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1)

1866年利萨海战,拥有优势的意大利海军仍然败于奥地利帝国海军,这极大地刺激了意大利海军的发展

设计与建造

到19世纪70年代初,刚刚统一的意大利海军已经拥有了一批不起眼的铁甲舰,其中许多都是由外国造船厂建造的。这种情况在1873年发生了改变,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铁甲舰开始建造。它们由杰出的造船师贝内代托·布林设计,具有革命性,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建造完成并下水。他们在两个炮塔上安装了4门100吨(450毫米)火炮,排成梯队排列在一个由厚钢装甲保护的中心装甲堡内。然而,装甲堡的前后没有水线装甲带;船的稳定性和浮力由水线以下的51毫米装甲甲板和上面的蜂窝小水密舱保护。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2)

杜里奥级防御与布局示意图

这两艘铁甲舰破天荒的没有风帆,只有一根桅杆,但强大的动力使船的航速达到15节,比同时代的外国铁甲舰快1-2节。以任何标准衡量,他们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布林有一个重要的盟友,海军上将西蒙·安东尼奥·帕克雷特·德·圣邦,在1873年7月被任命为海军部长。圣邦的雄心勃勃的海军计划获得了议会的支持,他的政治敏锐度加上布林的天才,造就了更加激进的意大利级铁甲舰。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3)

1894年的丹多洛号铁甲舰,主炮已经换成254mm

当海军部宣布建造这两艘巨型铁甲舰的计划时,议会中发出了强烈的反对声音,其中许多人赞成建造小型快速鱼雷舰艇。然而,圣邦他们认为这些新船不仅能加强舰队的力量,还能支持意大利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和殖民抱负。

新铁甲舰设计的总体概念属于圣邦,他想要一种“远程、快速和强大”的船。这些是杜里奥级的共同特点,但使“意大利”级与众不同的是第四个要求:能够将大量军队运送到意大利王国3940英里(6340公里)海岸线上的任何受攻击的地点。这源于1877年7月1日的《海洋法》,该法律规定舰队是防止海上袭击的主要力量。

意大利级最初的设计大纲是布林在1875年亲自起草的。最初,意大利级的主要武器装备是两门100吨的火炮(即450毫米的杜里奥级同型号主炮),位于两个装甲旋转炮塔中,其垂直侧面装甲为450mm。这样的厚度被认为是足以对抗外国舰队最强大的武器。最晚到1877年,主炮已经增加到4门100吨火炮。1878年,在该舰建造两年后,它决定安装最新的重炮,即431毫米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意大利的设计师们还决定放弃封闭的炮塔,转而依靠位于中心装甲堡内的开放式炮台来提供保护,炮台上的火炮可以在胸墙上方射击。这减少了重量,并成为允许增加干舷和插入一个完整的甲板的关键因素,这反过来提供了空间来运送一个完整的步兵师大概10000人的部队。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4)

意大利级最初的设计方案

显然,任何具有这些特点的船只都将是巨大的,而海军上将圣邦对18节这一前所未有的速度的需求使其尺寸进一步扩大。战略和战术方面的考虑都在这一需求中发挥了作用。在战略层面,意大利舰队的主力只是几艘现代化的战舰,需要能够在意大利的海岸线上的任何一个点上尽可能迅速地集中力量。

然而,意大利级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完全没有水线装甲。布林从设计工作的最初阶段就清楚地知道,如果他希望把船的尺寸控制在现实的范围内,那么一个广泛的水线带装甲。甚至一个像他在杜里奥级所使用的有限的装甲带都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种比装甲更好的优势,没有装甲总比有能被击穿的装甲好,因为装甲的碎片本身还会造成伤害。这些考虑让布林完全放弃了水线带装甲。相反,意大利级的重要设施将由从船头到船尾的连续水下装甲甲板保护,而任何水线撞击带来的洪水将由围堰、分区和煤炭掩体隔绝。垂直装甲将被限制在保护主炮和船的其他关键区域。

