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有个将军是最传奇的,这人就是毛文龙;虽然出生显贵,但却弃文从武,成为宁远伯李成梁帐下一员;1605年9月的时候,参加了辽东的武举考试,“列名第六”,被任命为安山百户,不久又升千总。

袁崇焕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袁崇焕被凌迟死的一点都不冤)(1)

后来辽东失陷,毛文龙被迫从海路逃回,乘守备空虚杀死后金镇江的守将,向巡抚王化贞做了报告,没有告诉经略熊廷弼,由此两人开始有了怨恨。当时朝廷里掌权的人正赏识化贞,于是授职毛文龙为总兵官,逐渐加升到左都督,挂起将军印,赐尚方宝剑,像内地一样在皮岛上设立军镇。

袁崇焕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袁崇焕被凌迟死的一点都不冤)(2)

加上毛文龙自身也有一些问题,自然引起了朝中人士的弹劾,关键是不尊重袁崇焕,让袁崇焕这个文人很不爽;于是假传圣旨杀了毛文龙,崇祯知道后吓了一跳,可是毛文龙死都死了,东北还要靠袁崇焕,也只能忍着;但是却埋下了将来凌迟袁崇焕的因果,一个假传圣旨,一个擅杀边疆大将,万死不足惜。

袁崇焕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袁崇焕被凌迟死的一点都不冤)(3)

毛文龙死后不久,皮岛发生兵变,虽然后来被镇压,但是此时的皮岛已经分裂,很多精兵悍将都走了;皮岛对满清的威胁已经不在;更别说后来曾经毛文龙的嫡系中,有几员大将投靠后金,后金实力大增,东北危若累卵。

毛文龙手下投靠后金最有名的莫过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了,满清初年五个汉人被封王,其中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就占了三个,虽然这三人被迫降清,却也对大明从无好感,他们内心只认毛文龙。

袁崇焕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袁崇焕被凌迟死的一点都不冤)(4)

就如孔有德,“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累升至参将。毛文龙收他为养孙,赐名永诗。他对毛文龙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以至于在贵为清朝藩王后依然“每言(毛)大将军时事,辄于色不自胜”。

这三人投靠满清后,为了给毛文龙报仇,成了攻打明朝的急先锋,尤其是尚可喜,在攻打广州的时候,由于当时南明的两广总督拒绝投降,尚可喜等围困城池长达10个月,最终攻下城池,大肆屠杀城中居民,后世称为“广州大屠杀”。广州城当时人口大约40万,死难者约五分之一。

袁崇焕处死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袁崇焕被凌迟死的一点都不冤)(5)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凌迟袁崇焕丝毫不为过;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圣人,即便毛文龙有种种问题和毛病,但是毛文龙与后金有杀妻之恨,是绝不可能投降后金的;有毛文龙在皮岛牵制后金,至少在毛文龙死之前,大明的江山是没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