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春节长假也是继国庆节之后时间最长的假期。辛苦工作了一年,春节期间回家过年、走亲访友或外出旅游,是多数家庭的选择。作为人,我们可以打点行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家中饲养的宠物,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带它们一起走,如果没有合适的地方寄养,就只能让它们独自待在家里。于是,过年期间家中无人,养的宠物要怎么办,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摆在各位宠主面前。

出门看到乌龟(春节外出乌龟无人照看要怎么办)(1)

春节外出,宠物龟独自留在家中是常态

除了狗、猫以外,乌龟基本上是最为常见的家庭宠物。春节期间如果我们举家外出的话,那么留在家中的宠物乌龟应该怎么办呢?今天,鸫龟先生就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供有此困惑的朋友们参考。文中所指的乌龟为水龟和半水龟,不含陆龟和热带龟。

一、冬眠中乌龟的处理方法

春节期间仍处于冬季,大部分乌龟处于冬眠状态(无供暖地区),一部分乌龟是正常饲养状态(有供暖或加温饲养)。处于冬眠期的乌龟,不吃、不喝、不动,与正常饲养的乌龟相比,不需要喂食、换水,养护相对简单。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几乎都忘记了它们的存在。特别是春节期间,因为忙于采购礼品,打点行装,准备行程,将冬眠中的乌龟彻底忘记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长时间不在家,也可能会因为冬眠环境的恶化,导致乌龟出现死亡。那么春节长时间外出期间,处于冬眠期的乌龟要如何处理呢?

出门看到乌龟(春节外出乌龟无人照看要怎么办)(2)

自然环境下,乌龟选择藏身水底淤泥中、岸边湿润土壤中冬眠,南方温暖湿润地区的乌龟则躲在灌木草丛底部、枯枝落叶、山溪石洞中等地方冬眠。乌龟选择在这些地方冬眠的原因,一是可以隔绝外界寒冷的气温,具有保暖效果;二是可以保持湿润,不会因缺水而干死;三是能躲开天敌,安全无干扰。也就是说,温度、湿度和安全,是乌龟冬眠的三要素一个良好的冬眠环境,是温度稳定(5-10℃最好)、保湿、安全无打扰。在春节外出前,我们也应该重点关注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1)温度

最适宜乌龟冬眠的温度是5-10℃,温度过高会造成乌龟苏醒,温度过低则可能会造成乌龟冻害。春节外出期间,我们当然无法时刻把握家中的温度,但可以借助天气预报信息来了解未来大致温度状况。现在的天气预报,一般分为3天、7天、15天和15天以上等几个预报时段。从预报的准确度来看,以3天预报最为准确,7天次之,15天再次之,15天以上仅具有参考价值(准确性较差)。由于春节法定假期为7天,我们多数人春节出行的时间也都是在15天以内,因此通过天气预报,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外出期间的温度状况。不过需要注意,气温和室温之间是有差异的,室温和乌龟冬眠的温度也有差异。一般没有供暖的情况下,室温要高出气温5-10℃左右。而乌龟冬眠时的温度,除了浅水冬眠和室温基本一致外,其他采用泥土、沙子、椰土、湿毛巾等介质覆盖的方法,乌龟冬眠环境的温度一般又高于室温。冬眠温度是指乌龟冬眠环境的温度,不是室温,也不是气温,例如浅水冬眠就是水温、采用沙子冬眠的就是沙子的温度等。

出门看到乌龟(春节外出乌龟无人照看要怎么办)(3)

根据天气预报,可以推算外出期间温度是否适合乌龟冬眠

根据天气预报,考虑到气温、室温和冬眠温度的差异,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春节外出期间家中所处的温度范围,进而推算冬眠温度是否适宜。如果发现温度过于偏高或偏低,在外出前可以将乌龟转移到合适的地方。一般对于3-5℃以内的温度波动,可以不用特别处理,仍放在原来的地方冬眠即可。

(2)湿度

乌龟冬眠时大部分身体器官是接近关闭状态的,但生命活动并没有停止,仍需要一定的水分进行微弱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体征。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乌龟可能会因为缺水而造成健康受损,甚至直接脱水干死,特别是小龟,非常容易因为缺水而死亡。去年春节期间,鸫龟先生养的三只当年龟苗,就因为没有及时查看,导致因缺水而干死,教训非常深刻。

出门看到乌龟(春节外出乌龟无人照看要怎么办)(4)

因此,在春节外出前,要记得查看下乌龟冬眠环境是否缺水。除了采用浅水、泥水等水分充足的冬眠方法外,其他的像采用泥土、沙子、苔藓、椰土等冬眠方法的,因为介质保水性能不好,普遍都存在缺水干燥的可能。建议在离家出发前要及时查看,给冬眠中的乌龟加一次水,确保外出期间乌龟能一直保持湿润,以免回家收获乌龟干尸。

(3)安全

自然环境下乌龟之所以躲起来冬眠,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安全,能躲开天敌的干扰。家养乌龟天敌虽然没有自然界中那么多,但也并非不存在。家中饲养的狗、猫等宠物,室外的家鼠等动物,都可能会给冬眠中的乌龟带来安全威胁。在春节外出前,要确保将乌龟放在安全的地方,没有外来伤害的影响。

上述三个因素中,最容易造成乌龟死亡的是湿度。每年冬眠期间,因为缺水而造成乌龟死亡的例子,并不鲜见。基本都是长期没有加水,导致乌龟在冬眠中因为水分蒸发,而直接脱水成了乌龟干。因此,在春节外出前,一定要注意检查下是否缺水,补足水后再出行。

二、正常饲养乌龟的处理方法

对于两广、海南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冬季没有供暖,乌龟通常是直接冬眠的,部分龟友选择加温饲养。而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冬季集中供暖,室温基本都能保持20℃以上,没有冬眠的条件,乌龟多是正常饲养的。对于这部分加温或正常饲养的情况,春节外出时,留在家中的乌龟应该怎么办呢?