尽管放弃了水线装甲,随着设计从早期概念发展到实际建造与排水量上升。重装甲板和辅助武器的厚度和质量都有变化;舰下水后,原来的两根轻型桅杆被船中部的一根军用桅杆取代,并增加了一台巨大的起重机。

外国公司为该级舰提供了大部分设备。意大利号的装甲由位英国公司制造,而她的姐妹船勒班陀号的装甲来自法国。许多辅助设备也是国外制造的。

1875年,意大利号被划归给皇家船坞斯塔比亚堡来建造,位置在那不勒斯湾,在1876年10月,勒班托号则在一家私人造船厂奥兰多船厂建造。这艘船在议会引发了激烈的辩论,有人认为这艘船应该由一家国有造船厂建造。圣邦为这一命令辩护说,该决定将避免重大延误,因为国家设施已经超负荷,用于其他船只的维修和现代化。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5)

1880年9月29日,下水之前的意大利号。可以感受到其庞大的船体让海湾中到访的皇家海军主力舰也相形见拙

1880年9月29日,在翁贝托一世国王、内阁大臣、参议员、议员、外国使团和五万观众的见证下,意大利号庄严而平静地滑入大海,它将保卫它的光荣名字命名的祖国。下水后船体先是拖到那不勒斯湾的对岸,在那里安装了它的引擎和锅炉。之后又运到了350英里外的拉斯佩齐亚,在那里安装了装甲和火炮,这个过程花了5年时间。在经历了4年半的船台建造和5年的舾装后,意大利于号1886年10月加入舰队服役。

“勒班陀”号在奥兰多造船厂正式开厂10个月后开始建造。船体的下水在1883年3月17日是另一个庆典:受邀者包括国王和王后、王位继承人、王子、英国大使。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6)

正在进行下水仪式的勒班陀号

该船建造花了六年半(10月1876年至1883年3月)时间,同时又花了四年半的时间进行舾装。1887年8月,她正式加入舰队。关于建造这两艘船的成本(不包括在重整武器、改装等方面的额外支出)官方给出的数字是:意大利号29191874里拉,勒班托号28772481里拉。

基本结构布局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7)

意大利级基本结构数据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8)

意大利级排水量吨位权重

“意大利”号和“勒班陀”号都是用钢材建造的,与同类的铁壳船相比,可以节省15%的重量。双层底板覆盖了整个弹药库和机械空间的长度,即77.55米。中间剖面的双层甲板底部深度为1.0米。机械布局遵循了与杜里奥级相同的模式:引擎室位于船的中部,锅炉房位于船的前后——这种安排在后来的意大利战列舰和巡洋舰上重复出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确保锅炉不会因为一次灾难性的打击而停止运转,但它也需要更长的传动轴,提高锅炉在后面的燃料箱里的高度,这样传动轴下面就可以畅通无阻。最终的结果是增加了120-150吨的重量。

在结构上,船体采用的纵向系统与布林设计的杜里奥级不同。事实上,意大利级是意大利人偏爱纵向船体结构的第一个实例,这种系统被采用在所有后来的大型船舶上。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9)

侧面刨面结构示意图

船底的是由15个主要横向舱壁和两个纵向侧舱壁组成,从外底部延伸到防护甲板,形成了51个水密舱。此外,四个引擎室(两个在左舷,两个在右舷)被一个中心线舱壁隔开。双层船底的船体前后被细分为18个隔室。因此,在防护甲板下面有69个水密舱,另外还有84个在双层甲板底部。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10)

船底结构示意图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11)

装甲甲板结构示意图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12)

上层甲板结构示意图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13)

上层建筑及飞桥示意图

阀杆是钢锻造的,端部是一个伸出2.0米的闸板。它由中线上的垂直舱壁和装甲甲板支撑,装甲甲板弯曲到撞锤的底部。“意大利”号的水下船体上覆盖了一层覆盖着锌板的木头,以防止生锈,而“勒班托”号的水下船体则没有覆盖。该船有一个非常高的干舷,这提供了所需的空间来运输一个完整的步兵师(10000人)。

