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们进入了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想要出行前观测一下天气,打开手机看一下天气就可以了,天气数据在手机上是实时更新的,而依次往前倒推,人们想要提前预知天气,必须要依靠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或者依靠收音机无线电,通过广播电台来知道天气情况。其实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就可以依靠原始的气象观测站,由专门的气象员大体的观测天气,据说当时观测员每四个小时就要观测云层的变化,来预测接下来的天气如何,既辛苦且准确率又没有现在这么高。

这就是人类近代预测天气的发展史,但如果再回到更早以前,古人如何预测天气呢?

其实最早关于天气预测还得从《易经》说起,在这其中使用八卦来演绎八相,包括天、泽、火、雷、风、水、山、地。通过这些方位的组合,然后得出可能性的气候,但这种组合不确定性太大,而且就好像算命一样。或许与某些经验推测不谋而合,不过这的确是有据可查的最古老最朴素的天气预测方式。

古代是通过什么预测天气(卫星的古人是如何预测天气的呢)(1)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也总结出各种各样的预测方式。

1、结合节气: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再根据自己天气变化的一些经验,然后总结起来一定的天气变化规律。比如:“疙瘩云,晒死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一些就类似于天气预报的谚语。

2、动物的感觉系统相当敏锐,古人便根据动物的行为表现,来预测天气了。比如,燕子低飞、青蛙鸣叫、蚂蚁搬家、蚯蚓出洞则都是下雨的前兆;早晨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这是因为天气晴朗时早上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

3、古人还根据云层的形状、薄厚、颜色和变化,总结出了一系列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比如“天上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城堡云和刚才说的炮车云形状类似,都可以产生雷阵雨。

古代的天气预报尽管没有现代天气预报那么科学准确,但还是有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现代气象学奠定了基础。到了现代,科学越来越发达,精确度越来越高,依靠现在的科技,可以很精准地预测天气的变化,那么具体又是怎样来预测的呢?

古代是通过什么预测天气(卫星的古人是如何预测天气的呢)(2)

到了现代,对于气象数据的积累不是单纯地利用感性的感觉和表面现象,而是利用气象站的设备来记录数据,并加以积累,气象数据积累得越多,天气预报就越准确。

另外,我们还发射了很多的气象卫星,可以通过遥感资料,特别是卫星云图等,最后,对于海量的天气数据,需要利用超级计算机将地面,雷达,卫星等仪器所测出来的湿度、温度、气压和风速、风向这些数据进行推演,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大气运动规律,要分析不同云层带来的影响,预报专家用天气学,动力学,热力学等进行数据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天气预报情况。

古代是通过什么预测天气(卫星的古人是如何预测天气的呢)(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