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被谁抓(方腊是被谁所擒)(1)

方腊是被谁所擒?不是鲁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这位名将

文/老张在路上

在电视连续剧中,无论是1997年老版的《水浒传》还是2010年新版的《水浒传》,擒方腊一节,都是采用了“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桥段。事实上,这个桥段,和真实的历史并不相符。而即便是按照《水浒传》书中所写,擒方腊的也是鲁智深,并不是武松。

“武松独臂擒方腊”,只是由于影视剧及各个版本“民间故事”的流传度极为广泛,在民间造成了极大程度的误导,致使许多没有看过原著的人认为方腊确是被武松所擒。

方腊被谁抓(方腊是被谁所擒)(2)

《水浒传》中是谁擒住方腊的呢? 是鲁智深。

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扒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拿了方腊,带到草庵中,取了些饭吃,正解出山来。却好迎着搜山的军健,一同帮住,擒捉方腊,来见宋先锋。宋江见拿得方腊,大喜。便问道:“吾师,你却如何正等得这贼首着?”鲁智深道:“洒家自从在乌龙岭上万松林里厮杀,追赶夏侯成入深山里去。被洒家杀了。贪战贼兵,直赶入乱山深处,迷踪失迳,迤随路寻去。正到旷野琳琅山内,忽遇一个老僧,引领洒家到此处茅庵中。嘱付道:‘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间等候。但见个长大汉从松林深处来,你便捉住。’夜来望见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知此间山径路数是何处。今早正见这贼爬过山来。因此,俺一禅杖打翻,就捉来绑了。不想正是方腊。”

方腊被谁抓(方腊是被谁所擒)(3)

《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的第九十回中,智真长老为鲁智深作了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也证明了这一点。

武松这时在哪里呢? 从征方腊的最后一段战役来看,写武松是这样写的:

宋江便领起军兵,从里面杀出去时,早望见鲁智深、武松一路杀来,正与郑彪交手。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却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断,却夺得他那口混元剑。武松醒来,看见左臂已折,伶仃将断,一发自把戒刀割断了。宋江先叫军校扶送回寨将息。鲁智深却杀入后阵去

方腊被谁抓(方腊是被谁所擒)(4)

由于武松与包道乙作战被砍断左臂而受伤,所以没有出现在第一百十八回的作战当中。

比较早的提到“武松单臂擒方腊”是清末蔡东藩先生所作的“历朝通俗演义”的“宋史演义”,非常的详细,并说明可能的由来:

方七佛忙下城巡逻。城上守御顿疏,那梁山部中的武松、李逵等人,便架梯登城,守贼纷纷逃窜。王禀亦督众随入,杀毙贼众无数。方七佛料不能支,开了南门,向西逸去。武松见七佛窜出,飞步追赶,也不及招呼同党,只是大胆驰行。七佛手下尚有数十骑,回顾背后有人追来,欺他孑身孤影,便回马与战。武松虽然力大,究竟双手不敌四拳,斗了片刻,左臂忽被砍断,险些儿晕倒地上。七佛跳下了马,招呼从贼,来取武松性命,忽劈面一阵阴风,吹得头眩目迷,竟致倒地。可巧张横等也己赶到,你刀我斧,杀死七佛从骑。武松见有帮手,精神陡振,即将七佛揿住,张横忙替他反缚,牵押而归。俗称武松独手擒方腊,想即由此误传。

方腊被谁抓(方腊是被谁所擒)(5)

原来在《水浒传》里武松单臂擒的是方七佛。

鲁迅在《谈金圣叹》一文中说:“所以《水浒传》纵然成了断尾巴蜻蜓,乡下人却还要看《武松独手擒方腊》这些戏。”这说明,清末民初,江浙一带,《武松独手擒方腊》的戏很受欢迎。虽然金圣汉腰斩了《水浒传》,但武松依然是擒方腊的主人公。

方腊被谁抓(方腊是被谁所擒)(6)

而真实的历史记载中,擒方腊另有其人,俞平伯的曾祖父清人俞樾在《小浮梅闲话》中载:“擒方腊者韩世忠也。乃生前既为辛兴宗冒功,而数百年后,稗官演说,又归之于武松,抑何蕲王之不幸也。”这说明,俞樾小时候,武松独手擒方腊的故事就已经流传开来,而历史真相已掩盖在民间故事的背后。

方腊(?~1121年),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人(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

方腊被谁抓(方腊是被谁所擒)(7)

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先后占领青溪县城,攻下睦州,分兵出击杭州、歙州。教徒兰溪朱言、吴邦,剡县仇道人裘日新,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等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东南震动。起义军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

宣和三年(1121年)三月,方腊率起叛军再次进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禀打败。杭州失守,形势急转直下,叛军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此时起叛军尚有二十万人,但战斗力大大下降,“与官兵力战而败。”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方腊在石洞中躲藏起来,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不知如何进入。在宋军中任裨将的韩世忠侦查到路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

方腊被谁抓(方腊是被谁所擒)(8)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6日),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重大的贡献。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宋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公元1121年,韩世忠21岁,在宋军王渊部中任裨将,也就是一个下级军官。韩世忠随主帅征战方腊,一开始,韩世忠带一小队人马与方腊开战,打了一会,就佯装战败,方腊军贸然追之,中了宋军大队人马的伏击而大败,退守帮源洞。

韩世忠带领他手下的士兵从小道潜行于溪水山谷间,直扑方腊藏身的帮源洞,一番短兵交接后,将方腊擒获。

方腊被谁抓(方腊是被谁所擒)(9)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七日,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押往汴京。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被杀。

和方腊开战前, 朝廷承诺,擒获方腊者,官封节度使。但韩世忠却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抢了功劳,人轻言微,主帅大概也没替他说上话,韩世忠只得了个承节郎的低级武官荣誉职称。但从此韩世忠的大名闻名于世,皇上也有所知晓。经过多年历练,加上夫人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扶助。从而成为南宋一代名将,留名青史。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