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1)

明朝的部分皇帝

在历史上,明朝的那些皇帝大多数都是引人争议的,比如当了俘虏的明英宗、自封大将军的明武宗、痴迷炼丹的嘉靖帝和沉溺木匠活的明嬉宗等等,这也使得很多朋友通常喜欢用一句“明朝皇帝多奇葩”来调侃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

这样的调侃虽然在某一种程度上只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直观表述,并一定深刻和精准,但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明朝的帝王在很多行事逻辑上确实经常会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冒出来。如末代皇帝崇祯在刚被金兵围城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杀害了当时的大明重将袁崇焕,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所以让世人对崇祯的行为大呼不解。

但事实上,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复杂的问题!崇祯不管不顾地杀害袁崇焕,实际上是一种人性的反噬,它虽不合理,但也不罕见。它和赵王迁杀害李牧、宋高宗杀害岳飞、明英宗杀害于谦,其实在逻辑上和心态上基本上是相似的。

明朝的江山从洪武帝朱元璋建立之初,就充满着对权力的不自信,充满着对文武大臣的提防,所以,整个明朝是封建帝王对权力的控制欲达到顶峰的朝代。所以,明朝从一开始就不设丞相、不许宦官参政、提防武将集团。但很多事情往往过犹不及,大明王朝越玩越崩,丞相被内阁变相代替了,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武将集团失去了为国靖边的终极信仰,大明王朝想要抓住的东西一样都没有抓住。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2)

崇祯皇帝

到了崇祯一朝,其实大明朝已经千疮百孔了,外有金兵犯境、内有盗贼四起;政治上文宦之争愈演愈烈,经济上天灾人祸此起彼伏,大明王朝摇摇欲坠。

崇祯是一个热血青年,非常有想法,他渴望自己能拨乱反正,能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再次把他们老朱家的江山再次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所以,他勤于政事、艰苦朴素,清除阉党、启用新人,按照正常的逻辑,崇祯这种奋发图强的作为不应该成为一个亡国之君的,但为什么大明朝偏偏就亡在他手里呢?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切从他杀袁崇焕的逻辑就可以看出了。崇祯只是一个帝国的裱糊匠,哪里漏风补哪里,今天补了明天就要看到效果,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便会恼羞成怒、甚至疯狂报复。

可以说,崇祯杀袁崇焕一事,淋漓尽致地暴露了一个外强中干的当权者内心的脆弱,以及人性的丑陋。

只是对于袁崇焕的死,我内心之中的难以释怀,更多是因为大明朝的最终结局,而非出于袁崇焕本身的惋惜。袁崇焕的死在封建时代的专制政治下,几乎是一个定局;即便把他放到当下更加开明的职场环境下,他也是大概率难得善终的!

那么,崇祯到底为什么会在用人之际选择不顾后果地杀掉袁崇焕呢?恰如陈寅恪先生所说,读历史就是要读懂历史人物背后选择的合理性,崇祯的选择在人性上和基于他的性格逻辑上,其实是大概率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读懂它的现实借鉴意义!

袁崇焕走偏了的几步“棋”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3)

俗话说:世事如棋局局新。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一步一步的选择与决定组成的棋而构成的。每个人的落子和布局没有绝对的好坏,但是最终的效果往往会因人而异。袁崇焕的人生在大多数人眼中或许是一个思虑缜密、步步为赢的,但是作为一个身处于政治漩涡之中的核心人物,他的一些选择和“进取”还是有待商榷的。

这里先普及一个思想!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鼓励只需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坚持做自己,就会善始善终。但事实上,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客观而又复杂的环境之中的,光平衡自己内心的声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与外部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统一,再去缓慢地释放自我。

袁崇焕在这一方面显然是做得不太好的。一个玩游戏的人,最怕的就是老是按自己的想法去评判输赢;一个替人打工的人,最怕的就是把自己的欲望凌驾于公司的实际之上。袁崇焕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

