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业余是说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院校,没有专业老师一对一的指导,完全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这个特点决定了业余练琴如果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比专业练琴付出的努力更大如果方法不对,就容易走弯路,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练琴不仅不能成为一项乐趣,而且变成了弃之可惜,拾之头疼的一件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练小提琴可以碎片化时间练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练小提琴可以碎片化时间练习(关于业余练习小提琴的几点思考)

练小提琴可以碎片化时间练习

所谓业余是说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院校,没有专业老师一对一的指导,完全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这个特点决定了业余练琴如果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比专业练琴付出的努力更大。如果方法不对,就容易走弯路,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练琴不仅不能成为一项乐趣,而且变成了弃之可惜,拾之头疼的一件事。

业余练琴怎样才能走上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良性轨道,怎样练琴才能锻炼我们思维的灵活性、肌体的柔韧性,拉出好听的声音,陶冶我们的艺术情操,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选对教材

业余练琴和专业练琴一样,必须要有合适的教材。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小提琴教学的书面教材和网上视频教学都很多,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做为业余爱好者往往不知如何下手。

我觉得做为业余爱好,如果年龄较大,有的退休后重又拾起,可以选择一些入门的基础教材,如国内的林耀基编的小提琴练习教程,张世祥编的小提琴初学100天,铃木小提琴教材前3册等。这些教材有音阶、练习曲、中外乐曲、动作示范图等,适合业余练琴使用。如果选好一种教材,由浅入深规范的去练习,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年龄较小或是年青人,那就选择专业通用教材,可从沃尔法特小提琴练习曲开始,然后练开塞,马扎斯,小顿特(作品37号),克莱采尔等。如果很规范的练到克莱采尔的水平,再配合相应水平的音阶和乐曲的练习,可以说你已经达到了专业的中级水平,在业余琴手中已经是佼佼者了。

练习练习曲,也要有一定的方法,业余练琴时间有限,不必每课都练。每课练习曲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可将同一种侧重点的练习曲抽出几课,按要求练精练透,比每课泛泛的练效果更好。

还可以选用国内小提琴十级考级教材,该教材是综合性的教材,每级都有相应的练习曲、音阶和乐曲,按照要求从一级开始规范的练习,如果很规范的练到五、六级,在业余琴手中就很不错了。

我从69年18岁开始拉琴,正值文革时期,文化萧条,基本靠自学。当时从专业剧团借来一本油印的沃尔法特60首小提琴练习曲,每课必练。练完沃尔法特,又借了一本开塞练习曲,想到还要长期练习,便索性买来曲谱纸,用两个月把36课全部抄了下来。练完开塞,又开始练马扎斯57课,练完马扎斯又练克莱采尔42课,有时练一课需一两个月时间。当然还要配合练习音阶如舍夫契克、陈又新、丁芷诺所编的音阶练习和中外乐曲如小品、协奏曲、奏鸣曲等。那时候缺少教材,没有录音设备,更没有网络,究竟拉的怎么样,全凭自己感觉,的确困难重重。况且这么多的练习曲,每课必练,现在想起来,不如按照不同的侧重点,精练若干首,比泛泛的练,也许收获更大。总之,如果没有对小提琴的痴迷和执着,是不可能坚持半个世纪之久的。可以说,练琴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现在练琴不必像我过去那个年代那么“刻苦”,必竟时代进步了,练琴的条件也今非昔比。可以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如请合格的专业老师做指导,观看网络教学视频等各种方法。

二、提高音乐辨别能力

业余练琴因为没有老师面对面的指导,很容易用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方法去练,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出要提高音乐辨别能力的原因。

有一句话说的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在业余练琴方面,可以说最好的老师是自己。因为你拉一首曲子,没有老师在跟前,究竟拉的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是没人告诉你的。同行或是一起练琴的朋友也不会轻易指出你的不足,只是赞美的多,批评的少。那么如何找出错误和不足,只能靠你自己。只有准确找出错误和不足,才能去改进,才能不断提高。

如何才能准确的找出错误和不足,这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音乐辨别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自己的老师。

有些业余练琴的琴友,练一首曲子,在音准、节奏、发音、运弓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但自己确认为拉的不错,听不出错误和不足,这就是缺乏音乐辨別能力所致。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音乐辨别能力呢?这个题目内容很多。比如,练一首曲子,应对照谱子,先看或听演奏家的视频录音,把这首曲子的旋律、快慢、强弱、节拍等熟记于心,就是我们常讲的“灌耳音”,乐曲的某个小节、某个乐句或乐段,它的强弱、快慢、运弓、揉弦等方面,看演奏家是怎么处理的,以便在自己练习的时候借鉴。看视频不仅要听,还要看演奏家的动作。看右手主要看持弓的手形和运弓的动作。要注意弓根换弓时的手指轻微的动作,运弓时的手腕动作,换弦时大臂和小臂的动作等。看左手主要看揉弦的动作,揉弦要看手指第一关节(指甲盖下面的关节)的动作,如何做到灵活柔软。看揉弦的方式是手臂、手腕还是手指的揉弦,看揉弦的幅度和频率怎样,自己如何参照改进揉弦。其次看左手的手形,如何抬指落指,如何换把等等。