上层建筑是最小的。最突出的特征是司令塔和单独的管状桅杆,桅杆的基座作为起重机臂架的支撑。意大利号有一个大型船起重机的配重,而勒班托没有。在1905-06年的意大利维修中,笨重的桅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按照原设计的两个轻、短的桅杆。

从前烟囱到后烟囱的上层甲板上有一座狭窄的飞桥。这个高度允许火炮在它下面旋转,即使在他们的最大高度在桥的前端有一个驾驶室。

转向装置的布置不同寻常。舵头位于船体外水线以下2.0米,十字形舵头通过两个活塞在外壳内的填料箱转动。在船体内部,活塞是由另一个十字头连接的。意大利号的齿轮是蒸汽驱动的,而勒班陀号的是液压的;两种模式都有手动备份。

武器装备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14)

意大利级武器装备基本数据

1875年2月,著名的意大利炮兵罗塞特将军认为,与杜里奥的450毫米火炮重量相同的431毫米火炮可以用较长的炮管制造。配合新型的发射药,这种火炮可以显著提高炮弹的初速,从而提高其穿甲率效率。罗塞特的提议一开始没有被采纳,海军部门从阿姆斯特朗订购了四门前膛装弹450毫米火炮,用于意大利号和勒班陀号。然而,1878年,英国政府出于对英俄战争的恐慌截留这些火炮,并在直布罗陀和马耳他部署了它们。意大利人并没有对其感到愤怒,因为阿姆斯特朗已经报告说,他们正在开发一种更强大的431毫米后膛炮,就像罗塞特概述的那样。新船的建造才刚刚开始,阿姆斯特朗承诺建造期间提供一个100吨的配重,所以意大利人决定采用新型主炮。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15)

原先打算使用的450mm火炮 其装填复杂 火炮必须转动到指定的位置 然后压低炮口 利用液压推弹杆将炮弹推入炮膛中

罗塞特的预测在431毫米火炮上得到了证实:尽管它们的口径更小,但它们确实比450毫米火炮更强大。450mm20倍径的火炮发射907公斤的炮弹,初始速度为472米/秒,而新的431毫米26倍径火炮发射了一枚相同重量的炮弹,初始速度高达600米/秒。新火炮由于是后膛装填机,大大简化了装填程序。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16)

1887年勒班陀号左舷的431毫米火炮 炮台顶部的30毫米防护甲板很明显 在飞桥上可以看到37毫米霍奇基斯旋转炮

1881年,出现了一种改进的型号,431毫米27倍径火炮,该炮完全由钢制成,它是一种更强大的武器。出于不明原因,意大利号装备了有三门431毫米L26和一门431毫米L27火炮。考虑到那个时代的战斗距离很短,不同的弹道不会有什么影响。勒班陀有四门统一的27倍径火炮。

431毫米火炮的安装是在阿姆斯特朗的乔治·W·伦德尔的指导下设计的,他于1878年12月申请了专利。火炮没有耳轴,但在机匣上有六个突出的脊,与支架上相应的凹槽相匹配,阻止了炮管的任何移动,同时有三个金属带将枪管固定在支架上。液压压缩机吸收了后坐力。火炮最大仰角 15度,最大俯角-10度。意大利级主炮的炮管高出海平面约10米,所以即使接近55米,敌舰的水线仍然容易受到攻击,而炮击陆地目标时。战列舰可以从3000米的距离击中海拔450米的堡垒。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17)

431mm主炮的装填示意图,其装填过程完全在炮塔内进行

两个炮塔呈梯队排列,允许在船的另一侧旋转大约45度开火。火炮装填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弹丸和装药由伸缩式夯锤推入后膛。射速设定为每8分钟发一发。意大利号每门火炮45发备弹。勒班陀则是40发。

