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水利建设发展与珍惜水资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水利建设发展与珍惜水资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
在9月13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年来,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历史性解决,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水利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
在这场发布会上,水利部详细介绍了十年来我国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灌区建设改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热点内容。
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显著提升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战略全局与人民福祉。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172项、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十年来,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66万亿元,是之前十年的5倍。
其中包括实施了长江流域重要蓄滞洪区建设、黄河下游防洪治理、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等一批流域防洪骨干工程;开展了大规模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新增库容1051亿立方米,新增5级以上堤防5.65万公里,大江大河基本形成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不仅如此,这十年来,还建设了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引江济淮、引汉济渭、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等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54处,设计年调水量647.9亿立方米,我国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显著提升。
李国英指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累计供水量达到565亿立方米,惠及1.5亿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正在加快构建。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8900亿立方米。
张祥伟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在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吸纳就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开工项目方面,今年以来全国水利项目新开工1.9万个,创历史纪录。
在投资规模方面,1-8月,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9776亿元,同比增长50.9%,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突破了7000亿,达到7036亿元,同比增长63.9%。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在带动就业方面,1-8月,水利项目施工累计吸纳劳动力19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53万人。
“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稳增长稳就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祥伟说。
解决2.8亿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关乎民生和粮食安全。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在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完成农村供水工程投资4667亿元,解决了2.8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了3.4亿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较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到2021年底,全国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827万处,可服务人口达9亿人;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了975万农村人口饮水型氟超标和120万苦咸水改水问题。
陈明忠表示,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4%,有效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以上,生产的经济作物占全国经济作物总产量的90%以上。
粮食要稳产、高产,灌区的建设极为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中央资金约1500亿元用于灌区建设和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具体来看,一是建成了相对完善的蓄、引、提、输、排工程网络体系。全国现在已建成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7330处。建设和配套改造了一批渠系及配套建筑物、灌排泵站、渡槽、排水沟等一系列骨干工程,仅骨干渠道的长度现在达到了40万公里。
二是促进了农业节水,灌溉用水效率显著提升。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升到2021年的0.568,年节水能力达480亿立方米。
三是新增改善了耕地灌溉面积。累计恢复新增灌溉面积达到6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3亿亩,有效遏制了灌溉面积衰减局面。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012年的9.37亿亩增加到现在的10.37亿亩。
四是提高了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概300亿公斤,大中型灌区农田亩均单产比改造前平均提高了约100公斤,亩均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到2倍。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整体性提升
近十年来,水利部不断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在发布会上,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别予以介绍。
在工程方面,我国大江大河基本形成以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通过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措施,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
全国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8900亿立方米,通过综合采取“蓄、引、提、调”等措施,可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损失。
在非工程措施方面,我国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全国各类水情站点由2012年的7万多处增加到2021年的12万处,收齐全国站点信息由30分钟缩短到15分钟,南、北方主要河流洪水预报精准度分别提升到90%和70%以上,在有防治任务的2076个县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李国英指出,十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科学精细调度水利工程,成功战胜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严重洪涝灾害,近十年我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GDP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7%降至0.31%。
去年以来,黑龙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黄河中下游发生历史性罕见秋汛、珠江流域北江发生历史罕见洪水,全国有8135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拦洪运用、拦洪量2252亿立方米,12个国家蓄滞洪区投入分洪运用,减淹城镇3055个(次),减淹耕地3948万亩,避免人员转移2164万人,同时有力抗击珠江流域等多区域严重干旱,保障了大旱之年基本供水无虞。
今年面对长江流域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我国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保障了1385万居民饮水安全和2856万亩秋粮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