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如何才能走出人生的困境(如何摆脱人生停滞感)(1)

突然间,人不再是理性动物,而是感性动物。如今,我们复述式地使用“情绪”,有的时候是“感觉”,也有时候是“情感”,来描绘当下的自我。

对情感的这种突如其来的兴趣从何而来?

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曾指出:关于情感的科学研究似乎并没有对研究过程中所做的事进行思考。这些研究都忽略了一点,即情感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和经济发展进程紧密相连的。

情绪可以引发特定行为的发生,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具有践言性的。

作为一种好恶,情绪是行为的能量和感性的基础

一如我们在论及当代人生存现状的社会报道中,常见的“停滞感”一词。

如何定义“停滞感”

如何才能走出人生的困境(如何摆脱人生停滞感)(2)

图源:电影《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请你做个深呼吸,感受一下这几个问题:

你是否觉得身边的人都在不断奋进,而自己却有一种无法追赶上他们的焦虑?

你是否感觉当下的生活似乎哪里出了问题,有一种停滞不前,被什么东西绊住了的感觉?

你是否想突破当下的状况,无论是事业还是情感,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无从下手?

你是否发现自己已到中年,未来的可能性好像变得越来越少?

经济大环境在停滞状态,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不像从前那样充满机遇,我们普通人还有机会吗?

如果以上的感受你经常出现,那么,你可能遭遇人生停滞感了。

特别是30~45岁的这个年龄段,人们更容易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停滞不前。对自己的当下心有不甘,但又无力突破;对未来感到迷茫,但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去有所改变。

无论是事业还是情感,都有一种在原地踏步的感觉。这就是人生停滞感的体验

为什么会有“停滞感”

如何才能走出人生的困境(如何摆脱人生停滞感)(3)

图源:电影《海边的曼切斯特》

停滞感,首先与年龄段有关。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30~45岁这个年龄段正值青年走向中年的心理变化期。年轻人的冲劲还在,内心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还在酝酿着一种无处安放的青春气力。而年龄上的中年感以及阅历带来的人情世故,又让自己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可以达到的边界。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感慢慢在日常生活中被积累下来

日子久了,无奈多了,甚至无奈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人生发展的停滞感就会席卷而来。

其次,这种停滞感越来越普遍也跟社会发展阶段有关。

过去物质匮乏的时代,我们整天为生计奔波和操劳,好像也没什么停滞的感受。而在如今物质丰饶、生活内容丰富的当下,似乎更容易产生自我停滞的体验。经济学假设,人们会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而感到幸福。但是,有一项认知心理学介入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在现实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相反的是,社会物质生活越丰富,我们反而感受到了越多的焦虑与迷茫。停滞感的心理本质就是一种焦虑与迷茫的情绪感受,越是体验到这两种情绪,我们就越容易把注意力聚焦在一系列的“危机”感受上。

30~45岁的年龄段,健康危机、情感危机、事业经济危机等危机感充斥着生命的体验。

生活陷入僵局,生命被困住的感受就格外强烈了。

如何摆脱“停滞感”

如何才能走出人生的困境(如何摆脱人生停滞感)(4)

图源:电影《93年夏天》

怎么摆脱停滞感?有解吗?

如果没有学过心理学,我们对抗这种生命停滞感的内心策略,通常是放大对成功的渴望,调动自己全部的意志力,投入到内卷的洪流中。然而,必须提醒你——停滞感首先是一种情绪的体验

不是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就会摆脱停滞感;只有先解决情绪问题,才能重新整理自己的认知模式,并采取有效的行动,真正解决现实问题。如果只是盯着生活里的目标,忽略了对这些目标背后自我内心感受的觉察,我们反而容易被停滞感卡住

你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来突破停滞感。

湛庐特别邀请到了应用心理学博士,“都市情绪症候群”课题学术带头人黄信景,通过《如何摆脱人生停滞感|书单课》,与你“情绪—认知—行为”的心智模型。

对照这个模型,你可以收获一套经过验证的工具方法,帮助你更好地识别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才能走出人生的困境(如何摆脱人生停滞感)(5)

除了讲授的内容以外,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以致用,老师会在每一讲结束的时候设计一个日常生活的作业练习。完成这个练习后,老师会给你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你可以把这一次学习当做是一次通过互动与黄老师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的过程,这样将会更好地帮助你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