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激素是真的吗(草莓有毒乌龙而已)(1)

最近,有关草莓农药残留的风波在不断发酵。先是有媒体报道“草莓有毒”,据悉记者在北京的农贸市场和超市购买的8份草莓均检测出含有百菌清和乙草胺两种农药,而乙草胺在某些国家被认为可能导致癌症。该报道一经播出,激起千层浪。虽然检测的草莓出产地是北京,但是“草莓有毒”的说法,还是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担心,各地的草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销。随后,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草莓市场展开抽检。检测结果显示,175个样本都没有检出乙草胺。

草莓中不可能出现乙草胺

虽然现在已经确凿证实草莓中无残留农药,很多专家也质疑为什么记者会在草莓中检出乙草胺超标。作为专业人士,我分析草莓中不可能出现乙草胺,理由如下:

1.乙草胺是一种芽前封闭除草剂,一般在作物出芽前使用,而且乙草胺的降解期很短,一般也就几天,到草莓成熟一般不会有很高残留。

2.乙草胺对草莓的苗有一定的伤害,如果用太多,也会杀死草莓的苗。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几乎不能使用太剂量,否则也会杀死草莓的苗、直接影响收成。

3.现在草莓的种植,大多数都是地面覆膜的,主要是怕草莓触地以后发生霉变,降低品质和产量。覆膜的另一个效果就是抑制杂草生长。基本上,膜下的杂草是无法生长的,几乎也不需要打除草剂。

那么乙草胺又是什么样的农药呢?经研究,乙草胺的大鼠经口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是2.148克/千克体重,和食盐(约3克/千克体重)几乎是一个水平。即使是按照检测的值最高值(0.367毫克/千克),要积累让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LD50剂量的乙草胺,需要351.2吨草莓。所以,我们基本不可能因为摄入的乙草胺而产生急性中毒。现在乙草胺的分级是“有致癌可能的暗示,但没有充分的研究证”。癌症研究的权威机构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NTP(国家毒物学研究项目)目前都没有将乙草胺列到可能的致癌物清单中。

媒体检测须加强科学性

近几年,媒体进行调查抽检的新闻越来越多,如马桶水菌落总数超标、食用冰菌落总数超标、鸭血中检出猪血成分等。但是,食品检测是一件科学的事情,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只看检测结果,却没有科学的解读,很容易对食品安全问题造成歪曲和错误认识。

在这次检测中,记者就随机选了8份草莓样品,这样的结果完全不具有统计学的代表性,并不能反映所有草莓的情况。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并报到时,最好能请权威的机构或部门或者专业人士进行解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再发布结果,也能促进监管部门的工作。如果没有审议,甚至试验设计和检测都出了问题,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消费者会质疑实验的结果和动机。

草莓既是大众喜爱的水果,又是季节性很强的水果,果农辛辛苦苦大半年,好不容易开始收获了,却可能被不负责任的报道打击得血本无归。建议建立一些联合体,如草莓联合体,在遇到信息不实的情况下与科学家联合,进行反击,既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又保护果农的利益。现在发表不实报道几乎没有成本,这也是不实报道大行其道的原因。相比大企业,果农没有应急公关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科学家应为他们撑腰,保护他们的利益。

文/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阮光锋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草莓激素是真的吗(草莓有毒乌龙而已)(2)

草莓激素是真的吗(草莓有毒乌龙而已)(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