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苟俊报道 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守“两山”理念,实施“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旅二养三药”绿色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靠山养山、靠水护水、融合发展”的“佛坪模式”40多个中省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工作评先评优,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等10多个“国字牌”殊荣落地佛坪,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汉中扶贫熊猫基地:陕西佛坪打好熊猫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汉中扶贫熊猫基地:陕西佛坪打好熊猫牌

汉中扶贫熊猫基地:陕西佛坪打好熊猫牌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苟俊报道 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守“两山”理念,实施“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旅二养三药”绿色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靠山养山、靠水护水、融合发展”的“佛坪模式”。40多个中省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工作评先评优,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等10多个“国字牌”殊荣落地佛坪。

守护青山、打响品牌,做好秦岭大熊猫守护卫士。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配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切实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严格实施项目环评准许、竣工验收等制度,坚决杜绝“三高”企业和产能过剩项目落户建设,依法严打环境违法行为,累计关停污染企业30多家。优化大熊猫栖息环境。持续加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管建设,打造以“大熊猫回家”为主题的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人工饲养容量将超20余只。创建秦岭金丝猴自然繁育研究基地,计划培育100余只。两处建成后,将加速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转化。发展大熊猫生态经济。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特色小镇”,成立“佛坪熊猫家园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10亿元,全部投资于县境内围绕熊猫品牌的乡村振兴、康养研学等产业及熊猫家园文旅融合、国宝大熊猫论坛永久会址等重点项目。建成熊猫谷4A级景区,熊猫森林酒店荣获“中国十大特色主题酒店”,并打造“十八谷”“秦岭四宝”互联互通精品旅游线路、精品民宿等项目。

规模种植、三产融合,山茱萸铺就富民强县道路。争创地理标识强化赋能。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达8万亩320万株,年产量占全国山茱萸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争取国家GAP认证和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是首个“国家级山茱萸药源基地县”“国家级山茱萸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快药源基地建设。积极引导药农建设山茱萸规范化药源基地,发布《山茱萸标准化种植技术手册》,加强山茱萸园林规范化垦抚管理,每年实施山茱萸规范化垦抚管理1万亩,建成山茱萸规范化药源基地5万亩。推进山茱萸“接二连三”。建立山茱萸生产加工、采购销售、商品交易、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推出山茱萸酒等保健食品,策划包装山茱萸花海踏春、果实采摘体验等游览活动,形成以“基地种植 山茱萸特色观赏游览 中药材加工”三产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年度实现3000多万元经济效益、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产业扶贫、绿色当先,率先脱贫全民齐心奔小康。加大扶贫产品开发力度。把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产业作为主要支柱,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县累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18个,24家供应商、133个扶贫产品成功跻身《全国扶贫产品目录》,全省第一。坚持特色资源合理化应用。依托丰富的冷流水资源,推进秦岭细鳞鲑人工规模繁育和资源利用。目前全县发展鲟鱼、鳟鱼等冷水鱼养殖场11个,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13家。成功创建国家级生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省级水产良种场1个。秦地南冷水鱼养殖园区通过西安海关现场核验,获批成为陕西省首家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推进数字经济“换道超车”。依托中央网信办帮扶,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打造“内容 网红KOL 电商”发展模式。实施“智慧佛坪+产业链”融合工程,组建综合物流电商服务中心和52个网点,实现电商物流网络节点全覆盖。

生态打底、风光无限,乡村旅游遍地开花绿富美。沙窝村“沙窝”变“金窝”。先后建成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农耕文化体验区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农家乐9户,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村。金银沟打造“网红小镇”。提升改造闲置土坯房,融入现代化采暖、卫生和家居设施,建成佛坪贝壳山居民宿。成立“绿叶仙棕”工艺品加工厂,加工野山棕制成床垫,远销澳大利亚。流转整合土地100亩,打造七彩百合花海。耖家庄村建四季水稻公园。依托梯田基础,以高山、丘陵、河滩水稻循环种植为主题,打造以秦岭四宝图案为主的多彩水稻,开展水稻插秧之旅、收获之旅等一系列活动,打造稻作文化、农耕体验基地。

机制建设、平台支撑,整合盘活县域生态资源资产。创新“两山”转化机制体制。形成重点生态功能区监管制度、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三线一单”制度等制度体系。积极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纵深推进“河湖长制”,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规范化、长效化、精细化监管。成立“两山银行”。成立生态资源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加快资源评估收储、资产整合提质、产业导入发展、市场交易、生态保护开发,对需集中保护开发的碎片化资源资产,由“两山银行”平台整合提升、项目化包装,推向市场,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