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巴黎是法式浪漫的代名词。除了巴黎以外,法国东南部的海岸观光带也充满了浪漫的格调,这片区域的众多城市中,最出名的当属尼斯。尼斯是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的省会,拥有110万的人口,是法国的第五大城市。
▲尼斯是巴黎之外,法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区域被称为“蓝色海岸”
可回溯历史你就会发现,这座距离意大利边境仅30公里的城市在此前数百年间一直归属意大利,为了获得尼斯的统治权,统一的法兰西与分裂的意大利进行了三百余年的争夺。
尼斯被15次易手,但强大的法兰西始终无法彻底兼并尼斯,当19世纪末意大利以统一的国家形象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尼斯却永远离开了意大利,成为了法国的一部分,这又是为什么呢?
▲尼斯在法国的位置
一、统一的法兰西,分裂的意大利
尼斯位于阿尔卑斯山的南麓,这片高大的山体,构成了划分各个政治势力的地缘屏障,而尼斯本身又是地中海西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所以无论是西部的势力想要进入意大利,还是北部的势力想要进入地中海,都必须取得尼斯的控制权。
公元前1世纪,处于扩张期的罗马人占领了尼斯地区,此后的数百年间,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和一批蛮族国家的建立,尼斯又先后成为了伦巴底和法兰克帝国的领土。
▲阿尔卑斯山也构成了今日法意两国的边境线
公元843年,法兰克帝国统治者虔诚者路易与他的三个儿子签订《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
西、中、东三个法兰克国家分别成为了今天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之后又经过几次疆界调整,至9世纪末,中法兰克帝国的北部被东、西法兰克帝国瓜分,南部成立了意大利王国。尼斯所在的地区成为了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
▲法兰克帝国的分裂使得尼斯的统治权几经转手
公元962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二世在罗马加冕称帝,自此东法兰克王国演化为神圣罗马帝国,意大利被纳入帝国的版图之内,尼斯也随之成为了帝国的一部分。
西法兰克的境遇与东法兰克有些许类似。987年,法兰西公爵兼巴黎伯爵于格.卡佩推翻了原来的国王建立了卡佩王朝,西法兰克逐步演变成了法兰西。但是从于格的封号就不难看出,他实际掌握的领地仅限于巴黎及周边的法兰西岛地区,在法国国内的实力甚至比不上一些大的封臣。
▲公元1000年的法兰西王国,但法王真正控制的土地十分有限
为了改变权力分散,国王行政权不彰的情况,此后的历任法国国王通过联姻、战争等方式不断侵吞合并法国贵族的土地。比如英国国王以封臣身份在法国拥有大量土地,为了夺取这些土地英法之间爆发了著名的“百年战争”(英国国王更是试图夺取法国王位),最终法王取得胜利将英国势力赶出了法国。
在法国国王的不断打击下,法国国内的强势贵族势力逐步湮灭,法国国王直接掌控的领地面积不断扩大,绝对君主制政体在法国逐步确立。
▲早期的法国王室掌握的领地极其有限
就在法国整合国内势力,逐步形成统一国家的时候,统治中欧和意大利的神圣罗马帝国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帝国皇帝的权力逐渐被地方诸侯架空,成为了有名无实的空壳;诸侯之间为争夺领地而战争不断,帝国逐步陷入分裂之中。
1481年,法王路易十一兼并了安茹公爵勒内的封地,将统治范围延伸到临近尼斯的地中海沿岸,法国国王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一盘散沙的意大利。
此时与法国相接壤的意大利西部地区由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的萨伏伊公爵统治,法国人的扩张意图不可避免在这里引发了战争。
▲法王兼并普罗旺斯(右下红圈内),直接将手伸到了尼斯城下
1494-1559年统治法国的瓦卢瓦家族试图向意大利扩张,这与哈布斯堡家族产生了冲突,此时的哈布斯堡家族不仅统治着神圣罗马帝国,更通过姻亲关系取得了西班牙的王位,两大家族为了争夺意大利地区的势力范围,断断续续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意大利战争”。
为了避免被法国兼并,萨伏伊同哈布斯堡的军队结成联盟,但也正因如此,临近法国边界的萨伏伊随即遭到了法军的猛烈攻击,双方在尼斯城下多次交手,1543年8月,法国人更是联合奥斯曼土耳其人,搭乘百余艘军舰围攻尼斯。
城陷之后土耳其人在城中大肆掳掠,直到半个月后,随着萨伏伊援军的到来,法土军队才撤离出城。
▲围攻尼斯的法国-土耳其联军
1559年,意大利战争落下了帷幕。法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但是总体实力受到了削弱,无力再向意大利半岛扩张;而哈布斯堡家族虽然没能借此成为欧洲霸主,但通过战争打击了法国的扩张势头,并将意大利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场战争对尼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萨伏伊王朝在哈布斯堡阵营的保护之下保住了对尼斯的统治权,但这一切都只是双方的权宜之计,随着哈布斯堡家族的衰落以及法国实力的增强,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战争也在酝酿之中。
