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众所周知,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人口问题:男多女少。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计算可知,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这一现象,自然也引发了不少成年单身男性的焦虑:女性少几千万,那么就意味着,未来他们可能会找不到老婆。

事实上,现如今在很多的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龄剩男扎堆的情况。毕竟,相比城市的男性来说,农村地区的男性经济情况会差一些,他们没有城里的房子,有的也没有代步的汽车,所以在择偶时很容易被女性们“忽略”。

县城体制内单身男(县城体制内未婚女多达1500万)(1)

然而,在男多女少的背景之下,我们却发现了如今大部分县城中存在的一个反常现象:县城体制内女性出现大量剩女,而不是剩男。

根据相关调查机构在全国70多个县、市调研及问卷抽样统计测算:全国小县城体制内的未婚女青年多达1500万人。

在传统认知中,县城体制内女性在婚恋市场中应当是“香饽饽”一般的存在,毕竟这类女性都拥有着稳定的收入和工作,还有较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无疑是男人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但是为什么,如今这一群体中大龄未婚女青年越来越多?

县城体制内单身男(县城体制内未婚女多达1500万)(2)

经过深入了解和分析,我们发现了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的4个现实原因。

第一个原因:县城体制内女性择偶要求比较“特殊”。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小县城体制内的女性之所以被“剩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她们选择对象的标准比较高。

县城体制内的女性,他们也算是社会上高学历的人才,通过不懈努力考入体制内,为的就是改善将来的生活。所以,他们在找对象的时候,会要求男性至少比自己优秀一些。

但是,在各方面产业相对落后的小县城来说,这样的要求确实有点高,所以她们往往难以如愿。

县城体制内单身男(县城体制内未婚女多达1500万)(3)

第二个原因:县城体制内男女比例失衡。

一直以来,体制内未婚男性在婚恋市场上占据优势,比如公务员、医生、教师等,从事这些职业的男性都是“抢手货”。对此,有业内人士将原因归结为——县城体制内工作环境较轻松,男性没那么多竞争对手。

事实上,目前情况也的确如此。但我们认为,小县城女性难找到对象,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县城体制内女性占比实在太高了。

据相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县级以下的基层医疗单位和教育单位里面,体制内的女性整体占比超过70%。

县城体制内单身男(县城体制内未婚女多达1500万)(4)

也就是说,平均10个体制内员工里边,就有7个女性,3个男性。而且,在体制内工作的女性,往往喜欢找同样在体制内工作的男性,可体制内男性却明显不够分,这也是很尴尬的事情。

第三个原因:小县城很难留住优秀的男人。

一直以来,有野心、有能力的男人往往都选择出门到大城市去闯一闯,而不是待在县城等机会,这是十分正常的社会现象。

相比大城市来说,小县城职业上升空间小,经济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男性想要收入更高只能自己做生意;不过,能去到省城或者更大的城市,就能见识更多的东西,个人发展空间也更大。

所以说,优秀的男性往往都跑去了大城市,留给县城体制内女性的对象选择,真心不多。

县城体制内单身男(县城体制内未婚女多达1500万)(5)

第四个原因:部分体制内女性在结婚方面要求太高。

深入了解发现,不少县城体制内的女性,由于家庭条件较好、收入稳定,所以在结婚时往往会有更高的要求。比如,不少女性要求男方有房有车只是标配,还要求上10万的彩礼,购买结婚的“三金”等等。

然而放眼望去,小县城男性能达到这个条件的,其实早就结婚了,根本轮不到体制内女性们再去挑选。

结语:现如今,县城体制内女性“结婚难”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多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我们认为,如果她们能够适当降低一些择偶的条件,或许结婚难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不知道大家对“小县城1500万剩女”这一现象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