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栏目|影视批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值得看的七部谍战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值得看的七部谍战剧(争议很大的五部谍战剧)

值得看的七部谍战剧

文|冷丝

栏目|影视批评

有这样五部谍战剧,题材和制作有点特殊,它们是《毒刺》《双刺》《破阵》《最后征战》和《青盲》,口碑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争议较大,差评也很多,基本上算是差评最多的剧集了。

冷丝也觉得奇怪:这其中有什么问题吗?为何说有较大的争议?

《毒刺》主角丁芷寒,她在地下组织骨干成员祝中华的舍身相救之下侥幸逃脱,她的救命恩人祝中华也因受伤被捕。多次行动的失败,使上海地下党认识到自己队伍中隐藏着一个叛徒,就像一根毒刺般深刺在我地下党组织中。

危难之中,丁芷寒和兰飞被人救出死牢,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重新回到于盛龙的办公室,希望能够找到证明自己清白的秘密证据。然而,结果却大大出乎了她的预料。

冷丝感觉,《毒刺》虽然获奖,也算得上是优秀作品了,但是,该剧为了追求悬念丛生的效果,无形中就把反面主角塑造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暗线”主人公,这样的“人设”等同于把全剧所有的我方进步人士设计成了“上当受骗者”,他们都被反面主人公骗得团团转。

所以,很多网友吐槽:故事看了让人觉得别扭和气愤。

《双刺》虽然是谍战剧,故事的背景是1949年,导演却把爱情、家庭和其他别元素加进去,剧情确实显得精彩了一些,但是剧情合理很不合理,很多网友哭笑不得:这样的设计到底几个意思?到底要表达啥?

让很多观众忍受不了的是,《双刺》的道具基本都是当代的设计样式,主人公的卧室、卫生间等等,观众扫一眼感觉有点穿越了,怀疑看到的是不是当代都市言情剧。祖峰和王子文两位主演也被观众吐槽:本来都是实力派的演员,他们在《双刺》中的表现却始终不能到位,表演完全“不在线”。

《破阵》被网友称呼为“抗战神剧”,剧里的女人都喜欢男主或者对男主有好感。而男主角长相不帅,气质也不佳。

然而,就是这样的男主角——他巧妙周旋于两股势力之间并把对手耍得团团转。

《最后征战》被网友批评为“抗战片的外壳,玛丽苏的瓤子”。

因为,剧集的所有男性角色都围着女主转,都想得到她。一些网友还戏称,这是一部“一个个装假正经却表演着弱智的剧情,还说着让人抓狂的台词”。

《青盲》是受批评最多的谍战剧之一,该剧与著名美剧《越狱》有大量雷同之处。《越狱》中,主人公米勒为了营救自己被陷害的哥哥林肯故意抢劫银行,被投入监狱;《青盲》中,主人公张海峰主动暴露自己的地下组织身份,被投入秘密监狱白公馆。

人物关系上,两部剧的主人公都与监狱医生有着暧昧关系,最终为他们的越狱计划提供了帮助;主人公都在私下里为监狱长提供帮助,并且借此获得了监狱长的信任。

另外,在广播室里放情歌让狱警犯人为之神往的情节、借助雷声敲击下水管道以掩盖敲砸声的情节等等,这些都与著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雷同。

这几年,谍战剧发展较快,比如,谍战剧在叙事内容上融合了家庭伦理剧、职场剧、悬疑推理剧的情节特征;叙事重心开始向人物偏移、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视角与第一人称的个人化的叙事视角结合等等,这些都是谍战剧在叙事策略上全新尝试。

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传统谍战剧的三种核心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女性角色都在新世纪谍战剧中有了全新的变化,呼应了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谍战剧又涌现出了《伪装者》《和平饭店》《风筝》等佳作,毋庸置疑,谍战剧自身的发展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娱乐化走向和消费主义观念越来越突出,在以收视率为核心评价标准的商业创作原则下,谍战剧创作出现了内容格调低、同质化的现象。

比如,部分谍战剧作品为了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大打血腥牌、暴力牌、情色牌。再如,部分谍战剧中甚至出现了美女间谍色诱日本高官的画面,让人大跌眼镜。

同时,有的谍战剧以酷刑为噱头,着重展现了特务如何使用刑具严刑逼供等等镜头、画面。

类似于《潜伏》这样的优秀谍战剧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谍战剧创作出现过一段井喷式的时期。在“大干快上”的制作观念引导下,大批的谍战剧作品上马。谍战剧因它特有的题材优势吸引了一定数量的观众,但是由于创作时间短,这些谍战剧都出现了逻辑不清、故弄玄虚、无法自圆其说的现象。最终使得观众对于谍战题材有了厌恶情绪。

刺激场面的合理运用会提高谍战剧的可看性,然而,过度使用血腥暴力镜头,则会大大削弱谍战剧作品主题的深刻性,直接导致作品的内容格调不高,人文内核和历史厚重感的缺乏。

如何把握血腥、暴力的度,是所有谍战剧创作者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冷丝认为,上述五部谍战剧,批评之声较多,不仅有剧情设计的问题,主演也有一些小问题。

无论如何,提高谍战剧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回归电视剧最根本的审美特性。谍战剧只有在叙事内容和叙事策略上下足功夫,更新叙事方式,尝试多角度的故事题材,刻画更真实的人物形象,才是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