袁崇焕的自我,最终把他推向了死亡的深渊。其死亡的引线主要有以下几点: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4)

袁崇焕弃文从武

1、弃文从武、急功近利

袁崇焕不仅是一个读书人,还是一个学有所成的读书人,因为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考上了许多读书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进士。万历四十七年,刚考上进士的袁崇焕,就被任命为福建的知县,算是顺风顺水的人生逆袭了。原本袁崇焕要是这么稳打稳扎地发展下去,一定会有一个相对平稳和辉煌的前提在某个拐角点等待着他。

但是,袁崇焕显然不甘心做一个吟风弄月的文官,他在通过科举解决了自己的仕途敲门砖问题之后,便开始大力去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了。就好像今天很多年轻人,通过上班解决自己的基本生活问题后,便全心全意去打造自己的核心业余爱好一样。这原本没有错,谁的生活没有点业余爱好,谁不需要拓宽一下生活的宽度?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一定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主次不分。

袁崇焕虽是文官出身,但是特别热衷于当时热门专业——军事。他一有机会便会找一些专业人士探讨军事,军事形势、战事进展、军旅状态、军事策略等无所不谈,一来二去,袁崇焕也逐渐成为了业余选手之中的军事专家了。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5)

影视剧中的袁崇焕

但是,兴趣爱好这玩意,往往有时候是足以把一个人带偏的,尤其是某个人觉得自己在其兴趣爱好上颇有能力时,通常他都会萌生一种用兴趣替代职业的想法。毕竟,都是工作,还不如干点自己觉得带劲的,自己喜欢的。

袁崇焕显然也是中了军事的毒,他觉得自己满腹良策,若没有一展拳脚的舞台,整天只能纸上谈兵的话,那将是对人生和理想最大的辜负。

很多朋友又会觉得袁崇焕这种纯粹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错,咱们爱好一个东西,不就是为了在这个领域证明自己吗?我不反驳,但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很多行业,尤其是在封建政治中,有三个字“混圈子”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当时的明朝,宦官集团、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这几股不同形态的政治势力,彼此之间完全不太友好。袁崇焕急于跳出原有的赛道,想要跑到武将的舞台上去表演一下,其实是一种政治大忌。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6)

关宁铁骑

天启二年,袁崇焕入京面见朱由校,这是例行的进京面圣考核,也就是回京述职的意思。正常流程走完之后,袁崇焕开始抓住机会对朱由校大谈特谈他的军事见解,这很是吸引朱由校。因为朱由校虽然喜欢做木匠活,但是外面那帮金兵天天在北面骚扰大明边境,这种严峻形势他还是基本知道的,有谁能帮他拍死那只大苍蝇,他自然求之不得了,毕竟在宫里做木工时也会安心许多。

被袁崇焕成功说服的朱由校,二话不说,直接破格提拔袁崇焕到兵部当差。袁崇焕算是成功跳槽到了自己所喜爱的武将行业了,但此时他毕竟只是一个刚刚入行的小喽啰,资历浅、战功无,人微言轻,基本上也只能暂时打打酱油。

但幸福有时候就是来得那么突然,恰如你想瞌睡的时候,就有人给你递过来一个枕头!不久,广宁被后金攻下,朝廷觉得山海关不容有失,必须要选派一个有能力、靠得住的人去坐镇。

袁崇焕自然不愿意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了成功上位,他也算是拼,独自一人前往关外,考察作战地形,拟定作战方案。这样一兜一转回来之后,袁崇焕因为提前进行过实地考察,所以在竞聘的时候,总能因地制宜地提出一些独到的看法,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山海关的主将。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7)

文武双全的童话不太美丽

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一路奔跑,到达了我们梦寐以求的位置时,却经常会发现,我们坐在那个陌生的位置上,看到的风景也通常不是我们曾经所设想的。袁崇焕成为山海关主将之后,很快就发现自己在热血沙场的领域之中并没有那么容易站稳脚跟。

