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身离不开伏特加和雪茄,性情暴躁又嗜赌,外加抑郁症缠身,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并被后人尊称为“最伟大的英国人”。

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传奇人物只存在于电影、电视剧里,但历史上却是真有其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人生总需要一点鸡汤才可以熬下去(绝不放弃)(1)


当时,丘吉尔不过是个政绩糟糕的过气政客。二战初期,他被推举为首相,看似风光无限,其实不过是前任首相下台后,随便“选出”的“背锅”首相。当时,德国纳粹正横行欧洲,英法联军节节败退,英国的最大盟友法国正预备投降,而英国本身正内忧外患,面临崩盘,人人等着看他如何背锅,他却将整个国家团结在他身边,并联手苏联、美国,打败了德国纳粹,实现了人生的逆转。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了三个“绝不放弃”。

“第一是,绝不放弃;第二是绝不、绝不放弃;第三是绝不、绝不、绝不放弃!”

“绝不放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丘吉尔通过他自身的经历:一个学渣考入军校,逆袭成军官、记者,最终成长为政治家的经历,告诉我们:遭遇人生逆境时,只有绝不放弃才能成功,并指出如何从人生规划、处世心态和思维方式等三方面来实现“绝不放弃”。他在其自传《我的早年生活》中详细地为我们说明:当人生陷入低谷时,要做好精准的人生规划;保持乐观的心态;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向外借势借力,这样才能拥有超乎寻常的动力和意志,真正做到绝不放弃、坚持到底。

人生总需要一点鸡汤才可以熬下去(绝不放弃)(2)


丘吉尔的一生大起大落。他少年得志,26岁步入政坛,一路做到内政大臣和海军大臣,堪称春风得意。

1930年代,他迎来了人生最失落的十年。先被驱逐出国会,接着惨遭经济危机,几乎破产,后又遭遇车祸,连他自己都认为“恐怕永远无法从这三次打击中恢复”。这一年,他已经58岁。

在“知天命”的岁月里,他发现了人生中新的目标:反对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指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纵容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的政策。二战前,英国、法国和美国都在推行这一政策,助长了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在新目标的激励下,丘吉尔开始努力从低谷中崛起,他不断地对外呼吁:警惕希特勒、反对裁军。

不久,二战爆发,他被推上了政治舞台。在几乎大半个欧洲都臣服于希特勒时,他坚决拒绝投降,发表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演讲;积极寻找盟友,想方设法游说美国,同时抛弃自己的反共立场,将苏联拉为盟友,一手组建了“抗德统一战线”。最终,他带着英国走向二战的胜利,也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人生总需要一点鸡汤才可以熬下去(绝不放弃)(3)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述《我的早年生活》中的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逆袭成功的背后是对人生的精准规划;

第二个重点是:看似非理性的乐观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第三个重点是: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借势借力。

第一个重点内容:逆袭成功的背后是对人生的精准规划。丘吉尔从一个“笨学生”成长为有志青年,离不开他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和清晰的目标计划。


丘吉尔出生于典型的英国贵族家庭,祖父和父亲在当时均属政界名流,父亲对他更是寄予厚望,给他指定了上名校、当律师的康庄大道。从儿时起丘吉尔就有家庭教师,入学后所进的学校都是一流名校,从圣.詹姆斯公学到哈罗公学,一所比一所大牌,可他却有着很强的叛逆性,偏科严重。

他喜欢诗歌、历史和写作,讨厌拉丁语和数学。但在当时,拉丁语和数学相当于现在的主科,诗歌、历史只能算作副科。他的成绩一直排在全年级的最后,而他的父亲却是当时政坛上有名的大人物,这样的反差让丘吉尔在学校里受到了各种讥讽。但他本人并不在意,因为他已经给自己的未来定下了明确的目标——当军人,并针对这一目标做了完整的计划。

他准备先考入校内的军事班,接着报考军院,毕业后参军打战,未来成为统领军队的将军,所以,其他人的讥讽对他根本不重要。

当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计划后,未来在他眼前就不再是虚无缥缈,而是清晰可见、触手可及的,他的努力有了明确的方向,而方向也将是他努力的动力。接下来,决定逆袭成败与否的就是他努力的程度,如果一味地怕苦怕累,那目标和规划终究不过是一纸空谈。

丘吉尔一路过关斩将,先通过了征兵考试,成功进入校内的军事班,接下来就是报考军校,他选择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这是一所英国久负盛名的老牌军事院校,只有三门主科的成绩达到规定分数线,才有资格成为该校的学生。而丘吉尔拿得出手的学科只有英语和化学,还缺一门,综合考虑后,他决定以数学为突破口。连考3次,他终于考进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两年后,他以全年级第八名的好成绩毕业,并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第四轻骑兵团,当上中尉,初步实现了他的人生目标。

