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在鱼苗写作班参加日更的第一天 ,我相信一个美好的开始即将诞生 。
01 规则只能约束,写作最好是热爱
说到写作,我这个人比较懒,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写东西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时半会兴趣来了就提起笔开始写,工作事情多了,就把写作抛之脑后了。
但这次和22位伙伴参加了日更,相信能起到一个相互监督的作用。
就像苏引华所讲:“人是有兽性的,必须要靠机制来约束自己。”
记得以前在一家公司干销售时,公司有对赌机制,销售人员必须和销售部的同事签订一个对赌协议。
那真是倒逼自己,为了多一点业绩,我只有拼命联系潜在客户。
如果没有对赌协议,我就会比较懒散,偶尔几天奋发图强,偶尔几天垂头丧气,信心不足。
写作也一样,一个人时可写可不写,没有人会在意,但我报名群体后,规则摆在那儿,大家都盯着,不写时就要自罚。
除了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热爱写作,这种人不用机制约束,照样天天写作。
当然我看到简书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几乎天天都在日更,已经把写作已经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尽管没有什么阅读量,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只为对写作的这份热爱,对变成更好的自己的一份期待。
02 手写我心
今天听了水清亦有鱼讲的“手写我心”,确实和我之前听的写作课不一样。
以前听陈鸣老师的写作课,粥左罗老师的写作课都是对着方法论写的,当然这两位老师实战功底还是挺强的。
但鱼哥的“手写我心”确实别具一格。那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作为一个迈入写作道路上的选手,我每天都会有很多的灵感冒出来,就像晚上躺在床上时,突然冒出一个灵感或想法。
洗澡时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散步时有时候也会冒出一个想法。
手写我心得第一步就是从一个想法、一个灵感、一个念头开始。
当然想法和念头都是不够成熟的,想法只有一个点,思维好一点可能把想法连成一条线,能够记起几个关键点串联起来。
但要做成有一个面,有一篇完整的文章,仅靠一个点,一条线是不够的?
那如何破呢?鱼哥讲到发散思维,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我一听到这个词也感觉不陌生了。
至于如何去做到发散思维?就需要真材实料的,这里我谈谈自己理解的2点。
1、关联
尽量去探索和一个点产生关联的内容。
比如鱼哥讲到“发散思维,”我又想到了写作时的横向发展、纵向发展,都是属于发散思维的分主题。
纵向发展内容又可以写很多,横向发展又可以写很多。
试图去寻找和主题相关的,一个点,才能够成为一条线,一条线才有可能成为面,这都需要去寻找到关联的事物。
我自己如何去寻找的?先向内求,再向外求。
先从自己的故事里探索,看看有没有可以关联上的?实在没有就想想朋友身上的故事。再没有的话,就查资料(书、文章、报道、课程等)。
2、转换概念
1元可以等10毛,10毛=100分,1年=365天,1年=12个月,意思是一样,但是概念可以转化。
练习发散思维,自己认为需要尝试转换概念,这些年我看过互联网上的大咖都是转换概念的高手,只要一个概念被转换后,又在不断演绎,但是都是一个意思。
这是人类常用的一招偷梁换柱,谁能够把一个概念演绎的足够细,足够贴近生活的细节,获得认同的机会就会更大。
我看过“插座学院”推送过一篇“荷花定律”的文章,其实意思是和“复利效应”一样,只不过“荷花定律”普及程度没有“复利效应”这么高。
复利效应:假设现在自己的水平是1,每天进步1%或者退步1%,则1年后:每天进步1%的成果:1.01^365=37.78,每天退步1%的后果:0.99^365=0.025。
日常生活中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概念是相同的意思,
关于发散思维我提供的两个方法就是找关联、和转换概念。
要做到发散思维确实需要有意识的去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写在最后:
关于写作的规则能帮一时,帮不了一世,最终只有热爱才能走下去。
写作路上要持续精进,离不开刻意的练习。
就像手写我心需要去发散思维,去关联事物,去对概念转化,最终萌生的想法才有可能变成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