当时朝廷拨给了他二十万两白银,让他自行征集兵马,但他还是归辽东经略使王在晋节制。而且,袁崇焕在军队序列之中从来没有证明过自己,威望也明显不足,很难真正让下面的人心服口服。

袁崇焕为了树立自己的军威,也一直在寻求机会。好在,这次他依然没有等太久。

一次,王在晋要求袁崇焕前去安置位于辽东的失业人员。袁崇焕立马连夜出发,赶在天亮前到达了辽东的城中。这件事让广大将士们觉得袁崇焕是个真爷们,使得他的声望渐浓。因为山海关内外在古代晚上,那可是真正的豺狼出没,一般人是绝对不敢夜间穿行的,袁崇焕来这么一出,自然很容易得到热血战士们的认同的。

自此,袁崇焕算是慢慢在军中立住了脚。可是,这对心想事成的袁崇焕来说,依然是一着不太理智的棋,是一次后患无穷的选择。因为他选择的路越来越险、越来越窄。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8)

电视剧《袁崇焕》剧照

2、巴结阉党、乱许承诺

从上可以看出,袁崇焕从一介小文官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大武将,说明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一个人的位置越来越高,往往并不是一个好事,因为你的位置越高,你的重要性就越大,你身上的利益相关性也就越广,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你需要依附的东西也就会越敏感,每一步都可能成为致命错误。

袁崇焕在军中站稳脚跟之后,他就不得不去面对自己所必须承受的压力和代价。众所周知,军事其实不仅仅是简单的打仗,它背后需要政治支持,需要经济支撑,需要后勤供给,它得烧钱、得有人、得保证后方稳定,它是一个源源不断的输出过程,你不能干一仗就没子弹了,累两天就没力气了,死两个兵就部队减员了。归根到底,你得朝中有人支持。

袁崇焕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要想实现自己的军事抱负,必须得在朝堂之上抱一根大腿,还必须要是最粗的那一种。大家想想,明末在崇祯干掉魏忠贤之前,最初的政治大腿是谁?无疑就是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9)

魏忠贤

所以,袁崇焕果断地向魏忠贤那粗壮的大腿伸出了热情的拥抱!他经常给天启皇帝上奏折,主要就是夸魏忠贤。事实上袁崇焕也知道他上的奏折一般都是魏忠贤先看,天启帝除了对木匠活感兴趣,对奏折委实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他这一招马屁真是拍得很精准啦!

天启七年,袁崇焕再次上书,请求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供其他人参拜。为了区分其他为魏忠贤造生祠的人,袁崇焕再次发扬他科班出身的进士的优势,苦心孤诣地写了一篇赞词,大意是:东厂魏忠贤对社稷有功,这是海内外百姓都达成共识的一件事,他的功绩可以雕刻在石头上,留至后世;他任用刘应乾、陶文、纪用等人,都是抵御后金的能将。因为魏忠贤的治理,朝廷大臣不敢有贪污的,大臣们做事也更讲究实事求是。所以,魏忠贤的功劳,几乎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这样一来,袁崇焕的马屁就显得高级多了,魏忠贤也显得十分受用。所以,魏忠贤在世的时候,袁崇焕的政治环境确实相对宽松。只不过,这一切都会成为秋后算账的引子。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10)

崇祯是个极其复杂敏感的人

后来,崇祯继位,显然袁崇焕不太了解他这位新主子。崇祯这个人是典型的心急又想吃热豆腐,关键你还不能烫他的嘴。

崇祯想扭转大明朝萎靡不振的局势,对内,他认为是魏忠贤专权所致,所以不顾哥哥的临终嘱托,硬是手起刀落地把魏忠贤给清理的得干干净净;对外,他认为后金必须要彻底驱除,所以他继续重用在平辽事情上颇有建树的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一次,袁崇焕回京上疏陈述兵事。崇祯帝亲自召见他,询问平复辽东之策。袁崇焕回答:“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

