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成功的案例(解锁宫腔粘连问题的新钥匙)(1)

宫腔粘连成功的案例(解锁宫腔粘连问题的新钥匙)(2)

07 月 03 日的《母婴之声》,我们解读了 10 篇文献,关注:阴道菌群,宫腔粘连,早产,阴道炎,新生儿微生物组,肠道菌群,新生儿狼疮,配方奶粉,睡眠


陈廷涛团队:卷曲乳杆菌有望预防宫腔粘连

Frontiers in Immunology——[8.786]

① 构建工程化卷曲乳酸杆菌,其携带趋化因子CXCL12基因的pMG36e质粒,对宫腔粘连(IUA)小鼠模型进行干预;② 结果表明,干预组显著降低IUA小鼠血清和子宫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导致子宫组织中炎症和纤维化信号通路的抑制;③ 组学研究发现,干预组小鼠阴道中乳酸杆菌丰度增加,而克雷伯菌丰度降低;④ 并且在糖尿病IUA小鼠模型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表明该工程菌可以恢复糖尿病小鼠的阴道菌群平衡。

【主编评语】

南昌大学陈廷涛研究团队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阴道给予工程卷曲乳酸杆菌(携带pMG36e质粒),在预防宫内手术后的宫腔粘连具有积极作用。外源性CXCL12可通过募集免疫细胞促进组织再生修复,但其对子宫内膜再生修复的作用是首次报道。本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Epi汪)

【原文信息】

Protective Effects of Engineered Lactobacillus crispatus on Intrauterine Adhesions in Mice via Delivering CXCL12

2022-06-06, doi: 10.3389/fimmu.2022.905876


国内团队:宫颈阴道菌群结构或在宫腔粘连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Microbiology spectrum——[9.043]

① 纳入宫腔粘连(IUA)女性和对照组女性的宫颈管、阴道中段的样本,进行细菌组和真菌组的检测;② 总体而言,无论是细菌还是真菌,两组女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 IUA女性生殖道内Dialister属增加,而双歧杆菌属减少,而Filobasidium、Exophiala真菌属丰度增加;④ 在IUA女性中,无论是在宫颈管还是阴道,都发现了特异性的细菌-真菌交互网络;⑤ 机制研究表明,近平滑念珠菌可防止IUA进展过程中炎症活动和纤维化恶化,并调节微生物群。

【主编评语】

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的研究发现,宫腔粘连女性宫颈、阴道菌群有特异性的改变;而动物实验也证明,一些真菌在宫腔粘连的疾病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本研究提示生殖道微生物在女性生殖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在的干预靶点。(@Epi汪)

【原文信息】

Mycobiome Dysbiosis in Women with Intrauterine Adhesions

2022-06-22, doi: 10.1128/spectrum.01324-22


早产风险或与孕期阴道菌群结构存在关联

mSystems——[7.324]

① 收集464名白人、360名黑人孕妇孕期的阴道拭子样本,总体来说黑人女性阴道菌群α多样性更高、惰性乳酸杆菌丰度更高,而卷曲乳酸杆菌丰度更低;② 但是在有阴道盥洗习惯的女性中,上述种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 卷曲乳酸杆菌丰度更低者,自发性早产风险更高,而α多样性、惰性乳杆菌丰度与sPTB风险无关;④ 此外,贫困、教育、婚姻状况、年龄、阴道盥洗等因素都与阴道菌群结构存在关联。

【主编评语】

虽然既往的研究认为女性阴道菌群或许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之间存在关联,但由于阴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因素众多,缺乏对阴道菌群影响因素的全面探索的文章。本研究通过对妊娠期阴道菌群结构的分析,发现种族、年龄、阴道盥洗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并且也证实了阴道菌群与自发性早产的关联。提示未来在对阴道菌群研究时,应该注意采集其阴道盥洗习惯等信息。(@Epi汪)

【原文信息】

Race, the Vaginal Microbiome, and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2022-05-18, doi: 10.1128/msystems.00017-22


JAMA观点:女性阴道炎面面观

JAMA——[157.335]