人生总需要一点鸡汤才可以熬下去(绝不放弃)(4)

进入骑兵团后,他找寻一切机会积极参战,并利用业务时间开创自己的写作生涯,写出了《马拉坎德远征史》、《萨伏罗拉》、《河上战争》等作品,以期赢得上层领导的关注,从而实现自己最终的人生目标——统领军队,成为战功赫赫的将军。其中,《马拉坎德远征史》大获好评,甚至吸引了当时首相的关注,看起来他似乎正在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标。

但是,再精准的目标和计划也会有出错的时候。“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在试错的过程。”所以,一旦发现错误,别花太多时间去懊悔、自责,最重要的是及时的修正和调整。

因为经济状态的不佳,加上发现自身兴趣开始转向政治,丘吉尔及时修正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将从军改为从政,并迅速制定了新的目标计划。

他毫不犹疑地选择退役,并参与了奥尔德姆地区保守党议员的竞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更加坚定了从政的决心,并重新规划自己接下来的人生:首先,通过写书、撰稿来积累从政资金,接下来找寻一切机会参加议员竞选,终极目标是进入国会。

26岁时,丘吉尔踏入了国会,成为其中最为年轻的一名政治家,顺利地达成了人生现阶段的终极目标。

人生总需要一点鸡汤才可以熬下去(绝不放弃)(5)

每个人都难免遇到人生的低谷,那一刻感觉似乎再也迈不过那个坎儿,其实冷静下来,定下目标,做好计划后,你会发现,其实没想象中那么难,剩下的就是自身的努力和及时的调整。

中国古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承恩一生仕途不得意,中年时才开始创作《西游记》,且因种种原因,又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退居故乡时,才再度抓起笔,重新进行创作,最终在离世前完成了这部千古流传的长篇著作。

近现代声名远扬的艺术大师齐白石早年曾做过木工,后来一直以卖画为生,直到57岁他迁居北京时,依然只是一个普通画师,常常陷入经济的困境中,60岁时还遭到同行攻击,说他的画作“俗气熏人”、“难等大雅之堂”等等,但他却依然笔耕不辍,在66岁时被徐悲鸿慧眼识珠,最终成为了一代绘画大师。


上面就是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逆袭成功的背后是对人生的精准规划,下面我们来谈第二个重点内容:看似非理性的乐观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众所周知,丘吉尔是位杰出的演讲家。二战爆发,他被推选为首相,前往下议院发表讲话,结束后下议院以381票对0票表明了对他的支持。

“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人生总需要一点鸡汤才可以熬下去(绝不放弃)(6)

一番话里满是豪情壮志,信心满满,但当时很多贵族认为,丘吉尔这番演讲是不合理性、不合实际的。那时,德国军队在希特勒带领下已横扫了大半个欧洲,英法联军不断溃败,法国已预备投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英国只有两条路——要么败、要么降,至于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无法否认,正是这种看似不合理性、不合实际的乐观,帮助英国赢得了二战最后的胜利,而且贯穿了丘吉尔的一生,不仅帮助他走向了人生巅峰,更成就了他的传奇一生。

但他身上的这种乐观真的不合理性、不合实际吗?

事实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首先,他的乐观是以现实为依据。

青年时期的丘吉尔在第一次竞选议员失败后,他接受邀请,以随军记者的身份远赴南非,却不幸被俘,关进监狱。在监狱里,他多次和同伴商量,计划越狱。

在越狱当晚,他一人成功出逃,另两名同伴却临时变卦,放弃行动。当时,他选择了一人离开。书中写道:“既然已经没有希望了,我也就不再担忧什么了”,但真相并非如此。

他虽没带食物,但身上还有4块巧克力和75 英镑,他甚至还考虑过用钱和当地人换取食物;他虽没有指南针和地图,但他会通过星星来辨识方向;他不会说当地语言,但他了解到,在南非有很多人是支持英国的。成功逃离的希望虽然渺茫,但不是不可能的。

后来,按照星星的指示,丘吉尔找到正确的方向,顺利找到铁轨,通过攀爬火车,他离开了当地;接着,他幸运地碰到了英国侨民,在他们的帮助下,他成功地返回了英国。

看似不合实际的乐观,其实经过了深思熟虑,囊括了现实存在的所有可能性。

其次,他的乐观是以行动为基础。

越狱成功后,丘吉尔声名大振,被英国民众拥为英雄,他抓住此次机会成功竞选上了议员。

随后,他受邀进下议院进行演讲,主题是战争问题。他本以为可凭着丰富的经验好好表现一番,获得众人的认可,不料准备的内容竟被前一位议员说了。经过现场临时修改,加上旁人的建议,丘吉尔勉强完成了个人第一次在国会的演讲。下台后,他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后来才发现,他的演讲并没有获得大多议员的认可,当时保守党的领袖张伯伦还评价说:“白白浪费了一个下院的席位”。

