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如果要问我,近期阅读最费脑子的文学书籍,是哪本,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处心积虑》。

这是一本很容易让人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虚构的小说。

人生真实与虚幻结果都是一样(现实和虚幻的界限在哪里)(1)

想成为作家的芙蕾尔,在昆丁爵士的“自传学会”任秘书之余,挤出时间写了一部小说,然而小说还没出版,手稿就丢了。

为了让这本小说得以出版,芙蕾尔与昆丁爵士(也是老板)、朋友(也是情敌)多迪等人斗智斗勇,找回了手稿,最终发表,她如愿成为畅销小说作者。在此过程中,她身边发生了一系列古怪的事情,小说中的情节居然一再在现实中应验。

缪丽尔·斯帕克写的是小说还是预言?答案就在文字里。

人生真实与虚幻结果都是一样(现实和虚幻的界限在哪里)(2)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疑问,关于自传学会、关于道德、关于一个时代的社会伦理……

哦豁,与当今社会迥然不同的生活令人大开眼界,与现在的道德观念完全不同的道德伦理也让我大跌眼镜。

缪丽尔·斯帕克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

芙蕾尔特立独行的个性,完全不在乎他人的眼光;

昆丁爵士渴望操纵人心的野望,要求会员毫无保留地坦诚;

多迪的妥协无脑,愿意与芙蕾尔共事一夫,以盲目相信昆丁……

人生真实与虚幻结果都是一样(现实和虚幻的界限在哪里)(3)

诚如作者借芙蕾尔之口所说:

在讲述1949年我生活中发生的和我所做的事情时,我发现小说中的人物比现实中的人好对付多了。小说里,作者塑造人物,按方便的顺序来排列组合。

《处心积虑》中的人物、事件,用独属于缪丽尔·斯帕克的组合方式成现在读者眼前,这些精彩的人物设定,将我们引入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哪是现实?哪是虚幻?需要我们用清醒的大脑去分辨和感知。

也许你和我一样,不习惯缪丽尔·斯帕克的表达方式,但是当你沉浸在自传学会的“阴谋”中去,就会发现,这种现实主义表达方式的妙处。

一遍看不明白?没关系,读到第二遍就明白啦!

人生真实与虚幻结果都是一样(现实和虚幻的界限在哪里)(4)

书中,让我觉得最搞笑的部分是芙蕾尔对“英伦玫瑰”的解读。

它可以是是一款口红的色号,可以是一款香水的名字,也可以指代一种女人。“English Rose”通常指漂亮、优雅、贤淑的英国女孩。

然而,芙蕾尔称呼多迪时用英伦玫瑰,其实是一种反讽,因为她内心瞧不起多迪的粗俗。

在书中,在芙蕾尔的眼中的“英伦玫瑰”不止一朵,每当芙蕾尔说这朵英伦玫瑰如何如何,就说明又有人冒犯她了。她用英伦玫瑰讽刺那些她看不上的女士,并借此释放自己的情绪。芙蕾尔可真是“机灵”。

人生真实与虚幻结果都是一样(现实和虚幻的界限在哪里)(5)

认知来源于生活,创作也源于生活。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可能来源于生活中的惊心动魄。

《沃伦德·蔡斯》对昆丁爵士有什么用?

伯尼斯·吉尔伯特为什么自杀?

多迪为什么要盗取芙蕾尔的小说手稿?

芙蕾尔直觉的怀疑什么?

从缪丽尔·斯帕克的小说中寻找属于我们的答案吧。

【金句摘抄】

我是一块磁铁,把我需要的经历吸过来。

事实比小说还要离奇。

☁️我记得白天发生的一切又出现在眼线,一依然鲜活,无法解释。悲伤和希望手拉着手伴我进入梦乡。

我庆幸自己腰部很壮,肋骨很结实,不然我就分崩离析了,思绪在爆裂。

没有一个艺术家在生活中没有先经历再认识某种东西。

☁️所有的人,无论境况如何,只要做过有价值的事,或者貌似有价值的事,那么,如果他们是诚实守信的人,他们就应该亲手写出自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