(1)无供暖加温饲养的乌龟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季没有集中供暖,春节期间乌龟仍处于冬眠期。但也有部分龟友担心乌龟在冬眠中死亡,或者是忍受不了没有乌龟可玩的清净,而选择了加温饲养。由于温度正常,乌龟新陈代谢旺盛,消化能力强,进食和排泄都活跃,水质容易坏,需要经常换水,否则乌龟容易因水质恶化而生病。

春节外出期间,无人换水、照看,为了避免水质恶化,建议至少在出行前三天停食,让乌龟正常排空肠道。之后没有了进食和排泄,水就不容易脏了,乌龟也就不容易因水质差而生病了。那么停食以后,还需不需要继续加温呢?其实选择加温或者停止加温都是可以的,不过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出门看到乌龟(春节外出乌龟无人照看要怎么办)(5)

停食以后,如果选择继续加温的话,为了防止加热棒干烧,水位至少要一直保持在浸没加热棒的深度。因此,在出行前需要加足水,具体加水量可以根据出行天数和平常掌握的蒸发量计算,例如正常水位是10cm,平均每天蒸发1cm,外出5天,则至少要增加5cm深的水位,宜多不宜少,以免因水位多低造成加热棒干烧。

我们都知道,加热设备都存在一定故障的可能,每年因加热棒漏电、干烧等原因,导致饲养的乌龟被煮成乌龟汤的例子,都时有发生。保险起见,鸫龟先生其实更推荐停食以后,选择停止加温的方法(即停止加热设备运行)。此时水位可以采用“过背”的浅水,将乌龟放在安静、温度稳定的地方,即采取浅水冬眠的方法。由于前面已经停食、排空了肠道,不管乌龟是否真冬眠,水质也都不容易变坏,足够坚持到春节假期结束。当然,除了浅水以外,采用湿毛巾、湿润的沙子等直接覆盖乌龟,将其放在阴暗、温度稳定的地方也可以。但这些方法存在缺水的可能,还是浅水更为安全一些。

(2)有供暖正常饲养的乌龟

北方冬季室内有集中供暖,春节也不是停暖期,没有冬眠的条件,乌龟通常是正常饲养的,并不需要加热设备。这种情况下,春节期间如果需要外出,同样也需要至少先停食三天以上,让乌龟排空肠道,然后放置于日常饲养的环境中即可。没有了进食和排泄,水质同样容易保持干净,等再次回家后正常喂食即可。当然,停食并排空肠道以后,也可以采用“浅水过背”的方法,将乌龟放置在安静、温度稳定和安全的地方,静待春节假期结束。

也许有朋友会有疑问,春节外出期间不喂食,乌龟饿了怎么办?其实大可不必有此担心。乌龟是出了名的耐饿动物,正常情况下几个月不喂也饿不死,不要说是春节期间这十几天。鸫龟先生养的一只草龟,已经冬眠了十几年,每年11月底开始冬眠,在9月底基本就不再喂食了,也就是在冬眠前有两个多月的停食期,饿不死,对健康也不会有什么不利影响。

出门看到乌龟(春节外出乌龟无人照看要怎么办)(6)

鸫龟先生饲养的草龟,每年冬眠前都停食一两个月

有些朋友担心乌龟饿着,在春节外出期间给乌龟设计了自动喂食器,其实这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乌龟进食就会有消化、排泄,人不在家,乌龟吃的越多,排便越多,水质越容易恶化,滋生致病菌,乌龟可能因此而生病。十几天不喂食,乌龟绝对饿不死,然而乌龟生病无人照看,却有可能要了龟命。孰轻孰重,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分得清。

综上所述,春节期间无人在家,无供暖地区加温饲养和有暖气地区正常饲养的乌龟,都需要在外出前停食并排空乌龟的肠道(至少需要3天时间),然后将乌龟放置于安静、温度稳定和安全的环境中即可。

三、结语

春节期间举家外出,家中的乌龟怎么办?对于冬眠中的乌龟,最常见的问题是因无人照看而导致缺水死亡。因此在出发前,需要检查下乌龟的冬眠环境,及时补充、补足水分,防止外出期间乌龟因脱水而死亡。此外,还需要注意保持温度的稳定和避免外来动物的伤害,确保冬眠中乌龟的安全。

对于加温饲养的乌龟,至少要在外出前3天停止喂食,以便留出时间让乌龟排空肠道。之后可以选择继续加温饲养(即让加热设备保持运行),但需要加足水,以防加热棒干烧。也可以停止加热设备,采用“浅水过背”的方法,将乌龟置于安静、温度稳定和安全的地方,静待主人外出结束,再次回家即可。

对于北方室内供暖,不需要加热设备,正常饲养的情况,同样需要在出发前三天以上对乌龟进行停食清肠,然后置于正常饲养环境,或放置于“过背”浅水中即可。乌龟行动缓慢,几个月不喂食也饿不死,因此无需担心春节外出期间不喂食会饿着乌龟。外出期间,我们更应该考虑是如何确保乌龟不缺水和环境安全。

【特别说明】:鸫龟先生,坚持分享有价值的乌鸫、乌龟和原生鱼实操饲养经验和心得体会,欢迎关注。本文原创首发于头条,欢迎以转发的形式分享,但请勿搬运,谢谢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