但丘吉尔根本无暇去顾及这些,他已经开始为下一场演讲做准备。书中写道:“我看到胜利在向我招手,因此不遗余力地朝对岸游过去”。不久,他接连发表两场演讲,大获成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顺利地进入了国会。

人生总需要一点鸡汤才可以熬下去(绝不放弃)(7)

乐观的背后是理性的行动。乐观,是给予自己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行动,则是去回应他人的质疑。

其实,无论人生的哪个决定,旁人都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质疑,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当然也无需让所有人满意,但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加以谨慎的思考和理性的行动,最终你会收获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好了,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看似非理性的乐观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下面来为你说说最后一个重点: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借势借力。

在成功的路上,我们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有人会说“再努力一下”,有人干脆直接放弃,而丘吉尔却是想方设法,积极向外借势借力,以各种方式,包括求助外援,找寻同盟,资源互换等来解决问题。

人生总需要一点鸡汤才可以熬下去(绝不放弃)(8)

首先,我们来谈谈资源互换。

丘吉尔在求学期间,英语很好,但拉丁语很糟。在哈罗公校期间,他凭借自己的英语优势,和一个六年级的男生进行资源互换。男生的拉丁语极棒,英语却很糟。两人达成协议,他帮男生写英语文章,男生则为他讲解拉丁语翻译,两人合作得天衣无缝,对于丘吉尔而言,他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而拉丁语老师也对他的作业很满意,一直未曾察觉到其中的异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对于短板,我们有时无需刻意弥补,通过资源互换,利用他人所长来规避自己的短板,达到1 1大于2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聊聊求助外援。

丘吉尔进入轻骑兵团后,还兼任了战地记者。因为他的文笔出众,不仅获得了较高的稿酬,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至连首相都对他的书赞不绝口。他赢得了自己想要的名望和声誉,却也招来了众人的嫉恨。

不久,苏丹战役爆发,丘吉尔继续申请参战。和他同时申请的几个中尉都被批准了,唯独他被驳回。他几番找人疏通关系,甚至拿出首相的推荐信,但均被该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基钦纳爵士拒绝。

一次上流社会的宴会中,丘吉尔探听到战争管理办公室与基钦纳爵士之间的矛盾。于是,他想方设法托人将首相推荐自己,却遭拒的事传达给办公室负责人,最终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参战通知。

丘吉尔的求助,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请求别人帮助,而是经过审时度势,从全局出发,辨清自己、对方及第三方之间的利害关系,借助第三方从对方那获得自己所需。

最后,我们看下同盟的重要性。

丘吉尔进入国会后,隶属于保守党,但他所持的观点大多与保守党的观点相对立,这让当时保守党的很多议员,特别是领导人张伯伦对他有很大的意见,而他本人也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想获得更多的支持。

于是,他开始与几个谈得来的议员经常见面,定期组织聚会,还邀请各党派的领袖人物。久而久之,他们被媒体称为“hooligan”议会小团体,逐渐被外界所接纳和认识,所发表的观点也经常会引起很大的关注和反响。而丘吉尔本人在团体中也日渐瞩目,他的仕途之路也越走越宽。

纵观丘吉尔的几次成功,你会发现他并没有将成功只局限在个人的努力上,几次面临困境,他都向外借势借力,利用资源互换、寻找同盟、求助外援等方式来解决眼前的问题。这不意味着他自身的无能,恰恰代表了他的眼光和魄力。

古语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自己没有能力去办好一件事时,要懂得借势借力,通过资源互换、求助外援等方式,请更专业的人出面,或是寻找同盟,共同完成;如果自己可以完成,但有人比自己更有资源和能力时,也可以考虑是否换人执行,而自己能够抽身,去做更擅长的事。

人生总需要一点鸡汤才可以熬下去(绝不放弃)(9)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但仅凭一己之力想得到社会大众对自己的认可,目前难度已经很高了。所以,我们要懂得借势借力,找到能帮助我们的力量,采用各种方式,借助他人之力,让自己不断地强大。

逆境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在遭遇逆境之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锻造自己,像丘吉尔所说的“绝不、绝不、绝不放弃”。当你成功跨越逆境之时,你不仅会迎来成功,还会收获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