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人走长安街#

紫禁城外八庙之万寿兴隆寺

每次从南长街或者南池子进入去东、西华门的时候都被这两条古老的街道所吸引。街道两侧环绕在紫禁城周围有八座静静的寺庙,被称之为紫禁城外八庙。它们是南池子里面的普度寺、宣仁庙、凝和庙、南长街里面的万寿兴隆寺、昭显庙、静默寺、福佑寺和真武庙。

万寿兴隆寺、昭显庙、静默寺都在北长街路西,福佑寺、真武庙在南长街西北角。

我们先看看万寿兴隆寺。进北长街北口不远,路西有一座不大的庙门,石门额上刻着“万寿兴隆寺”。

万寿兴隆寺在明代是兵仗局。所谓兵仗局是明朝八局之一,专门制造军用器械,宫中零用铁器的机构。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皇帝都很有个性,其中有爱斗蟋蟀的、有爱做木匠活儿的、有爱炼丹弄仙儿的、有爱姐弟恋的、有一生只娶一个女人的,也有几位皇帝喜欢舞刀弄枪的。荒唐的明武宗朱厚照最甚,他从小就爱领兵打仗,甚至甘愿降级自封“镇国公”、“大将军”,他就曾在西华门筑宫殿,造密室于两厢,称为“豹房”、另外嘉靖皇帝也有此爱好,常常御驾亲临兵仗局,观看兵器制作和操练。在主管兵仗局的太监张维怂恿下,挑选了数千精壮太监,每天天不亮就进入皇宫为嘉靖皇帝操练,常常杀声震天,整个皇城附近的人都可以听到。这件事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安,经过多次进言劝阻,才结束了这场由兵仗局引发的闹剧。

这个寺庙清康熙年间几度重修,并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奉敕改为万寿兴隆寺。今临街山门所嵌“万寿兴隆寺”石额,就是当年康熙帝的御笔。几次重修寺院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一座有东向殿二进、南向殿四进,加之各殿的配殿,共有房舍200余间的大型寺庙。

到了清中期,一些太监岁数大了,无力侍奉宫廷,又无儿无女无家可归,便集中在万寿兴隆寺居住养老,因而这里一度被称为太监寺。太监们还成立了自养组织“养老义会”,年轻时即将自己的积蓄投入寺庙,以备年老之需。寺中有乾隆年间的“万寿兴隆寺养老会碑记”、“养老义会题名碑”多方,记录了养老义会的活动。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清朝的一些老年太监仍在这里居住,由政府供养。其中一些有学识的老太监还写了一些有史料价值的清宫密闻轶事。

现在,万寿兴隆寺已成为民居,但原建筑格局尚存。

外八庙是哪些寺庙(紫禁城外八庙之万寿兴隆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