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闽南自古礼俗众多,所以吃喝的机会也相对其他地区要来得多,有句俗语:“饭神福禄”,用闽南语讲,谐音是“蹦神福禄”,意思是托神明的福气才吃上好料,后来这句话引申到托某人的福气,才能吃喝或得到什么好处。咱不说闽南地区一年到头的各种节日与婚丧喜庆,免不了都要大吃大喝,单就每月初一十五、初二十六烧香祭拜观音菩萨与土地公,就都能托神明的福气,吃上好多祭品。

既然闽南地区吃喝成习,那自然也有吃喝的礼仪与禁忌,今天小编就谈一谈闽南人吃喝的禁忌。

闽南人吃喝的禁忌(闽南人吃喝的禁忌)(1)

一、吃完时饭碗不准留米粒。小孩吃完要是饭碗留有米粒,会受到长辈的指责,并吓唬他长大后脸会变成猫脸,或者吓唬他(她)以后会娶“猫某(麻脸妻)”,嫁“猫尪(夫)”。如果是大人或是客人,背后也会人被笑说:“歹款”、“歹看相”或“没教示”。

二、不能满斟茶酒。俗话说:“七分茶,八分酒”即斟茶只能七分满,酒为八分满。斟满易溢出,弄湿客人衣服,造成失礼。

三、非常忌讳把筷子插在白米饭中,因这与丧俗“拜脚尾饭”时,饭碗中插一双筷一样。

四、忌用筷子敲碗,因为只有乞丐才用筷子敲空碗挨家讨吃。

五、忌用长短筷,认为一长一短,意味着主客之中必有一个短命早逝。

六、忌用杂色筷,两双筷子一根各一种颜色,意味着家里人不和睦。

七、忌出现“截筷”,即在饭桌上,两人同时伸出筷子,形成交叉相截打架,造成尴尬不礼貌。

八、忌出现“泪筷”,即挟了一筷子连菜带汤,像泪水滴滴嗒嗒掉个不停,非常不雅,不懂礼貌。

九、忌用筷子指人,讲话不能舞动手中之筷,更不许用筷子指着别人,这是不尊重别人,极不礼貌的表现。

十、避免“迷筷”。筷子伸向菜盘,踌躇不决,不知夹取何物,故称“迷筷”。这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十一、不能舔筷。当众舔粘在筷子上的食物,有失文雅。

十二、不用推拉筷。为自己或让别人方便,用筷子推拉盘碗是不礼貌的举动。

十三、忌先动筷。宴席开始,作客不能先动筷,要等主人敬请或长者动筷后再动,否则也是无礼。

十四、忌用筷夹断寿面。寿面越长越好,意为长寿,夹断是不吉利的。

十五、喜庆忌用白筷,除象牙、银筷外,要用红筷,因办丧事用的是白筷。但对年逾八旬老者举办丧仪时,可以用红筷,而且常有人争相索取这种红筷,意为活人可托老人的福。

十六、忌六、九碗。餐桌上菜肴避免六碗或九碗,六碗被视为“活祭”或者死刑断头饭;九碗的“九”与“狗”的闽南语同音,成为吃“狗饭”,因而忌之。

十七、忌进餐中收拾碗筷。在客未离席前,决不能收拾碗筷盘碟,这是礼节。

十八、忌托碗底。端碗时,大拇指要搁在碗沿上,如把手指都托在碗底,将被斥为“乞丐相”。

十九、不许小孩食“腹里蛋”。认为吃鱼卵会笨,长大不会算数;吃鸡、鸭的腹里蛋会野蛮,不听话,难管教。

二十、不准小孩吃鸡爪。认为吃了写字,手会发抖,而大人吃鸡爪要一对,不然一人吃一只,以后会打架。如今已无此忌,因鸡爪已改称为“凤爪”,成为佳肴,吃多少随意。

二十一、吃鱼忌翻面。闽南渔民,出洋华侨、海上船员不少,最怕是翻船。吃鱼时,上面吃完,就夹掉鱼脊骨,再吃下面,不能把鱼翻身。他们怕“翻船”,就有了翻鱼身的禁忌。

二十二、忌把碗筷丢进海里。主要是渔民,谁把碗筷丢进海里,就是看不起渔家,不尊重渔业。

二十三、正月初一忌吃稀饭,恐全年出行常遇雨。

二十四、孕妇忌吃姜母和兔肉。认为吃姜母,婴儿会长出畸指;吃兔肉,婴儿会唇腭裂。

二十五、忌办喜事煮咸粥咸饭。历来办丧事煮咸粥咸饭,已成习俗。所以办喜事忌咸粥咸饭。反之,丧宴不出甜汤。

关注我的公众号:闽南文史爱好者

精彩内容

1.黑民俗——泉州的冥婚

2.【珍贵史料】民国末期,晋江县东石镇的各类械斗(一)

3.旧时泉州繁琐的过年习俗一览

4.旧时泉州一些特殊的食品——咸牛奶、脚目粿及其他

5.从3天香客8万人以上,看1947年晋江县东石白沙村镇江宫的大排场

6.泉州地区卷烟旧史

7.1911至于1938年的一些厦门老照片

8.80年代的安海照片。图一:安海柴油机厂。图二:安海竹器社。图三:安海工艺厂。

9.【闽南往事】晋江县内坑前宅张姓与磁灶大宅陈姓械斗风云

10.【闽南往事】内坑械斗血泪史之——砌坑、官桥塘上两村械斗缘起

11.20世纪30年代的泉州、漳州、厦门鼓浪屿及福州之图片视频

12.1947年,石狮城隍爷出巡镇压械斗记

13.【闽南普度旧闻】一只纸糊“普度马”卖5美金!看看1947年石狮镇的普度盛况

14.1947年安海龙山寺佛祖起驾往南海及返驾时的惊人盛况

15.【民国钩沉】记录安海水心亭一场破纪录的水陆法会

16.1932 年第12期《小世界:图画半月刊》 中的安海白塔和安平桥桥亭

17.【多图】80多年前的寻根之旅:1933年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参访泉州、厦门两地剪影

18.三十年代石狮市场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