按照设计,意大利和勒班陀的二级武器装备包括18门149毫米26口径的阿姆斯特朗炮。12个在主甲板上,每边各6门,另外4门在上甲板上,沿胸墙的两侧,最后两门也在上甲板上,在船头和船尾的中线上。然而,当完成时,两艘船的二级炮台与原计划不同。意大利号进入服役时只有8门149毫米舰炮,两门在上层甲板(一门在右前,另一门在船尾),三门在主甲板两侧(两门在多面堡的前方,一门在船尾)。勒班陀号有8门152毫米/32口径的火炮。上层甲板上的炮有护盾,但主甲板上的炮只有船体的钢板才能保护。

虽然两艘船的主要武器装备在整个服役期间保持不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艘船的二级和轻型炮台被改变和补充。

在某一时刻,意大利级的149毫米火炮被改装成速射炮。两艘船的120毫米速射炮位于上层甲板,两门在左舷艏和两门在右舷四分之一。在多面堡下的每个炮台的主甲板上安装了两门57毫米火炮,在船尾走廊上安装了两门。除此之外还安装了一些37mm的小型速射炮。两艘船还携带了两门陆军样式的75毫米山炮和两挺机枪,供登陆部队使用。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18)

意大利号之后又增加了120毫米火炮 两个位于上层甲板上的左舷向前,其他两个在右舷船尾,就在这张照片中可见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19)

1887年8月17日,在热那亚,服役不久的勒班托号。舰尾走道上的57毫米舰炮只能勉强辨认出来。

两艘舰艇的鱼雷武器装备包括四根355.6毫米水上舷侧鱼雷管。在1900-08年的现代化改造后,意大利号被改为装备六个鱼雷发射管。1911年,勒班陀号的鱼雷发射管被拆除。意大利号携带了两艘二级鱼雷艇,而勒班陀携带了三艘警戒艇。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20)

1892年勒班陀号。右舷一对431毫米舰炮几乎直接对准摄像机。

装甲防护系统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21)

意大利级装甲防护基本数据

意大利号和勒班陀号不是拥有相同的甲板保护,意大利号在船中部有一个102毫米钢甲板,可能从最前面延伸到后面的锅炉房;甲板被削薄至76毫米。另一方面,勒班陀号的整个甲板都是统一的3英寸钢甲板。装甲铺设在甲板上。

装甲甲板水平地将船体分成下半部分,包括机械、弹匣、舵机等,和上半部分,容纳船员宿舍、煤仓和仓库。甲板的顶部在水线以下约0.9米,在船的中部两侧弯曲到水线以下约1.95米。在船头,它向下支撑着撞锤。

那个时代的重炮发射速度很慢,发射的炮弹通常是实心炮弹,因为爆炸炮弹无法穿透重型装甲。因此,“意大利”号和“勒班陀”号的设计利用了一些结构特性,以保护它们的浮力和稳定性,抵御相对少见的此类炮弹的撞击。在装甲甲板以上的船体每一侧都有两个围堰,由纵向舱壁形成,并延伸到水线以上约1.5米。外围堰位于外船体内侧几英尺处,里面装满了软木,这是为了在船体在水线处被击穿时限制水淹。内部围堰宽0.9米,由隔板细分,可以通过人孔从上面进入;外围堰的孔洞可以用吊床或类似的材料堵住内围堰。

贯穿整个船宽的内部围堰之间是蜂窝层,顶部是平坦的无装甲甲板。这个空间被一个中间甲板进一步在水线以上约0.4米的水平分割。上半部分被细分为154个密封舱室,而下半部分被细分为188个装满煤的舱室,这将限制船体损坏时的可淹水量。

两艘船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垂直保护的装甲板。到19世纪70年代后期,熟铁已经无法有效抵抗威力越来越大的火炮和硬化炮弹。全钢板是一种选择,但虽然它比锻铁更硬,但也更脆,在受到沉重的炮弹撞击时,表现出破裂的倾向。