▲意大利战争结束后的意大利政治版图,尼斯留在了萨伏伊的境内
二、萨伏伊王室的“不固定财产”
进入17世纪, 法国在一代雄主路易十四的统治下进入了全盛期,成为了当时欧洲大陆上综合实力最雄厚的国家。
强大的国力给了路易十四扩张领土的野心,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企图实现法国“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天然国界的目标。
▲路易十四(1638-1715),在位72年 被称为“太阳王”
1688年至1748年间,法国为了将版图扩张到“天然国界”而相继卷入到“大同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中。为了遏制法国的扩张势头,英国、奥地利等国也多次联手对法作战。萨伏伊由于担心被法国吞并,而且极度依赖英国保卫他的海上贸易线,所以在每次战争中都站到了法国的对立面。
由于国力与法国不在一个等级,每次法军都能够占领尼斯甚至是整个萨伏伊公国,但是相较于尼斯周边的土地,法国更加看重德意志地区的领土,饮马莱茵河才是法国君主追求的目标,因此东南部与萨伏伊的战争只能算得上是次要战线。
虽然法国的胃口很大,但在欧洲各大列强的联合遏制下,法国在历次战争中均无法实现所有的战争目标,面积狭小的尼斯只能算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每每都让法国在战后无奈吐出。
▲虽然战场失利但萨伏伊最终收回了尼斯
反观萨伏依公国,虽然战场失利,但是在英、奥等国的支持下总能够顺利收回尼斯,甚至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获得了西西里岛的统治权。1720年,萨伏伊公国将西西里的统治权让给哈布斯堡家族,转而获得撒丁岛的统治权,吞并撒丁岛后,原来的萨伏伊公国宣布升格为撒丁王国。
▲1748年的欧洲地图
纵观17-18世纪的几场战争,国力强盛的法国希望实现地缘突破,将更多的土地纳入法兰西的版图,分裂的意大利由于各个邦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无法在对抗外敌时形成合力,成了法国眼中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但是法国在其他国家的联合打击下扩张之路并不顺利,战绩不佳的法国只能在有限的战利品中优中选优,正因如此,实力弱小的萨伏伊牢牢地将尼斯的统治权握在手中,但是这种情况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发生了改变。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这深深刺激了欧洲其他封建君主国家,以英、奥、俄、普为首的强国迅速组织起军事力量准备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
执掌法国政权的吉伦特派指挥法军进行反击,法军在东北方进展顺利,击溃奥地利的军队后占领了莱茵河沿岸的许多城市。在意大利战场法军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撒丁王国的萨伏伊和尼斯两个地区被法军占领。
1792年11月27日,法国议会宣布正式兼并萨伏伊和尼斯地区,撒丁王国不甘心领土的沦丧,他们一方面表示不承认法国对尼斯和萨伏伊的兼并,一方面在奥地利和英国的支持下积极谋划对这两个地区的反攻。但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胜利的天平逐渐向法国倾斜,第一次反法同盟趋于瓦解。
▲1801年的法国地图,尼斯(橘色圈内)成为了法国的一个省份
1796年5月18日双方签订停战条约,萨伏伊和尼斯被割让给法国。法国在尼斯及附近领土上成立了滨海阿尔卑斯省,对萨伏伊和尼斯两地的主权第一次得以确立。拿破仑称帝后,尼斯更是被打造成法国控制意大利半岛的重要桥头堡,在法国的东南部发挥着战略支点的作用。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各大封建列强在维也纳召开了国际会议,旨在恢复欧洲大陆上的封建秩序,许多法国侵占的领土得以物归原主。北意大利转交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控制、萨伏伊和尼斯也回到了撒丁王国的治下。拿破仑在这里留下的法国印记被一一抹平,直到45年后另外一个拿破仑将法国的势力再次带回到了这里。
▲1815年的欧洲地图,科西嘉岛在1768年被热那亚共和国转让给法国,撒丁王国则在维也纳会议后吞并了热那亚的剩余领土
三、意大利统一的“赎金”—尼斯入法
1848年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出任法国总统,4年后他在法国恢复了帝制并自称拿破仑三世。
拿破仑三世登基后,积极寻求恢复法国的影响力,他梦想着建立起可以媲美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在他的治下法兰西开始四处出击扩张势力。
▲拿破仑三世