崇祯帝很高兴,说:“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

这话一传出去,当时就有很多文武大臣提醒崇祯,袁崇焕这小子绝对在吹牛,他在欺骗皇上,五年平辽是不可能的。

崇祯表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帮庸人就是喜欢嫉妒能人,表示全力支持袁崇焕,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连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也都给袁崇焕。

看似袁崇焕圣眷正浓,实则危机四伏。一般情况下,一个属下若是给领导过高的心理期待,那简直就是在给自己挖坑,你达到了他的心理预期,你会被过河拆桥;你若没有达到他的心理预期,你会遭到加倍的恼羞成怒的报复。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11)

崇祯是一个多疑的人

3、擅杀大将、私自议和

在封建历史的政治中,几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那就是领导交给你一人之下的生杀大权时,其实并不是让你无所掣肘、随心所欲地诛杀异己,相反,他的潜台词都是希望你越是拥有这种超级权力,越是要慎重地使用它,或者不使用它。

袁崇焕得到了崇祯的尚方宝剑之后,为了完成自己在崇祯面前夸下的海口,显然有些时候就真的把自己当成崇祯的代言人,做事开始不注意分寸了。

第一件事自然是他私自杀死皮岛大将毛文龙的事情。毛文龙是皮岛总兵,是一品文官,而且人家功勋卓著,曾活捉过皇太极的大舅子。战略意义也十分重大,经常从战略后方偷袭牵制金兵,使得其首尾不能兼顾。关键是人家是明朝自主创业的典范,不问朝廷要军饷,自己招兵买马、自己搞海外贸易创收,还能反哺朝廷。这样一个一专多能的多功能战将,居然被袁崇焕设计斩杀了。你说袁崇焕是不是有点飘了。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12)

杀毛文龙是袁崇焕的一个昏招

第二件事就是袁崇焕被崇祯锒铛下狱之后,金兵方面传出来的书信,说袁崇焕私下里与他们协商议和。这件事大概率也不是什么子虚乌有的事,毕竟那白纸黑字没那么容易伪造。但议和这个事情本身是可大可小的,它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这是一种常见的外交手段。

当时的金兵前面被袁崇焕的坚壁清野挡住了去路,后面有毛文龙的皮岛牵制,所以那么多年,寸土未得,只拼了个两败俱伤,从战略意义上来讲,这种消耗战并不符合他们的战略利益,所以他们是有议和意愿的。从袁崇焕的角度来说,他当时也只是把金兵挡在山海关外,要真把部队拉出去和金兵搞野战,他也是丝毫没有把握的,也陷入战略僵持的局面。要平辽,实际上也只能通过外交方式。

所以说,袁崇焕和金兵议和其实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但是,这特么是军国大事,袁崇焕居然不先请示崇祯,这就太不合适了,你还真想先斩后奏,或者等生米煮成熟饭之后,独占大功?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13)

袁崇焕其实不太懂政治

私下议和的事情被捅出来之后,满朝文武基本上都是落井下石之辈,鲜有仗义执言之辈,可见,袁崇焕在朝中的人脉基础有多差?

崇祯一想,合着这么多年,我倾尽家产让你袁崇焕去建功立业,结果你一直在把我当猴耍?所以你是真的在议和,还是通敌,那都不重要了,我受够你了,你去死吧!

总之,袁崇焕之所以最后被崇祯处以凌迟,大致的原因就是上面这些。既不简单,也不复杂!下面我会就人性逻辑进行环环相扣的分析,看看袁崇焕的事情究竟应该给我们敲响什么样的警钟。

崇祯杀袁崇焕的逻辑分析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14)

袁崇焕的死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总所周知,杀了袁崇焕的崇祯最后也成了亡国之君,在煤山上吊之前,他一定也感到十分的不甘和疑惑,自己宵衣旰食、勤政节俭,为什么会落得个亡国的下场?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崇祯绝对算不上什么荒淫无度、不问政事的昏君,至少在理想与勇气上,他比他的哥哥、父亲等都是要强许多的。但是,他最可怜也是最可悲的是,他不光没有具备一个当明君的能力,也没有具备一个当明君的胸怀。始终在人性的狭隘漩涡之中纠缠、怀疑、敏感、愤怒。

他杀袁崇焕的潜在逻辑,其实都是人性的折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15)

崇祯不自信,又怎么会相信别人?

