021平均分采用梯度办法计算(约占25%),除省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分5分以上的(不含)省份外,其他省分别获得1个B2名额。在此基础上,省平均分比全国平均分每增加5分再奖励1个名额。(譬如某省平均分高出全国平均分5分,B2=2)

3. B3根据省一等奖分数线采用梯度办法计算(约占25%),除省一等分数线低于全国基准分(140分)5分以上的(不含)省份外,其他省分别获得1个B3名额。在此基础上,省分数线比全国基准分每增加5分再奖励1个名额。(譬如某省分数线高出全国基准分5分,B3=2)

4. 每个省获得的B类总名额不超过NOIP2021参赛人数的5.5%。

(三)重大贡献奖励名额C类

1. NOIn、NOIn-1、NOIn 1承办单位特别贡献奖励分别为7、2、2名,NOIn冬令营承办单位:B类2名。

2. 其他重大贡献奖励:不超过10名。

上述类别选手由相关单位直接推荐,无需选拔。

(四)夏令营,D、E类

NOI期间举办夏令营,营员可以非正式选手身份观摩参赛。数量根据承办单位空间和设备情况而定。

申请须填写申请表(4月公布),发送至NOI竞赛办公室(noi@ccf.org.cn)。受理窗日期:2022年5月1日-10日24点。

(五)说明:

1. 省队选手须通过省选确定。

2.以上各项名额计算结果按照四舍五入取整。

3. NOIP参赛人数、平均分均按实际参加比赛人数计算。

4. B名额(B1 B2 B3)上限为12。

CCF NOI2022省队名额

科技特长生五大竞赛都有什么(科技特长生最终选择----信息学奥赛)(3)

五、NOI获奖规则

NOI2021总获奖率为85%

1.金牌

按照成绩,取前50名选手为金牌。符合条件、且在金牌分数线上的同分选手将并列获得金牌。排在前50名的选手将入选国家集训队;如第50名出现同分情况,则根据NOIP2020成绩择优选取;如仍出现同分情况,则低年级选手优先。其余未尽情形由NOI科学委员会处理。

获得IOI金牌的选手不得以ABC类身份再次参加NOI;如选手已入选省队,其所在省NOI省队人选将根据省选规则依次递补。但在IOI结束且确认选手获得IOI金牌前,选手所在省不得确定递补人选。获得IOI银牌或以下成绩的选手如入选省队,可以ABC类身份参加NOI;如其再次获得NOI金牌并进入前50名,将占国家集训队名额(无特殊情况,此规则每年适用)。

2.银牌

在金牌分数线下,按照成绩,取150名选手为银牌。符合条件且在银牌分数线上的同分选手将并列获得银牌。

3.铜牌

在金、银牌分数线下,按照成绩,取选手总数不超过85%的选手分数为铜牌分数线。符合上述规则1中的条件、且在铜牌分数线上的选手将并列获得铜牌。

4.其他选手

特殊夏令营(D、E类)选手可获得成绩证明(无获奖证书),其成绩证明将参照NOI选手金银铜牌分数线进行说明。

六、冬令营

冬令营是CCF举办的,通常在寒假组织大概一周的时间,选址一般都会在NOI的强省举办,活动期间会有原来的IOI的金牌得主或者任教、出题老是进行授课,还会组织一些竞赛(也会发布奖项),当然对参加的人员也是有要求的,主要分为:

1. 正式营员:

A.正式营员集训队员/教师:IOI 2022国家集训队队员及其指导教师各1人;

B.正式营员承办单位:冬令营承办单位可另派6名教师或学生作为正式营员。

正式营员有放弃参加冬令营的权利,但此权利不可转让。

2. 非正式营员:

A.非正式营员教师:每省可派教练1人(如在1中已有教师作为正式营员,则不再有该名额);

B.非正式营员学生:以CCF NOI 2021竞赛中第51-70名中的人数为限,共20名。其中安徽1名、福建1名、广东1名、黑龙江1名、湖南3名、江苏2名、辽宁1名、陕西1名、上海4名、四川3名、浙江2名;享有基本名额的参加资格。

C.除A、B两项外,各省可再报非正式营员:教师1名,学生5名;

3. 超额营员:

正式/非正式营员学生、教师之外,有意向的学生和教师可报名超额营员,超额营员最终能否参加,需经CCF根据总体报名情况决定。

学生类报名由NOI各省特派员按照CSP-J/S 2021第二轮成绩降序排列确定,优先提高级、其次是入门级。最终名单由CCF确定。

所以能够参加这个冬令营的也都是比较厉害的学生,对于正式营员来说是IOI前的锻炼和选拔,对于非正式营员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激励。

七、NOI online

这个活动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参加,不过对于升学来说是没有作用的,只能说是大家练手和熟悉比赛的一个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