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安徽和县功桥镇陈保子村迎来阳光灿烂的日头。作为该镇南义社区三个转移村之一,这里基本人去屋空,迎面走来的一支10人的红衣巡逻队伍,显得格外亮眼。

“我们是村子的‘女子巡逻队’,负责照看村子。谁这时候回村了,我们就上门做工作,顺便帮忙喂鸡喂鸭。”走在队伍前面的杨业珍是这支“女子巡逻队”的队长。说起自己的“工作”,她满脸骄傲:“乡亲的工作,我们好做。前不久,村里的严和兰老人总为家里的玉米地老母鸡偷偷往回跑,公安都拿他没办法。我们一劝,说帮她掰玉米,照看鸡,她立马去了安置点。”

安徽抗旱应急响应等级(防汛一线的红色)(1)

“这支‘女子巡逻队’,给我们出了很大劲。”和县公安局党委委员、纪检组长洪金流说道。7月18日以来,和县公安局抽调人员赶赴汛情严重的南义社区。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联合当地社区组成防汛应急队队临时党支部。“党支部成立后干的第一个大事,就是成立了这支巡逻队。”

洪金流解释道,先前,这10名妇女还是转移安置中的“不稳定因素”:按照县人员转移要求,凡是不参加防汛的,都要确保安全转移。但出于各种担心,部分投亲靠友的妇女总会偷偷回家。

“干脆就让她们回来,也帮着巡巡村。”在第一次支部会议上,南义社区主任、临时党支部成员刘付云提出。“说得对,与其防着看着,不如把她们变成于我们工作有利的力量,成为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于是,他们喊来包括杨业珍在内的几名返家村妇商讨。一番坦诚沟通后,杨业珍等人爽快答应:“我们非常愿意配合党的工作,我们来喊人,保证完成任务!”

“在一线凝聚党员力量”

刘付云是和县公安局驻南义社区临时党支部吸纳的第一个“局外人”。“他是社区主任,有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是我们必须团结的力量!”洪金流说。

家住陈保子村的苗家兰今年74岁,因担心患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丈夫,转移到安置点的她很不配合,总是吵着回家。多次劝解无果,刘付云便跟临时党支部成员提议:“不如我们派车,送她丈夫过去看她,给她做工作。”

当天,临时党支部几名党员带上苗家兰的丈夫前去“探望”苗家兰。为让苗家兰安心,刘付云还将防汛抢险现场照片、丈夫巡堤照片、女子巡逻队喂养鸡鸭的照片打印出来一并带了过去。“老婆子,现在村里汛情控制住了,我每次上埂回来,他们都来给我做身体检查,我的药也都有人买,家里鸡鸭也有人喂,你只管安心住这儿。”丈夫指着照片一番“解释”,终于让苗家兰彻底放了心。

临时党支部第二个“局外人”,是“吵着”要留在防汛一线的老党员陈永贵。

“我有30多年党龄,防汛防了50年。虽然干不动,但我能从旁指导,村里人都知道我。”汛情发生后,南义社区76岁的老党员陈永贵找到党支部,主动申请要留在村里,巡堤查险。

每天,陈永贵都会挽起裤脚,戴着草帽,穿着胶靴在堤坝来回走上10多公里。“的确是‘老杆子’,2016年我们防汛,不懂的都得问他。”功桥镇副镇长、南义防汛指挥所所长骆启全说道,“哪个埂段容易发生什么样的险情,老人家了如指掌,我的很多理论都是跟他学的。”

7月28日上午10点,该镇幸福圩幸福闸出现管涌险情。“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出水,水带着泥浆往这边冲,如果不及时堵住漏子,很快就能把这坝子冲空,我赶紧让他们下去摸漏子,设外障,这边出水口有技术人员指导做内障、设养水盆。多少人过来帮忙,才把这个险给排了。”描述起排险时,陈永贵滔滔不绝,“一定把这里守好,不能再出危险。”

“哪里最危险,我们就去哪里”

转移群众、搬运物资、挑灯巡堤、查险排漏、应急值守,这是和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党员抗洪突击队16名党员入汛以来的所有工作。

“这半个多月以来,总共回家两次。今年为止在家呆的时间没超过15天。”从年初疫情起便“挑大梁”的和县刑侦大队队长高友兵笑言,“家人都习惯了。”

“哪里最危险,我们就去哪里。”7月14日,洪峰过境,乌江石跋河大堤汛情告急,该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紧急组建成党员抗洪突击队,与另几名应急队成员第一时间奔赴防汛一线,彻夜巡堤;7月16日,功桥牛屯河水位一路疯涨,他们又连夜转移圩区上千户村民,稍作休整继续巡堤查埂;7月19日深夜,大雨滂沱,善厚告急,连续奋战一周的队员们整装逆行,一夜苦战,直到险情排除,所有人的双脚都已发白……

“19号那天,我们从晚上9点半一直转移到第二天早上8点。”高友兵回忆。期间,皂角村的一位80多岁的大爷被困在家,已经瘫痪在床四年多,身边只有一名护工。高友兵立即向医院协调到担架,和队员们合力将老人抬出,趟过齐膝的洪水,把老人妥善送到安置点。当晚,他们或扶或背或扛,将4个自然村200多户群众全部转移。

安徽抗旱应急响应等级(防汛一线的红色)(2)

汛情发生后,县交通运输管理局及时组建防汛队伍,赴各镇巡堤查险,并开展公路水路保通、交通应急保障等工作。该局40名党员干部职工组成8支党员防汛突击队,与当地干部村民一起巡堤值守,全力以赴筑牢安全防线。

7月19日下午6点左右,该局党员防汛突击队队员郝扬在乌江黄坝段发现了几道纵向微小裂缝:“根据我们搞公路的经验,一般裂缝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龟纹裂缝三种,这种顺着江堤的纵向裂缝断断续续有20米,很可能预示着塌方。”发现后,郝杨立即上报,因担心赶不及,又拦下刚好路过的乘坐冲锋舟的当地领导说明情况。就在现场勘察时,原裂缝逐渐延伸,后发展为一次重大险情。由于上报及时,当地迅速调配来物资及抢险力量,为排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战斗堡垒移至防汛救灾一线。目前,该县已成立临时党支部218个,共在埂上设置418个值班点,组织党员群众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及时有效处置险情368处;紧急动员转移群众19464人,集中安置1805人。(通讯员郭彤彤濮仕文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常河)

责任编辑 孙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