当法国在欧洲大陆外不断扩张势力的时候,临近法国的意大利半岛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中世纪以来,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内部中央权力的沦丧,意大利半岛逐步陷入分裂。意大利半岛上邦国林立,为了统一半岛,实力较强的邦国也进行过尝试,但都因为法国、奥地利等周边强权的介入而失败,毕竟一个统一强大的意大利是不符合法国和奥地利的利益的。
19世纪前期的意大利半岛东北部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卵翼下的众多附属国,中部是法国保护下的教皇国,南方是邦国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两西西里王国。撒丁认识到要实现意大利的统一必须借助外部势力,于是撒丁将目光瞄向了法国。
1858年,撒丁以出让萨伏伊和尼斯的主权给法国为代价,换来了法国对其统一意大利的支持。
▲撒丁王国统一北意大利,但西北部的萨伏伊和尼斯让给了法国
第二年4月,奥地利与撒丁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旋即加入战争。在法国的军事打击下奥地利最终战败,北意大利被割让给法国再由法国转交撒丁。
就在撒丁控制北意大利后不久,法撒两国签订《都灵条约》,以法律形式宣告撒丁放弃尼斯和萨伏伊的主权,但是在表面上撒丁还需要维护一下面子,萨伏伊和尼斯地区将采取民意投票的方式选择自己的命运。
▲意大利统一战争
1860年4月,两地的居民以99.4%的赞成票同意加入法国,很明显公投被操纵了!虽然历史上的尼斯几番易手,但意大利民族始终是这座城市的主体民族,他们并不想成为法国的臣民,可法国人要求投反对票的人必须实名。
许多居民害怕遭到报复而违心投出了赞成票或是直接弃票。公投结束后,总计有四分之一的尼斯市民离开尼斯搬回撒丁王国境内,曾经的故国家园就此变成了“山河异域”。
▲撒丁国王放弃萨伏伊和尼斯的谕令
1870年,当法军在普法战争中失利,占尼斯人口大多数的意大利居民仿佛看到了回归故国的希望,此时的撒丁王国已经统一意大利半岛成立了意大利王国,在当年的尼斯市议会选举中,亲意大利势力获胜,他们打着“打倒法国人”的口号,企图归并到意大利王国。
但法国即便在普法战争中战败也绝不允许尼斯再次脱离自己的版图,尼斯当地的亲意大利势力被迅速镇压,此后法国政府在尼斯强力推进同化政策,意大利语学校被关停、意大利语报纸被查封,地名和人名全部法国化,尼斯就此与意大利渐行渐远。
▲尼斯的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雕塑,这座城市是加里波第的故乡
总的来说,整个19世纪尼斯的归属发生了几次重大变化,拿破仑一世通过军事征服将尼斯变成了法国领土,但随着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再次被还给了撒丁。
但是当意大利半岛统一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撒丁王国选择牺牲尼斯和萨伏伊去换取法国的支持借以统一意大利半岛,这种政治交换的影响远比军事占领来的深远,尼斯作为意大利统一的“赎金”被交给了法国,尼斯本身毕竟体量有限,没有决定自身前途命运的能力,只得在法国的同化政策下逐步融入法国。
四、破碎的“大意大利”梦
意大利统一后,随着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内也逐步产生了收回尼斯的呼声。但是由于意大利想在巴尔干、非洲等地争夺势力范围,实力上又与法国存在差距;而法国也在尼斯修建铁路、开展法语教育、鼓励法国居民迁入尼斯。随着法国化的逐步深入,意大利人与意大利语都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尼斯问题也就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
1925年墨索里尼成为意大利王国的实际领袖,这个法西斯狂人旋即提出了“大意大利”的构想,企图夺取包括尼斯在内的大量意大利周边土地。
▲1940年法意两军在尼斯周边的战斗
1940年纳粹德国入侵法国,法国迅速溃败。墨索里尼看到了夺取法国领土收回尼斯和萨伏伊的希望,他派军入侵法国,但是意军战力较差,面对人数装备均不如自己的法军,意军推进却十分艰难。
最终在德国的外交协助下,意大利获得了包括尼斯在内的法意边境上的一些领土,但是意大利对尼斯的统治没有维持了太久。1944年9月12日,对欧洲大陆展开反攻的盟军解放了尼斯,尼斯再次回到了法国的版图。
二战结束后,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法国在北非殖民战争的结束,大量移民迁入尼斯让这座城市一跃成为了法国第五大城市。这座曾经意大利人占绝大多数的城市,如今早已是法国人占据主体,意大利、北非等地移民共存的全新民族结构了。
在经过数百年的争夺后,法国最终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人,如今战争的阴云早已散去,随着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法意两国也已冰释前嫌携手发展,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今日的尼斯正在用蔚蓝的海水、和煦的阳光、悦人的红酒向世人们展示着法国第五城的激情活力。
▲尼斯,继续用绚烂的色彩编织城市的美梦
长期作者|碧落清遥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