1、什么样的领导是自信的?

崇祯显然是一个极不自信的人。但这种领导往往却只会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情绪,哪怕自己的判断是狭隘的,哪怕自己的情绪是冲动的。

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真正地做到自信,他基本上是不可能相信别人的。面对这种领导的信任,大家一定要慎言慎行。因为这种信任在某种程度上会助推你的事业发展,但是也随时会失控地成为你的夺命符。

所以,一个下属切记,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有两把刷子或者有点业绩,就一定要争取到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还要先判断一下这个领导他是不是一个真正自信的人,能不能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买单。

崇祯极其不自信,一来是因为他的执政经验太少,能力也有限。自信这玩意,说穿了,背后要靠绝对实力支撑。李世民敢于自信地把手下功臣挂到凌烟阁,而不怕他们功高震主,那是因为李世民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他才是真正的军魂;赵匡胤敢于自信地端起酒杯,就让手下那些功勋将领乖乖交出军权,那是因为他一直呆在行伍之间,他本身就是百战将军,他能让手下那帮将领俯首帖耳。崇祯虽然天生贵胄,但是从来没有证明过自己,他的阅历和经验都跟不上他的节奏。

他是典型的急性子,看到哪里不合理,就想着动刀子,总是幻想着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怕夜长梦多,想急于求成。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16)

崇祯是喜欢迁怒于人的

真正自信的领导,他一定是气度恢弘、举重若轻的。他会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无比正确的,而不会被外界的声音轻易改变,也不会轻易被一些表象所左右。

崇祯上位后,由于眼见魏忠贤阉党对大明政局的伤害,所以他迫不及待地对阉党连根拔起,甚至都没有考虑过这么急切地打破原有政治平衡的后果是什么?由于袁崇焕信誓旦旦地对他说五年可以平辽,他便掏心掏肺地相信了,啥都交给袁崇焕,事实上他都没有想过这个目标的可行性和即将要付出的代价;当所有的人对那个让他失望的袁崇焕落井下石时,他也根本不愿意去分析利弊,直接就把袁崇焕处以极刑。

崇祯是一个极度不自信的人,所以极度依赖于他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顺之则心花怒放,逆之则雷霆大怒,如此以来,享尽崇祯信任与厚爱的袁崇焕,最后却让满怀希望的崇祯感受到敌人兵临城下的恐慌,他是难逃一死的。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17)

崇祯很努力,但是不明智

2、什么样的领导是明智的?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也会说出“领导英明”这样一句话。但是,残酷的现实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往往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英明,他们绝大多数只是站在什么山头说什么话!

崇祯是否真的曾经喜欢过袁崇焕,我想是一定的,但我觉得那也只是取得宁锦大捷和宁远大捷的袁崇焕,是那个让金兵铁骑寸步难前的袁崇焕。

所以很多人认为,崇祯能够在袁崇焕已有抱大腿于魏忠贤的劣迹之后,依然全心全意地支持袁崇焕,算得上是一个明智的人。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18)

崇祯是一个很容易情绪化的人

一个明智的领导,绝对不能是一个动不动就为爱鼓掌的人,因为你身为领导,你得兼顾全局,得保持理性,平衡大局。他因为想要表达对袁崇焕的信任,不顾总体的战略形势,把整个辽东战局的生死大权全部交给袁崇焕,导致袁崇焕最后有恃无恐地杀掉毛文龙,这就是极为不智的。毛文龙这样一个人,白手起家,屡立战功,想都不要想,背后肯定有很多不符合规矩的操作,否则他哪来的人马和资本?这种人山高皇帝远,你得想方设法去拉拢他,让他和袁崇焕相互牵制、共同监督才行呀!结果你把尚方宝剑交给袁崇焕,跟他说,谁不服你就干掉谁,这不是把毛文龙往死路上逼吗?不是在自毁长城吗?

