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容易有了灵感想法想要赶紧写东西,提起笔来又卡顿在那里,有种茶壶装饺子倒不出来的感觉。这时候就会觉得,以前看书记的那些读书笔记等于白记,自此以后就不再写读书笔记,谁要告诉你写读书笔记,你还会不屑一顾的告诉他“写了读书笔记也白费,写作的时候根本用不上。”

现在有一种读书笔记,不是记录在本子上,而是全部写在卡片上,并且能够让你在写作时随用随取一些你需要的素材,这样的读书笔记方法你想不想拥有?这就带你来了解一下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

在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中详细地介绍了一种跟普通读书笔记不一样的卡片笔记法。它就是“卢曼卡片盒”笔记法。尼克拉斯·卢曼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社会学家,他利用卡片盒笔记法在长达30多年的研究中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卡片笔记写作法的神奇之处。

最好的读书笔记模板(超级好用的读书笔记法)(1)

一、为什么要用卡片盒笔记法呢?

现在来做个对比,原来摘抄的读书笔记,和现在的卡片笔记有什么不同。

原来的读书笔记,我们不经过思考,只是把原书的东西记录在笔记本上,当时可能印象很深,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完全想不起来了;而卡片笔记法,他不是让你摘抄原文,而是写下当时的灵感想法,并用自己的话去复述书中的知识,这无形当中就让大脑有了思考,写到卡片上的东西不是记录,而是你真正理解的知识,这是你不需要去刻意记忆的。

一句话,前者是无脑记录,后者是思考理解,相比之下肯定是后者更有用。

在这《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里,作者申克·阿伦斯也说了:“以前,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记得越快,学习效果越好。简言之,存储越容易,提取就越快。但他的实验发现了与常识相反的结论:“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的存入,知识提取会更方便。”

细细想起一下似乎就是这么个道理,想想我们平时越是简单的东西,忘记得越快,反倒是复杂一点的,会能想起一些。

例如:学习一样新知识,简单一些的,看上去一学就会,大脑告诉自己知道了学会了,可是过几天再想的时候,知道有这么个知识,但是具体是啥想不起来的;反之,复杂一些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思考甚至需要自己动手去做的,在过一段时间以后反而记得很扎实,用的时候也会得心应手。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多思考、多动手,让自己深入理解,学的时候吃力,用的时候才会越省事。

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卡片盒笔记法来记笔记的原因,因为它让你经过大脑的思考,虽然学起来有些吃力,但是提取的时候会方便很多。

那究竟什么是卡片笔记法呢?

最好的读书笔记模板(超级好用的读书笔记法)(2)

二、什么是卡片盒写作法?

卡片盒写作法的核心是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如果这三种笔记你熟烂于心,并运用自如,那么你在写作时也可以轻松自如,不会再为了写一篇文章挠秃了头。

我们平时看书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摘抄书中的金句,知识重点或者把自己感动的句子写到笔记本上,再写上自己当时的心得感悟就完事了。

这种写法就会导致在我们真正想要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很难找到适合的素材,就算找到适合的素材也是非常的浪费时间跟精力,会让自己觉得写作这件事是很辛苦的,从而不愿意再写,导致放弃写作。

那卡片盒笔记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很肯定地告诉你,可以。

首先,什么是闪念笔记。闪念笔记卡片就是在你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把你在那一瞬间的灵感、想法感悟写到一张卡片上。先不用去管它,放在那里就好。

其次,什么是文献笔记卡片。文献笔记卡片就是在你阅读时觉得是知识重点的内容,用你自己理解的话,来复述出原文写在卡片上。这样的目的是让你可以加深理解,让你的大脑是处在思考的状态。可以把这些卡片找个盒子存放起来。

最后,什么是永久笔记卡片。永久笔记卡片就是把文献卡片上的内容再重新整理,如果在整理的过程中有延伸感悟,也写在卡片上。经过了闪念、文献笔记的整理,再把一些目录、编号做好双链接,全部放到一个盒子中永久地保存起来,这就是永久卡片盒了。

当把永久笔记存放好以后,我们再写文章没有主题的时候,就可以来翻一翻我们的小卡片,上面写着你曾经的想法和思考的过程,看到这些的时候,你就不用再费劲巴拉的去想主题,因为卡片上的那些好的想法、灵感和思考过程是你可以拿来就用的东西,这些就足够让你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了。

最好的读书笔记模板(超级好用的读书笔记法)(3)

三、怎么用卡片笔记法

卡片笔记法的应用其实非常简单,准备一些空白的卡片,准备两个盒子,一个用来装文献卡片,另外一个装永久卡片。在阅读的时候,拿只笔把空白的卡片放在手边,有灵感想法的时候就写下来,看到知识重点就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简洁地写到卡片上,就这样闪念卡片盒文献卡片就写好了。

闪念卡片不重要,过个两三天再次看它的时候,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卡片就可以销毁了。

文献卡片再次翻看的时候,如果有了新的思考可以再拿出一张空白卡片写下延伸的思考,把他们写上编号,如果上一张卡片写的是11,延伸思考可以编号12,如果编号12已经有了,可以编号成11a,这些都是看自己随机来写的。

文献卡片的背面可以记录重点知识的出处,和延伸思考的编号,这样就不会弄乱。除了写上编号,也要做双链接。

例如:11号文献卡片的思考和15号文献卡片的思考可以组合延伸出新的想法思考,那么在11和15号卡片的背面做上自己能看懂的标记做索引就好,这样简单明了的都标注清晰,无论你的卡片怎么乱放,都能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相关的那些思考。

就好像54张扑克,怎么打乱都无所谓,你都能找到四张A,四张K。

最后把文献卡片那些延伸出来的思考重新整理,用更简洁的话写到空白卡片上,这些就是永久卡片了,放到卡片盒里就完事。

我们更要知道的是卡片笔记法从本质上讲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个“系统”。我们不需要完全地照葫芦画瓢,要理解卡片笔记的原理是什么。

就像《卡片笔记写作法》书中说的一样:“学习时,我们需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地解构书中的原理;而运用时,则需要像在故宫修漆器类文物一样,分多次、分层地复原书中的原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每个家里都应该有插排,当你把插排一点点地拆开,并牢记每个螺丝都是在哪个位置的时候,在复原时才能轻松快速的找到相对应的位置;反之,在拆的时候没有牢记螺丝的位置,复原时就会很麻烦地弄错。

这就会导致两种结果,第一种,扔在那里说:“弄不上,坏了,买新的吧”放弃。第二种,一点点试错找到每个螺丝相对应的位置重新装好,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再下次拆装插排的时候,就会印象非常深刻。

经过解构原理,再复原书中的原理,这个过程就是把书中的知识完整地印在自己的知识系统。这个卡片笔记法也一样,了解了它的原理,自己就可以轻松地驾驭它了。

更多关于《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内容,还需要大家亲自去阅读这本书,相信这本书一定会颠覆你对笔记和写作的认知。

就像卢曼所说:“不写,就无法思考”,让我们用卡片盒笔记法写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