然后你再练这首曲子,可以照着镜子,观察自己左右手的手形是否正确,持弓是否放松灵活,运弓是否走直,揉弦是否正确等。练好曲子后录成视频或录音,对比演奏家的视频和录音,再找出你的错误和不足,加以针对性的练习改进。这样年长日久,你一定会提高自己的音乐辨别能力,成为自己的好老师。

三、注重音乐的三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最主要的是音准、节奏和发音,因此要在这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音准是音乐的灵魂。为什么有的业余练琴的琴友听不出来自己拉的音准不准,即便感觉音不准,也不知是高还是低,有的音听起来似乎是准的,但不精准,听起来总不那么舒服好听,这主要是缺乏判断音准的能力所致。

如何提高判断音准的能力,可以用慢练的方法练习,录音后对比网络视频或录音,找出不准的音,再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去练习,力求达到精确的音准。

再就是多唱谱。唱不准说明你对这个音的音准概念模糊。尤其是半音和临时升降的音,要反复唱,只有唱准了,心里对这个音有了深刻的印象,练习时才能敏锐的觉查出这个音准不准。半音最不容易拉准,往往容易升半音升的不够,降半音降的不够,如何拉准半音,首先要找出它的位置。拉升半音时,先按上一音级,升半音的手指紧靠上一音级的手指;拉降半音时,先按下一音级,降半音的手指紧靠下一音级的手指。如拉#2手指紧靠3,拉b3手指紧靠2。只有这样,天长日久,就会逐渐的提高我们判断音准的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就象一个人,如果没有了骨骼,就不能走路。音乐如果没有了节奏,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音符,形不成优美的旋律。

节奏包括音的长短、强弱和快慢。我们业余练琴,往往缺乏音的强弱的概念,总认为声音拉的越大越好,尤其是参加乐队合奏时更是如此。什么时候应该强,什么时候应该弱,如何渐强和渐弱,概念不清晰。我以前也是如此,最早的一把琴是70年代初花26元买的,那时的琴音量小,共鸣差,练琴成了“锯琴”,结果养成了运弓用力压弦的习惯。养成一个错误的习惯,必须花很大的精力去纠正,这正是我们练琴要始终注意的问题。

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在他的《卡萨尔斯论演奏艺术》一书中说:“渐弱是音乐的生命”。人声由强到弱是个自然的现象,音乐亦然。我们仔细听音乐家的演唱或演奏,每个唱段或乐句、乐段,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都呈现一个渐弱的趋势,使得音乐听起来舒缓自然。这首先意识中要有渐弱的概念,然后在需要渐弱或结尾的地方,放慢弓速,减轻压力,使乐句、乐段和全曲呈现自然转换和自然结束的状态。

演奏一首乐曲,一定要注意乐谱中标示的强弱和快慢记号,背谱演奏更是如此。哪个小节或段落,需要渐强或渐弱,需要加快或减速,把这些都熟记于心,才能在演奏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演奏的平淡乏味,使演奏的强弱快慢富于变化对比,乐曲富于激情。我们在练琴时,时刻注意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就一定会有收获。

好的发音才能产生动听的音色。为什么我们听有的人演奏,或是自己演奏,在音准、节奏等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就是感觉不好听,问题就出在发音上。一首简单的小曲,音乐家拉出来那么动听悦耳,关键在于发音的技巧不同。

所以我们业余练琴一定要重视发音的练习,首先要有这种意识,以好听作为我们终身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曲目的难度。毕竟业余练琴不可能达到专业演奏家的水平,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能力水平之内,把一些比较简单的曲子拉规范,拉好听,就很不容易了。有的业余琴友,往往喜欢拉超出自己能力水平的高难度曲目,结果练琴如挣扎,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练习,收效甚微,问题很多,更谈不上好听了。练什么曲目,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水平,使自己的技术水平留有余地,拉起来才能游刃有余。拉什么曲目并不代表你的水平,而拉的好听才是你的水平。小提琴演奏家陈蓉晖专拉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你能说她水平不高吗?

关于如何练习发音,小提琴家加拉米安在他所著的《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一书中论述了发音的三个重要音素,即弓速、压力、发音点。当然要有好的发音,还包括左手的手形、按指、揉弦等等。关于如何练习发音,内容很多,暂不在此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