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与服装有关的词语(这些古代服装您见过吗)(1)

素纱襌衣 收藏于长沙博物馆

湖南省长沙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叫素纱襌衣。"素"是白而细的丝织品。"素纱"即白绢。"襌衣","襌"读音同"简单"的"单",意思是没有里层。"襌衣"就是没有里的单层衣服。它薄如蝉翼、轻若烟雾,重量仅49克,不到一两!

"素纱襌衣"是国家一级文物,代表着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水平。

电脑上保存的素纱襌衣照片,常令我想到学生读古诗文、成年人看古装剧会遇到的古代服装问题。

现将平时掌握的相关内容和大家分享如下。

中国古代的服装分头衣、体衣和足衣,式样、质地、颜色都有讲究。

古代与服装有关的词语(这些古代服装您见过吗)(2)

青铜头盔 河南博物馆收藏

冠(guān)

帽子,就是古人所说的头衣。男子长到20岁,要行冠(guàn)礼。冠(guàn),意思是戴帽子。这是古代男子的成人礼,少年男子行过冠礼之后,就算是成年人了。

"南冠",指俘虏。初中生在教材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会读到夏完淳的诗《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夏完淳,明末抗清义士。14岁随着父亲和老师抗清,失败后漂泊流浪,被俘就义时年仅16岁。"南冠"就是做了清军的俘虏。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南冠"也是这种意思。

古代与服装有关的词语(这些古代服装您见过吗)(3)

屈原木雕 战国服饰 浙江博物馆收藏

皮衣,毛朝外,古人最常见的冬服。属于体衣。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的是冬季打猎的场景。"貂裘"很珍贵,为达官贵人的穿戴,所以这里"貂裘"实际上也透露出苏轼的身份。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句,一件裘衣价值千金不能以"吹牛"来看。

狐裘在裘衣中极为珍贵,狐腋下的皮毛最为轻暖,狐裘极贵,能穿狐裘的人身份很不一般。"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不陌生吧?

古代与服装有关的词语(这些古代服装您见过吗)(4)

龙袍 雍和宫展品

纨绔

"纨"是白色细绢。"纨绔"是古代贵族子弟穿的细绢裤,所以"纨绔"用来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多含贬义。

是用麻或毛捻成线编织的粗衣,重、不好看也不暖和,属于质地粗劣的衣服。"短褐"指代平民。"释褐"表示做官,"释"是"放下",放下"褐"去穿轻暖的衣服了,意味着告别平民生活,走向官场。

麻衣

2018年高考全国I卷诗歌鉴赏的语料是李贺的《野歌》:"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麻衣"暗示了作者的身份和创作背景。"麻衣"的含义之一是布衣,旧指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穿的衣服,也用作举子的代称。唐代李山甫《赴举别所知》"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同为此种用法,李山甫的意思是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很多,但是能蟾宫折桂的人毕竟太少了。

古代与服装有关的词语(这些古代服装您见过吗)(5)

清军铁甲 北京博物馆收藏

朱紫

服装的颜色。唐代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官服,四品五品官员穿红色官服。因此用"朱紫"指代高级官员。宋代汪洙的《神童诗》"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朱紫"就是这个意思。

朱衣点头

旧指被考官看中。故事和欧阳修有关。2017年高考全国I卷选的诗歌阅读材料就是欧阳修的诗《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曾做礼部考试的主考官,看到出色的答卷,他就感觉身后有个穿红衣服的长者在点头,于是他就欣然圈点判为优秀答卷。他留有"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一点头"的诗句,这表达了他为朝廷选拔贤士的美好愿望。

古代与服装有关的词语(这些古代服装您见过吗)(6)

黄杨木雕 高力士脱靴 唐代服饰

青衫 唐代,八品九品文官穿青色官服。"青衫"代指官职卑微。白居易《琵琶行》中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卧病谪居的白居易为什么流那么多眼泪,是不是好理解一点儿了呢?同是天涯沦落人呢!

披发左衽

"衽"是衣襟。"右衽"是中原地区的服装,衣襟向右掩,左襟压右襟,在右腋下用细带儿系住。"左衽"是右襟压左襟,在左腋下用细带儿系住,属于古代东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指落后不文明的状态。《论语》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如果不是。意思是没有管仲的话,我们大概就要受异族统治,被异族同化了。

古代与服装有关的词语(这些古代服装您见过吗)(7)

蓝缎绣吉庆有余璎珞装

还可以再举一些例子,但是,因为牵涉到高考,涉及到教科书,今天的文字码得已经够多了。就分享到这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