一个明智的领导,一定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袁崇焕后来的一系列擅作主张无疑是让崇祯很生气的,但是,这样的袁崇焕也是你崇祯惯出来的,何况他现在还是有用之身,既然他都已经这样了,该忍的时候还是得忍,因为日子还得过呀!结果,后金的部队刚一撤退,他就把袁崇焕抓入大牢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纯粹在发泄情绪。你作为一国之君,你要真想袁崇焕死,你还差以后没有机会?你这么急切地做了这种过河拆桥的事,事实上是很容易让其他人跟着寒心的。

崇祯的不明智简直就是随处可见的,这也导致他在想杀袁崇焕的时候,根本都顾不上要踩一下刹车,要转一点点弯,简单而又粗暴!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19)

崇祯至死也没有想明白自己的问题

3、什么样的领导是豁达的?

崇祯为什么会杀掉崇祯这个有功之臣?很多人其实并不理解!表面上看,是袁崇焕作得有点过头了,但其实跟崇祯的格局不大、内心不够豁达,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领导都喜欢把“结果导向”挂在嘴边,这句话其实并没有错,因为领导不管你说得有多么天花乱坠,干得有多么风风火火,他最后是要看到成绩的。因为成绩才是最符合他最后的利益的。

但是,豁达的领导他是明白“路要一步一步走的”这个道理的,他是懂得和现实和解的。袁崇焕说好的五年平辽固然没有达到崇祯的预期,但是,如果换一个人,结果会不会更好呢?袁崇焕固然在辽东防务上耗费了大明大量的财力,但是,如果不去经营辽东战局,大明的局面会不会更美好呢?袁崇焕私下和后金议和,固然让你崇祯感到愤怒和不满,但是你要想一想,议和是否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呢?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20)

崇祯的问题,大多数领导身上都有

豁达的领导会在自己即使遭遇一些不满的情况下,依然会理性地尊重现实,接受现实,给自己一点空间,同时也是给别人一点空间。袁崇焕吹牛说自己五年平辽又没达到预期,但是,现在不是五年未到吗?再等一等又如何,你把他杀了,不就前功尽弃了?别人说袁崇焕勾结后金,你就气急败坏,你觉得可能吗?袁崇焕可是一炮干死努尔哈赤的人,后金人就这么容易忘记仇恨?

崇祯的骨子里充满着,你若让我不满意,我就让你后悔莫及,这种简单的报复逻辑,显得十分的豁达。

综上所述,崇祯杀害李牧的逻辑其实是简单而又丑陋的。愤怒暴躁、极不自信、刻薄寡恩、急于求成等等人性的缺点被崇祯串联成了他杀害崇祯的必然逻辑。

袁崇焕悲剧的反思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21)

袁崇焕留下关宁铁骑后来成了吴三桂的王牌力量

袁崇焕的前半程走得顺风顺水,最后却戛然而止,以一个大大的悲剧收尾。具体过程前面已经说得八九不离十了。但是若要集中笔力在袁崇焕本人的身上,依然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

1、选错了路。袁崇焕生在一个武将凋零的时代,因为自己爱好军事,从而过于迷信自己的才能,总是渴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个力挽狂澜的人。但其实,当时的大明朝的辽东战局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袁崇焕并没有真正弄清楚问题的本质,就凭着一腔热血当起了急先锋,基本上可以说是选择了一条错路。

当然,有些人会反驳,凭什么袁崇焕就不能跟着自己的爱好走,就不能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勇于追逐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是理想之所以那么美,那么有吸引力,一定是在于他的可行性,实现不了的理想都是幻想。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爱好和职业、把梦想和特长分清楚。