① 阴道炎是阴道部位的炎症或感染,常见的症状包括瘙痒、刺激和可能有难闻气味的异常阴道分泌物,绝经前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病;② 如果每年有3次以上阴道炎或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应到寻求妇科专家处就诊,而患有阴道炎的孕妇应寻求产科医生的治疗;③ 阴道非处方抗真菌药或单剂量口服氟康唑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但口服氟康唑不被批准在怀孕期间使用。

【主编评语】

JAMA的高级编辑Kristin Walter博士撰写了一篇观点文章,总结了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女性阴道炎种类和治疗措施,以及孕妇在治疗上的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Epi汪)

【原文信息】

Premenopausal Vaginitis

2022-06-14, doi: 10.1001/jama.2022.9256


新生儿微生物组面面观(观点)

Microbiome——[16.837]

① 虽然产前宫内是否有微生物定植仍存争议,但已证明怀孕小鼠补充益生菌或肠道感染会影响后代的免疫力;② 出生后,小鼠交叉寄养、母乳喂养等干预行为被证明会影响婴儿微生物成熟和免疫系统发育轨迹;③ 大部分研究认为剖宫产导致的婴儿微生物组差异会在2-5岁之间消失;④ 目前16S测序技术可能会掩盖菌种水平的微生物结构改变;⑤ 目前缺乏对剖宫产导致婴儿健康影响的长期全面评估数据,“菌群恢复疗法”有待进一步论证。

【主编评语】

《Microbiome》上的一篇观点文章总结了目前学术界有关婴儿微生物组作用、剖宫产对婴儿微生物组影响的研究进展,这其中仍然有许多的问题未得到解决。本观点文章为进一步研究婴儿微生物组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Epi汪)

【原文信息】

More data needed on neonatal microbiome seeding

2022-06-10, doi: 10.1186/s40168-022-01282-3


新生儿肠道菌群或影响早产儿肠道屏障成熟

mBio——[7.786]

① 纳入113名出生于24-32周的早产儿,在产后3周内采集婴儿的粪便样本,并在1周后评估肠道通透性;② 新生儿肠道通透性与胎龄、母乳喂养存在关联,但与抗生素使用时间无统计学关联;③ 母乳的摄入与改善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存在关联;④ 肠道双歧杆菌丰度的增加与肠道屏障完整性的改善相关,该菌碳水化合物代谢能力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⑤ 但指望这些双歧杆菌菌株从母亲的肠道或阴道菌群或母乳中垂直传播是不可靠的,可能会使许多婴儿得不到保护。

【主编评语】

“肠漏”或高肠道屏障通透性问题在早产新生儿中很常见。微生物群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验证。本研究通过队列设计和连续采样监测,发现肠道中双歧杆菌在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肠道菌群干预预防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内的肠道疾病。(@Epi汪)

【原文信息】

Highly Specialize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Capability in Bifidobacterium Strains Associated with Intestinal Barrier Maturation in Early Preterm Infants

2022-06-13, doi: 10.1128/mbio.01299-22


关注非洲地区婴幼儿肠道菌群及影响因素(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18.23]

① 新生儿、婴儿和学步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组是动态变化的,直到生命的第三年才逐渐稳定下来,这期间接触的化学物质可能会扰乱肠道环境;② 在非洲,发酵食品、分娩环境和草药混合物的暴露对儿童肠道菌群的急性/慢性的影响还需要系统的调查;③ 此外,一些环境污染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暴露对生命早期微生物的影响还知之甚少;④ 在非洲地区,研究饮食和环境暴露与婴幼儿发展中的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编评语】

非洲地区特殊的地理、经济条件让生活在非洲地区的婴幼儿有着许多不一样的健康轨迹变化。本综述从全球健康视角出发,关注非洲儿童的肠道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呼吁关注非洲地区独特的饮食和环境污染物暴露问题,有助于我们对这些因素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有更深层次的了解。(@Epi汪)

【原文信息】

Early-life chemical exposome and gut microbiome development: African research perspectives within a global environmental health context

