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作文(上海小朋友们把垃圾分类)(1)

垃圾分类号角一响

小朋友们一起行动起来了!

从自身做起、分享经验

再到动员身边的“大朋友们”

小朋友们“小手牵大手”

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的上海

垃圾分类“言犹在耳”

小朋友们还把“心得”写进了作文——

宝山区大场镇大华小学二年级的张欣荣的家中常备5个垃圾桶,4个干、1个湿。每天傍晚吃完饭,她会及时督促妈妈进行正确地垃圾分类,然后一同去倒垃圾。这已经成为她和家人的习惯了。

从请教“黄马甲”志愿者哥哥,到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宝山区吴淞实验学校三年级的杜鑫磊同学,一直积极争当小小宣传员。“我给同龄的小伙伴们分享自己垃圾分类的经验,希望影响更多的小伙伴,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行为习惯。”

无独有偶,宝山区顾村中心校四年级的张浩然同学,见“圾”行事,争当滨江雏鹰环保小卫士。张浩然和几位同学创编了《我帮垃圾找到家》情景剧带入社区,帮助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们分类好垃圾再投入相应的垃圾桶,用自己的一份力,守护城市环境。

垃圾分类,不仅引领了一场环保新时尚,也唤醒了市民亲手打造美丽家园的热情,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都是这场新时尚的弄潮儿。

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的作文中

都记录了哪些垃圾分类的趣事

↓↓

垃圾分类要完成,我是争章小达人

(宝山区大场镇大华小学二年级 张欣荣)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作文(上海小朋友们把垃圾分类)(2)

一个、两个、三个……三十一个,“哈哈”我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妈妈,七月份我一共敲了31个章呢!”正在厨房收拾碗筷的妈妈走过来说:“别骄傲,八月份的任务才开始呢。”对呀,还有一个月的争章任务呢,我问道:“妈妈,今天的垃圾倒了吗?我们一起去吧。”妈妈抬头看了下钟说:“好,等我把这些厨余垃圾处理一下就去。”

不一会儿,妈妈就提着两包垃圾走了过来,我问:“是不是一包干垃圾,一包湿垃圾呀?”妈妈回答:“是的,家里总共有5个垃圾桶,4个干、1个湿,刚刚的厨余垃圾是湿垃圾,妈妈不会弄错的。走,和妈妈一起下楼吧。”“好咧!”我说道,“我也不会搞错,我要带上争章卡。”说着,我帮妈妈提着一包干垃圾下楼去了。

外面真热呀,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没走几步我就出汗了,幸好小区的垃圾房离我家不远。正是晚饭后的扔垃圾时间,一路上我看到好多人提着垃圾袋向垃圾房走去,也有小朋友和我一样拿着争章卡。

我看见一位志愿者老爷爷在垃圾房边,他一边忙着清扫散落在外的垃圾,一边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天气真的很热,他的衣服背后全湿透了。我心想:老爷爷真辛苦,我可不能把垃圾倒落在桶的外边,不然老爷爷又要忙了。于是我把我提着的干垃圾小心地扔进黑色的垃圾桶。

妈妈在我的“监督”下,将湿垃圾倒入棕色的垃圾桶后再把垃圾袋扔进干垃圾桶。当我把我的争章卡交给老爷爷敲章时,他笑着对我说:“小朋友表现真不错!”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我想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好垃圾分类,那我们的地球一定会更美丽。我要继续努力,做好垃圾分类,我是争章小达人!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宝山区吴淞实验学校三年级 杜鑫磊)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作文(上海小朋友们把垃圾分类)(3)

早在2017年,我所居住的西朱新村小区就开始垃圾分类的试点了。刚开始我也不知道垃圾分类是怎么回事,要怎么分类。后来,在机缘巧合下,我遇到了海淞环卫公司的“黄马甲”李端哥哥,在听他讲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后,我第一次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保护我们美好家园的重要意义和好处。于是,我主动要求和李端哥哥加了微信,遇到容易混淆的垃圾,我会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李端哥哥咨询。就这样,每天上学前,我总会带着自己分好的两袋干湿垃圾,到小区垃圾箱房前投放垃圾,刷卡签到,一转眼已经坚持2年多了。

西朱新村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5月13日正式开始垃圾分类工作。我虽年纪小,但也当仁不让,平时上课没时间,但只要周末就会到居委帮忙,穿上志愿者马甲,积极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给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们扫码积分,同时也给不会分类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说说垃圾应该怎么分。比如碎玻璃投放,我会及时跟他们说这个是可回收物,不是干垃圾!

暑假期间,社区开展的“城市绿精灵,领巾新风尚—滨江少年争创雏鹰环保章(社区)”活动中,我也积极报名争当小小宣传员,给同龄的小伙伴们分享自己垃圾分类经验。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更多的小伙伴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行为习惯。

虽然我不知道很多大道理,但我知道垃圾分类是绿色环保的好事情,所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见“圾”行事——争当滨江雏鹰环保小卫士

(宝山顾村中心校四年级 张浩然

指导老师 刘献萍)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作文(上海小朋友们把垃圾分类)(4)

在炎炎夏日的照耀下,今年七月的温度相比往年似乎更高了几分。但这份灼热并不仅仅来自于酷暑,更源自上海近日出台的垃圾分类新条例。它唤醒了人们亲手打造美丽家园的热情,引领了一场环保新时尚,使得这个夏天注定与众不同。

作为宝山区顾村中心校的一名学生,我也渴望为创造美丽顾村、魅力宝山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随着小区里新设立起的定时垃圾投放站,一批身着绿色志愿者服的叔叔阿姨们成为了夏日里一抹鲜亮的色彩。他们顶着烈日坚持在岗位上循循善诱、监督指导的身影,使我深深意识到每一位居民都是社区美好环境的缔造者,于是,我更坚定了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活动的决心。

7月1日,《上海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正值暑假,我带领着小伙伴们组成了雏鹰争章假日小队。我们联系了新天地荻泾花园的陆书记,陆阿姨也很高兴小朋友们能参与到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中。她安排我们参与了社区团总支开展的“见圾行事”集中行动,每天早晚到投放站做小小志愿者:针对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弱的爷爷奶奶们,我们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一边讲解,一边帮助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们分类好垃圾再投入相应的垃圾桶;针对其他不是很清楚如何正确投放的社区居民,我和我的队友们又从网上收集了近百条垃圾分类的信息,我们把不同类别的垃圾目录打印好,张贴在每个楼道里,方便居民们在不明白的时候随时查阅。

为了让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更深入地了解垃圾分类、更自觉地进行正确投放,我和几位同学创编了《我帮垃圾找到家》情景剧带入社区,宣传正确分类和处理垃圾的意义。这则情景剧情节风趣幽默、内容贴近生活,引得观众们笑声连连,掌声不断。从他们专注的神情和频频的点头上,我相信他们很快也会融入这股新风尚的大军,成为守护城市环境的一员。在笑声中,我和同学们既收获了表演后的成就感,也体会到了青少年肩负时代使命的责任感。

随着垃圾分类在上海各区逐步推广深入,我们这些小小志愿者热切期盼着这项新条例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共同打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的上海,最终达到“小手牵大手,环保入人心”的目的。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创文明城市。

来源:东方网

记者:朱贝尔、王洁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