事实上,当袁崇焕选择到沙场上去证明自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只没有选择、只能一步步向前冲的鸟,直到被折断翅膀。他得冒险去立威、得奉承魏忠贤以争取支持、得讨好甚至欺骗崇祯以获取信任、得杀掉毛文龙来兼并人马与军饷,他的每一步都在靠近雪崩。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22)

袁崇焕雕像

2、用错方式。我们常说人的一生,要想做一点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往往是很难的,要么有能力没机会,要么有机会没能力。理想的魅力总是撩拨的我们内心急不可耐,最终让我们不顾一切地往前冲。袁崇焕便是如此,你想要驰骋沙场,但不一定要把辽东战局变成你一个人的独舞,你得拉拢别人来一起成就你的梦想,但也不能为了这个舞台不折手段。投靠魏忠贤尚且好说,但是许下五年平辽的诺言、擅自杀害毛文龙、私下与金兵议和,这几件事都是十足的昏招。领导他怕你吹牛吗?只要你吹的牛没实现,他分分钟可以找你算账!领导他真的喜欢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擅自杀人吗?他恨不得这种大事都是出自他的批示!领导他真的喜欢你自作主张吗?他要的不是你认为的正解,而是正解和决定必须要从他嘴里宣布。

3、所遇非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当同怀以视之。古人为什么会把知己看得这么重?这是有道理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得不到他人认可的才华只能变成孤芳自赏的孤独,甚至悲剧。假设袁崇焕遇到的是朱棣那样的开拓之君,他不会是这样的结局的。人最怕的是,生活在一群小人之中,还总是喜欢直来直去。袁崇焕上面是一个并不自信也不真正相信的皇帝,周围是一群等着看他笑话的同僚,他的每一个举动事实上都被别人拿着放大镜在聚焦,就等你袁崇焕头脑一热,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果不其然,袁崇焕把握得并不好。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23)

袁崇焕画像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说,袁崇焕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或者一个纯粹的人,他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出来的小心眼还是很多的。比如给魏忠贤建生祠、拉拢毛文龙无效之后悍然杀之等等,都足以证明他并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但相对于他对于整个大明王朝的功劳和作用来说,最后以那样一种凄惨的方式收场,却无疑是让人唏嘘与感叹的。

最后,我把崇祯杀李牧的悲剧反思总结到我们现实生活之中来,我们一定要明白以下几个至关重要但又显而易见的道理:

1、永远不要过于迷信自己的业余爱好,除非你已经反复验证过自己的能力,有保底的基础。生活之中,有很多人今天喜欢烹饪,就削尖脑袋不要工作去学厨师;明天喜欢写作,就反复跳槽去当个前途未卜的写手……这些都是要慎重的,本职工作是生活的基础,兴趣爱好只是生活的延伸。

袁崇焕向崇祯要的什么宝贵东西(为什么崇祯还要杀掉袁崇焕)(24)

袁崇焕公园的雕塑

2、永远不要轻易对领导许下承诺。即便有时候领导需要你一个准确的答复,也尽量保守谨慎一点去回答。有很多人,总是觉得承诺能给别人信心,能帮自己赢来机会。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承诺很多时候就像一个泡沫,吹得过大,破得越早。把领导的泡沫吹破了,那所有的责任都只能你自己去承担。

3、永远不要简单地以为干掉战友是强大自己的好选择。袁崇焕以为干掉毛文龙,他的实力 就能进一步加强了。在现实生活之中,也有很多人以为把自己的同事踩在脚底下,自己就能得到更好的升迁。这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人在做、天在看,你的所作所为一旦被别人当作标签贴在你的身上,你就随时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怀着比较低沉的心情,写了这一万字。其实,更多的是希望读者朋友通过崇祯杀害袁崇焕这一事件,找到一个历史窗口,却梳理历史背后的人性逻辑。它的思考不仅于此,也不限于此,若是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很多诸如此类的历史画面皆会栩栩如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