不久之后,两家英国公司开发了“复合”装甲,其特点是将坚硬的钢板融合到柔软而坚韧的锻铁衬底上。在这两种情况下,钢板厚度约为钢板总厚度的三分之一,在抵抗弹丸方面比熟铁提高了25%。1882年11月,在拉斯佩齐亚举行了新一轮的试验,以确定意大利装甲的最佳钢板类型。尽管全钢似乎显示出更强的抵抗力,复合钢板最终被选为意大利号主装甲。仅仅两年后,也就是1884年10月。此时法国施耐德已经进一步改进了它的全钢装甲,这一次它比复合装甲的优势是不容否认的,所以勒班陀的主装甲由法国公司提供的全钢装甲。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22)

职业生涯早期的意大利号。请注意17英寸火炮上的帐篷状遮阳篷,以及安装在船尾大起重机上的探照灯。

尽管装甲类型不同,这两艘船用类似厚度的钢板保护的431毫米舰炮的炮台。被一个多面装甲堡保护着,多面堡斜放在船中部的上甲板上,稍微突出在船体两侧。弹药从弹药库中取出,用一根供应管连接装甲甲板和炮台中心。它被400毫米的钢板保护着。

桅杆底部的飞桥上有一个指挥塔,它配备了方向盘和话音管,用于与所有战斗哨所、发动机和锅炉房通信。

动力系统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23)

意大利级动力系统基本数据

18节的设计速度在这种尺寸的船舶上是前所未有的,估计需要18000马力。这种力量是由四个相同的垂直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提供,每轴两个。

意大利级有26台海军部椭圆形火管锅炉,是标准圆柱形锅炉的一个节省空间的变种。机舱前面有三个锅炉房;最前面的隔间有六个锅炉,其他两个隔间各有四个。发动机后面还有三个锅炉房,每个锅炉房有四个锅炉,总共可以装十二个锅炉。任何锅炉的蒸汽都可以被导向四个发动机中的任何一个。每个锅炉房都有自己的烟囱。

根据合同,意大利号别被要求拥有18节航速。然而,这艘船从来没有达到这个速度。它于1885年12月开始试航,1886年3月底,意大利媒体报道它的航速为17.85节,但实际上它的航速并没有超过17.5节,即使是这样的航速,它也只能保持大约一个小时。

意大利号无法使她的速度提高是由于它的锅炉蒸汽量小,通风不足,导致锅炉房温度过高。此外,由于强制通风系统全速运转,大量的煤尘被风扇吹散,导致司炉工人呼吸困难。

而在勒班陀号,椭圆形锅炉和机车锅炉由单独的烟囱提供服务,因此只有四个烟囱,而不是意大利那样的六个。重新布置了强制送风风机,改善了通风条件,消除了楼板吹出煤尘的问题。这些改变被证明是成功的。在1888年4月至5月的试验中,她达到了18.38节。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24)

在测速实验中,飞速奔跑的勒班陀号。

总体评价

意大利和勒班陀虽然在设计上具有革命性,但并没有带来战舰制造的革命。他们服役的时候,正是速射炮问世的时候,这决定了这两个钢铁巨人们的命运。他们的防护系统被设计成能在偶尔被大型慢速火炮发射坚固穿甲弹的情况下存活下来,但新的小型口径速射炮的空心炮弹里装满了炸药,它们会破坏它们的水线和软木围堰。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25)

勒班陀号,前面的遮阳篷在被展开。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26)

勒班陀号,后甲板上有遮阳篷打开。

布林试图在1884-95年建造的三艘翁贝托国王级上更新“意大利”级的设计概念;这些船在外观上与当时英国“海军上将”级的布局相似,但是更大(13600吨)和更快(试航时20节)。为了保护他们的水线免受速射炮的攻击,他们采用了100毫米的水线带装甲。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27)

翁贝托国王级战列舰,具有具有真正的现代化战列舰布局。

然而和意大利级一样,他们的服役时机也很不好,因为当他们服役的时候,120毫米到152毫米的中口径速射炮被广泛使用,使得他们的薄水线带几乎无用。同时,表面硬化装甲的引进使以合理的重量成本提供更广泛的侧面保护成为可能。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28)

