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幽默喜剧片(热情如火上世纪的反转喜剧)(1)

法式幽默喜剧片(热情如火上世纪的反转喜剧)(2)

这张玛丽莲梦露的照片想必大家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在二十年代的世界各处这张海报被张贴在大街小巷,可大家未必知道这张照片是一张电影的剧照,出自著名的擅长黑色电影与神经戏剧的德国移民好莱坞导演比利·怀德执导的影片《热情如火》。

法式幽默喜剧片(热情如火上世纪的反转喜剧)(3)


热情如火是一部1959年上映的黑白电影,上映后反响热烈,包揽了第十七届金球奖的最佳影片和最佳男女主角和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即使是部六十多年前的影片但现在看也丝毫没有老电影的粗糙的感觉,其中的各种笑料现在看来也依然能够把人们逗得捧腹大笑,秒杀一种现在的院线喜剧片。

影片讲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托尼·柯蒂斯扮演的乔和杰克·莱蒙饰演的杰利在目睹了凶案现场后为了躲避黑帮的追杀男扮女装混入了女子乐团前往迈阿密进行巡演,他们明知行为举止要像个女孩可还是不由自主的同时爱上了乐团里的秀珈(玛丽莲·梦露饰)。


玛丽莲梦露在这部影片里贡献了巅峰时期的颜值和生动的演技,清纯无邪与妩媚放荡两种难以相融的气质在她身上却浑然天成,不管对男人还是女人都是极致的诱惑,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秀珈可以让乔一见倾心。


法式幽默喜剧片(热情如火上世纪的反转喜剧)(4)


秀珈是个美丽的女孩,同时她的美丽也给她的天真放荡找到了最完美的借口,为了避免自己对高音萨克斯手盲目的爱让自己倾家荡产逃到了这个女子乐团,了解了秀珈想要嫁给拥有游艇的富豪的梦想之后,乔为了得到秀珈的芳心假扮成石油大亨的公子接近她。


杰利却被一个被他的女装迷住的富豪老头缠住了,在富豪的猛烈追求下,杰利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竟然产生了想要答应富豪的求婚的想法,笑话迭生。


法式幽默喜剧片(热情如火上世纪的反转喜剧)(5)

法式幽默喜剧片(热情如火上世纪的反转喜剧)(6)


其中最经典的对白莫过于在影片结尾,杰利在劫后余生的关头向富豪坦白自己其实是个男生,富豪的那句”NOBODYs PERFECT.”让人对当时美国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产生反思,禁酒令和经济大萧条下民众的穷困潦倒,在黑帮的阴影下四处逃窜,即使是男性也逃不过嫁给一个富豪,往后余生就可以过上安全,衣食无忧的日子的诱惑。

虽然男扮女装的情节现在看已经不太新鲜了,但两个男主角的表演绝对为影片加分不少,女装扮相毫不违和,甚至有点淑女范,贴合女性又毫不夸张的动作设计让角色变得有些可爱。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影片中放到现在看依旧时尚经典的服装设计,一举拿下了当年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法式幽默喜剧片(热情如火上世纪的反转喜剧)(7)


在影片的喜剧元素的运用足矣体现导演在喜剧类型方面丰富的经验,乔和杰利一个性格沉稳老谋深算,一个性格急躁、喜怒皆形于色,这两个男主角的性格对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在喜剧特定的行为方式设计,主角为了解决一个小困难,本能的驱使使得他陷入更大的困难和更复杂的境况,像连环套一样陷入了一个比一个更大的困难里。


为了躲避追杀两个男主角男扮女装,在发生性别转换之后,男性的求偶本能与女性身份扮演的矛盾——杰利躺在一节满是美女的火车车厢里却不得不压抑着他的男性本能是痛苦地呢喃:“我是跟女孩,这可真是生不如死,我是个女孩,我是个女孩......”——和实际是男性的人女装后被男性追求,不仅带来强烈的喜剧效果还讽刺了人类的求偶行为本能。

影片的喜剧效果之所以强烈,除了人物的性格行为方式的设置,更关乎诙谐无厘头的环境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性别混乱带来的荒诞感背后是人的本性在作祟,在滑稽的场面中带给观众以关于伦理道德的思考。


关于男女关系的混乱,对于男性的挑逗和在男性视角下对于女性的消费这些可能对对感官造成影响的情节在全片浓郁的喜剧氛围与虚幻气氛中消弭,反而成为了极具嘲讽意味的桥段。


法式幽默喜剧片(热情如火上世纪的反转喜剧)(8)


影片的最后即使乔的身份被戳破,秀珈依旧选择了和乔在一起,这在电影中也是一个很讽刺的点,想要逃避来获得清醒和自由的女孩又一次被自己避之不及的爱情冲昏了头脑,陷入了乔的爱情陷阱,而电影叙事时空外的乔是否会与秀珈之前遇到的那些男孩有所不同还是会像他们一样不得而知。


在现在这个喜剧片越来越想压榨观众感情一定要观众留下两滴眼泪的大环境下,热情如火不仅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诙谐让人啼笑皆非的喜剧故事,还可以不着痕迹的引起观众的思考,是一部尤其值得回味喜剧电影。

法式幽默喜剧片(热情如火上世纪的反转喜剧)(9)

排版 | 麦 子

文字 | 几 一

校稿 | 声声慢

选图 | 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