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刘贞的追爱之路(姐姐有话说喜剧的功德)(1)

一台晚会里,我最愿意看的就是语言类节目。能逗人笑,是多厉害的聪明人才能办到的呀。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我们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笑,但真的能让我们畅快淋漓爆笑一场的节目,那是越来越少了。

当《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接档脱口秀大会上线,毫不意外,获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大伙期待新笑匠,像前辈笑星们一样,能把生活里那些尴尬辛酸的微妙瞬间,转化成舞台上的精妙表演。

我们需要有深度的喜剧人才,时代需要有质感的喜剧作品,我们多么需要一场畅快的欢笑啊。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组委会成员有马东,李诞,徐铮,黄渤等,都是喜剧领域有建树的人,比较意外的是名演员于和伟,不过从效果上看,他主要测评演技的圆润度,发言风格温暖轻松,和喜剧选秀节目的气质并不违和。

参赛的选手一介绍,很多都是从业十年以上的专业演员了,可你几乎没在大屏幕或热播剧上看到过他,和那些换双袜子都能上热搜的顶流差得很远,他们都还在化茧成蝶的过程中,等着一个跃起的机会。首先是,被看见。

面对这些还寂寂无名的同行和后辈,评委黄渤说了一句温暖的套话,有实力的人永远会发光的。我们都知道,这话也不全对,乌漆麻黑的夜里,好多星星嵌在天上。那么多发光的星星,我们也只记得昴星和参星,北斗和金星,肯定有更多比它们更努力的星星存在着,可是我们看不见。

刘贞的追爱之路(姐姐有话说喜剧的功德)(2)

这个节目因此而有了价值,很多优秀的演员,比如演默剧的王梓和演话剧的宗俊涛带着他们的作品《空手道高手》和《三毛保卫战》在这个平台上大放异彩,有了问询和搜索量。《这个杀手不大冷》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歌声动人演技精准的蒋龙和张弛。我觉得这是种诚恳的肯定和安慰,有实力的人,不该让他们孤独地发光,是该在更热闹的舞台上,更C位的地方,给他们一束光。

节目的另一个优点,就是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在主席团五位评委之间,利用剪辑制造矛盾。节目中有专家团队的身影,他们和观众坐在一起,马东称他们为专家观众。在评分机制里也没有礼遇这些专家。他们和普通观众一样,每人都只握有一票,这一票,不会因持有者的专业性或美誉度而溢价。

刘贞的追爱之路(姐姐有话说喜剧的功德)(3)

整场比赛平滑进行,唯一戏剧性的冲突发生在《三狗直播间》这个节目打分之后,专家观众对普通观众主导下的比赛结果,产生了某种审美上的反思。认为这种洒狗血无厘头的作品能获得现场多数观众的认可和投票,是不合理和待纠正的。因为在瞬间的喜剧效果消散后,这种观赏体验会演化成会无以言说的羞耻感。

什么样的节目更好笑,在雅俗共赏这个大原则下,民间和庙堂的标准似乎一直互有拮抗。专家的疑惑也很真诚。他似乎真的不太能和现场的青年观众共振。而观众们因这个节目发出的笑声,也不是空气罐头。弹幕上很多人在表达自己对喜剧的理解:我就觉得这个好笑啊,纯好笑还不行吗。在选秀节目里,平台的拔擢机制需不需要权威的一票否决,这几乎变成了民间和官方的拔河。这个平台到底要推介什么样的喜剧作品?观众到底怎么才能跟上专家的眼光?或者说,专家什么时候才能听到观众的心声?

面对这种学院派的婉约痛苦,马东的答复非常稳健,他说所以我们一人手里有一票,无论资深从业者,还是普通观众,每个人就都只有一票啊。这就是选择的意义。一人一票,能更诚恳地展现市场的真实口味。

这个回答里几乎有了禅意。做大饼可以有一套行业标准程序,可是架不住吃大饼的人就爱斜对面那家三扁四不圆随性加料的李姐火烧。交大博士几年前就写出了一本《相声公式》,两口子看上去都掌握搞笑的终极真理了,怎么还不如初中肄业的郭麒麟幽默松弛有人缘呢。

技巧也许是存在的。但技巧是不断翻新的,逻辑是重要的,但很多逻辑也是可以不断补强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好笑的事,放在现在你没准儿想哭。三年前好笑的梗,你没准儿现在听了都想吐。什么是好笑这件事,似乎不能量化管理,不能垄断释义。

教表演者什么是高级的笑剧大概有道理,可教观赏者如何在高级的地方笑出来,是不是有点悲哀。哀大于乐的世界上,能让你笑出来是多么宝贵的贡献啊。

好笑的东西有回味那就更好,高级的笑话越多人喜欢,说明这个世界的气质越优雅和越聪明。可在那之前,笑话首先不得好笑吗。一边听笑话,一边找印证。这是符合了哪条规律,所以好笑了。这是违反了哪个原则,所以不能好笑,得害臊了。这多累啊。

我觉得《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专注于呈现,对风格和内容都很宽容的节目。不拔高,不升华,不哭着寓教于乐。这个态度,就很幽默,很高级。能让一群辛苦打拼的人,周末心无旁骛地欢乐一两个钟头,这就是个大功德。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