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餐,够独特!
《路边野餐》是一部让我期待已久的片子。又是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又是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还有很多靠谱友邻的推荐。
而且,作为一部国产电影,在烂番茄的新鲜度高达91%,metacritic得分高达83分,实属不易啊(虽然评价数量不多,但是在这么重要的电影风向标网站上这样的表现,仍值得关注)。所有这些,让我对它抱有了很高的期待,不过,也担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看完后松了口气,这片子,不负期待!
整个的观感,简单来比喻,感觉就像你在路边遇见的一个醉酒的“粗人”,看他喝得晕乎乎的,带着口音吟诵着潜意识里蹦出来的一句句诗词,你冷笑了下,稍微替他尴尬,皱着眉头看着,看着,最后…跟他一起伤感起来……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他用内心的诗意抵抗着身躯的困苦与周遭的无情。
影片后半部分,进入到了超过40分钟的长镜头段落中。片名叫《路边野餐》,直接道出了毕赣对塔可夫斯基的敬意,而这个长镜头的形式本身,也是如此。这个段落中,在技术上,是有明显的技术问题的,比如画面出现了波动(这里指的不是单纯的抖动,而是技术消震的“后遗症”),比如镜头从船上岸时的严重失误。不过,技术上的瑕疵被这一段的灵性遮盖掉了,很连贯、真切,在空间中放肆畅游。
也是这个长镜头段落,构造了一种如梦如幻的超现实体验。我们被镜头牵着走,被一个个安排的人物或小事件所影响,直到长镜头的最后,我们才发现,时间在这里成为了一种动态模糊,可以破碎如沙,可以封闭成环。过去,现在,未来,界线被打破,并杂糅在一起,以一种阴沉暧昧的状态,呈现在大银幕上。“好像梦一样”(如果这句台词我没记错的话,大概是这个意思),成为了这个长镜头最后的注脚。这段长镜头之旅,以寻找幼年卫卫开始,以这句话结束,而陈升他大部分时间却是坐在青年卫卫的背后而不知,乘着青年卫卫的摩托车,穿梭在如梦境一般的村落中,失落落魄。
我们难以界定这是不是梦,影片也无意给出确定的答案。就这样失落又虚幻的把经过交给你,留给你自己忖度。忖度一定要有一个所以然吗?
我们遇见了这样独特的野餐,品味了不寻常的味道后,有自己的体验就够了,这电影,没有统一的答案,你可以理解或者不赞同这片子是讲艺术追求与生命低贱的,你可以理解或者不赞同这片子是讲时间的无情与空间的虚无的,你可以理解或者不赞同这片子是讲告别的持久与重逢的遥不可及的,都可以,影片铁了心不给你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你找到你自己称心的回答,就够了。
哪怕,你只是有点感觉,不关心它的诉求,也未尝不可,艺术电影,不同于商业大片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让你在感官层面得到片刻的放纵,而是让你的心,得到一场自给自足且持续长久的甘霖治愈,疗伤的效果,要看你自己的体验。
时钟,摩托,磁带,公路,火车,隧道,绣花鞋,拾荒人与疯子,一再出现的种种影像元素,就像诗句中的一个个汉字和标点符号,构成了一副诗化的世俗图景。在我看来,这是本片最独特的地方,从诗意的剧本而来,构造诗意的电影画面,再以这诗意的影像为起点,渲染回文本的诗意。
而就像一首诗一样,当我们抛弃了备课笔记式或者教科书解析参考书式的解读时,我们可以随意去体验、感悟,从自己的角度,让文本或影像去关照我们自己的内心,拒绝服从或作出统一的结论。
在世俗上看,这片子,又成为了一部难求共鸣的片子,不是因为片子求不到目标观众的共鸣,而是因为,它又是一部排片少的可怜的艺术片,看都看不到,谈什么共鸣。
当然,我在这依然无意去呼吁院线增加它的排片(按照以往的经验,呼吁也没什么用,当然,除了跪,但也不是谁跪都管用,也不是什么片子跪都管用……我打住,今天咱不聊跪)。当初,同一天,《X战警:天启》宣布大陆定档6月3号,《魔兽》宣布大陆定档6月8号,我就说过,这样一来,《路边野餐》应该要改档了吧,当时还有友邻说,不至于,可是最终,影片还是做出了推迟档期的决定。可是我们都可以大体预料,无论它放到哪个档期,都不会赢来多少的排片。
对文艺片有兴趣的影迷的观影欲望总量,跟文艺片在院线得到的排片总量,很久以来,一直难以达到平衡,我们姑且继续叹息,继续期望,继续观望,继续失望吧,不然,还能怎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