2022-06-10, doi: 10.1016/j.tim.2022.05.008


肠道菌群与人体基因关联再添新证据

Gut Microbes——[9.434]

① 将儿童患有新生儿狼疮的抗SSA/Ro阳性女性的粪便微生物与对照女性进行比较,检测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风险等位基因型,以及抗SSA/Ro自身抗体水平;② 肠道中瘤胃球菌科和毛螺菌科中的多个属显示与HLA基因型相关的交互作用;③ 4个属( Lachnoclostridium、Romboutsia、Bacteroides和Actinomyces )的丰度显示出与女性抗Ro52 IgA水平存在关联;④ 首次发现肠道菌群与HLA-SLE等位基因存在关联。

【主编评语】

本研究关注新生儿狼疮的抗Ro阳性母亲的肠道菌群结构特点,发现肠道菌群中有多种微生物与SLE相关的等位基因存在关联。本研究提示,自身免疫问题的临床特征可能部分是由肠道微生物、抗Ro自身抗体和遗传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Epi汪)

【原文信息】

Gut dysbiosis and the clinical spectrum in anti-Ro positive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neonatal lupus

2022-06-15, doi: 10.1080/19490976.2022.2081474


中国数据:婴儿配方奶粉中克罗诺杆菌的携带情况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6.064]

① 2018-2020年从中国9个省份选取商业配方奶粉,检测其中克罗诺杆菌及其基因型;② 在3600份样本中,分离到27株克罗诺杆菌,其中有22个Cronobacter sakazakii菌株,总体携带率为0.75%;③ 与其他8个省份相比,陕西省奶粉中克罗诺杆菌感染率较高(1.25%);④ 这些菌株分为14个序列型(STs)和6个克罗诺杆菌血清型;⑤ 约88.89%的克罗诺杆菌菌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其中ST4菌株占优势;⑥ 对头孢菌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5.56%和96.30%。

【主编评语】

本研究对在中国市场上采样获得的配方奶粉样本进行克罗诺杆菌的检测,分析了感染率、基因型、生物膜形成能力、抗生素耐药性等性质,为婴儿配方奶粉的市场监测提供重要支持。(@Epi汪)

【原文信息】

Cronobacter spp. in Commercial Powdered Infant Formula Collected From Nine Provinces in China: Prevalence, Genotype, Biofilm Formation,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2022-05-27, doi: 10.3389/fmicb.2022.900690


怀孕期间的睡眠问题(综述)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8.081]

① 最新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38.2%的孕妇有失眠症,15%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20%有不宁腿综合征(RLS);② 怀孕期间睡眠不佳与早产、剖腹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分娩时间延长等风险增加有关;③ OSA也与产妇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和婴儿Apgar评分低等不良结果有关;④ 典型的治疗方法已被发现对治疗孕妇的睡眠障碍是有效的;⑤ 新发RLS的发生率与胎儿性别、胎龄、产妇年龄和产妇脂肪等因素都存在关联。

【主编评语】

对大多数孕妇来说,睡眠障碍是由与怀孕有关的因素引起的(如尿频和身体不适)。然而,有些妇女在怀孕期间经历了更严重的症状,可能需要进行临床评估以确定睡眠障碍的发生。本综述通过汇总目前的研究证据,总结了失眠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等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值得相关领域的专家阅读。(@Epi汪)

【原文信息】

Sleep During Pregnancy

2022-06-11, doi: 10.1007/s11920-022-01343-2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Epi汪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6-25 | 中国儿童数据警示:孩子手机看太多,恐影响智力发育

06-17 | 黄荷凤院士Nature发文,破解糖尿病的代际传播之谜

06-10 | JAMA:新冠病毒变异对儿童健康的威胁在减弱?

06-04 | 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常见的致命凶手!

05-29 | 儿童青少年预防新冠,疫苗先行!

05-21 | CHM专刊巨献:聚焦生命早期菌群,关注母婴健康!

05-13 | NEJM重磅:预防心血管疾病,从娃娃抓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