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作为一门儿独特的艺术门类,是中国汉字所特有的,可以称之为“纸上的舞蹈”,在中国的文化长廊中享有尊崇的地位。
汉代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就是说书法是一种进入忘我的自由境界,随心所欲,书写出自己的真性情的一种文化艺术。
书法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流传,已经与多种文化交融重叠,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歌曲舞蹈、亭台建筑等等,都能见到书法艺术在其中的表现张力,小说中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将书法艺术融入其中。
曹雪芹作为一名书画家,自然就在《红楼梦》中加入了大量的书法相关的描写。而曹雪芹处于清廷鼎盛时代,文治武功达到顶峰,书画作品也不免受到了时代的影响。
先看一下曹雪芹的书法。
《种芹人曹霑画册》,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藏。这可能是曹雪芹唯一存世的书画真迹。
曹雪芹画册题诗
冷雨寒烟卧碧尘,秋田蔓底摘来新。
披图空羡东门味,渴死许多烦热人。
看曹雪芹的书法,从书体上,有颜真卿和董其昌的味道,这确是清代自入关以来形成的书风。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颜体是开笔启蒙最常用的一种书体,曹雪芹打小练习颜体自是正常不过。
到了康熙时期,康熙极其喜欢董其昌的书法作品,称赞道:“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非诸家所能及也……”。清室遂开始将董的字体作为皇家标准字体来使用、练习,自上而下也就自然形成了社会上对董其昌书法的普及。因此曹雪芹又练习了董其昌的书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只是到了乾隆时期发生变化,乾隆虽练习董其昌书法,但不喜董其昌的品性。又因为董其昌书法学自赵孟頫,赵孟頫书法又学自王羲之,只是赵的天姿、笔力不够,学不出王体的那种“笔势清圆,笔画遒美、清逸”,虽然赵体流利娟秀,可笔力不足,变化较少,更易速成。
所以,以乾隆的天赋,选赵体进行练习就顺理成章。虽然乾隆建了“三希堂”,存了王羲之等人的珍品法帖,但是乾隆的书体还是学的赵孟頫,且学的不够地道,偏向了书法界最鄙视的馆阁体而已。
因此清朝时期的书法成就不高,书法家不多,大多摹写欧阳询、赵孟頫、董其昌等人,没有大的创新,反而在篆刻上大放异彩。
所以曹雪芹的书法成就也不是很高,相对而言,其绘画作品比书法作品要好许多。这在书中自有比较。如绘画创造,曹雪芹就在书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宝钗道:“我有一句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有几幅邱壑的,如何成得。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一点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斜了,阶矶也离了缝,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在帘子上来,岂不倒成了一张笑话儿了。第三件:安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摺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脚。染脸撕发,倒是小事。依我看来,竟难的很。如今一年的假也太多,一月的假也太少,竟给他半年的假,再派了宝兄弟帮着他。……”
就像香菱学诗,黛玉仔仔细细地讲解了诗词如何学习、创作,自是曹雪芹经验之谈,没有相应基础的也可以按部就班的逐渐掌握。宝钗这段话,完全和黛玉教香菱学诗一样。这两样毕竟是曹雪芹最得意的,也能够与古人一较短长的,所以在书中的着墨自是不同。
当然,曹雪芹对书法在《红楼梦》中也有其不同的安排,在书中更多的是展现人物性格及穿插连接情节所用。
如贾府中书法最好的应是探春。贾府元迎探惜四春的特长,正是秀才四艺琴棋书画。元春的丫头叫抱琴,说明元春擅琴;迎春的丫头叫司棋,说明迎春擅棋;惜春的丫头叫入画,惜春果然会画画。探春的丫头叫侍书,还有一个叫翠墨,说明探春擅长书法。她给丫头起名字都离不开书法,一个伺候她写字,一个负责研墨。
其实看探春房中摆设就可以直观的得出结论,“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书法家对笔墨纸砚非常讲究,因此会有许多砚台、墨、纸张和各种规格型号的毛笔,看房间陈设就知道探春对笔墨纸砚非常有研究。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此幅对联不可考,但看其用的是颜真卿的墨宝来布置房间,就只道探春对颜体是情有独钟的。
不仅仅是打小练习之故,也有欣赏颜鲁公“立朝正色、刚而有礼”的原因。就连宝玉都知道探春喜欢颜真卿,探春生病,宝玉送给探春的礼物就是新鲜的荔枝和颜真卿墨宝。
通过探春学习颜体书法、欣赏颜鲁公,也恰当地展现了探春的性情。
再如第七十回,贾政快要回家了,各个姐妹们都帮着宝玉赶作业,“探春、宝钗二人每日也临一篇楷书字与宝玉,宝玉自己每日也加工,或写二百、三百不拘。至三月下旬,便将自又集凑出许多来。”“黛玉给宝玉一卷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 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
宝钗、探春帮宝玉的,因其书体不同,只能每天模仿着临一篇,但是黛玉的书体也是学自钟繇、王羲之,帮宝玉的就多,临了一卷。且字迹十分相似,其实应是黛玉比宝玉写的更好之意。
这里不仅仅是说明黛玉恰巧和宝玉的书体相同,而是为了衬托宝黛二人之间的心灵契合。柳公权就说过,“心正则笔正”。说明地就是书法能够体现个人性情、心理活动。
宝黛二人都欣赏、练习钟王,思想上自然贴近道家,追求自由,向往自然。这也是宝黛二人能够互生爱慕的一个心理基础。
在书中,涉及到书法之处不胜枚举,就不一一罗列。总之曹雪芹在书中不仅发挥了书法的独特美学作用,也为之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不仅体现了相关人物的个人修养,显示了贾府是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对于人物的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作用。
或许,曹雪芹也有一浇胸中块垒之意。
作者:张宝永,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