翁贝托级西西里号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29)

翁贝托级撒丁号

意大利和勒班陀被建造成一种具有创新设计的新锐战舰,旨在满足意大利海军的特殊要求。然而,在采取装甲甲板保护的想法,其逻辑结论,被证明是过时的。当它们进入服役的时候,速射炮的发展使得它们很容易沉没或倾覆,因为它们的水线没有装甲。

服役生涯与最终结局

意大利号在1876年7月30日的皇家法令中被正式命名。1886年1月10日,她升起了海军军旗,并在4月进行了短暂的巡航训练,访问了那不勒斯、巴勒莫、卡利亚里、帕尔马斯湾和利沃诺,然后返回拉斯佩齐亚。1886年5 - 6月,她访问了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7月11日,她加入了意大利海军的主要作战编队,并于8月1日成为奥伦戈中将的旗舰。该中队去年10月曾在希腊和土耳其水域巡航。整个1887年,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和拉斯佩齐亚都处于预备队。从1888年1月起,她回到海军中队,现在由贝尔泰利中将指挥,参加各种演习。

意大利号于1890年11月被编入预备队。 从1891年到1895年,它处于了现役和预备役交替的时期。1895年,她成为预备役第3中队的旗舰,参加了人员培训的短途航行。此外,在1896年,她还担任了一艘射击训练船。当年7月,意大利号成为预备队第2中队的主力。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30)

1897年的意大利号

它在1905-06年进行了改装;烟囱的数量从6个减少到4个,军用桅杆和战斗顶部被前后两个轻型桅杆取代。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31)

这是意大利号在1905-06年改装后的一张照片,它现在只有四个烟囱,它沉重的军用桅杆已经被前后的桅杆所取代

从1909年到1910年,它被作为一艘鱼雷学校船使用。1911年,她被用作水上兵营。在1911-12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战争中,海军计划利用意大利和勒班陀号轰炸敌人的海岸,因为还有大量的431毫米炮弹可用。然而,这一计划从未实施。1912年12月,意大利号被带到塔兰托服役,作为军士长和机械师的学校。1914年6月4日的一项皇家法令将它从舰队名单中除名。

1915年4月20日,它被拖到布林迪西,改造成一个用于港口防御的浮动炮台,1915年5月23日再次被列入舰队名单,成为一等辅助舰。1917年12月16日,它被转移到拉斯佩齐亚,因为它被改做了一艘运输粮食的运输船。这项工作直到1919年才完成;7月27日被调任国家铁路局。1921年1月13日,她回到海军,在塔兰托被解除武装,最后在1921年11月16日遭到拆解变卖。

勒班陀号于1877年3月11日被正式命名,1887年8月16日服役。1888年5月14日,它与意大利号共同由贝尔泰利海军少将领导。1891年划为预备队,1892年4月重新服役。1893年,它成为舰队司令的旗舰,由海军中将托马索·迪·萨沃亚公爵指挥。1893年4月27日它得到翁贝托一世国王和德国皇帝威廉一世访问。1895年2月,它被调到预备役中队。从1896年3月26日到7月20日,它作为一所信号员和舵手学校、演习。

1897年6月,它参加了在朴茨茅斯举行的庆祝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庆典的海军检阅。从1902年3月到1910年10月,它在拉斯佩齐亚的一所射击学校服役,也参加了年度演习。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32)

1904年之后拍摄的勒班陀的照片。船首楼上的152毫米舰炮清晰可见 在锚链管上方还有一门37毫米轮转炮。

意大利铁甲号巡洋舰(能炮战能追击还能运兵的地中海钢铁多面手)(33)

另一个角度的1904年之后拍摄的勒班陀号

1910年10月它从开始担任水上营房。它于1912年3月26日受伤,但是1913年1月21日重新加入舰队作为一艘辅助船,她在1914年1月1日再度负伤,1915年3月27日被卖为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