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一条“放宽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年龄限制”的建议引起社会热议,也让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进入公众视野。

从网络作家到人大代表,从文学创作到政策建言,蒋胜男何以多年来一直坚持“既为作家权益呐喊,又为社会进步发声”?

「网络文学是一个大花园,各种生态都允许生长才会更繁荣」

上观新闻:早在1999年,您就开始发表网络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

蒋胜男:一开始,我是在“清韵书院”网站发表作品的。这个网站现在已不存在,但早期许多网络作者都曾在那里发文,比如江南、沧月、今何在等。

那个年代,上网的人尚且不多,在网上玩文学的更是小众,很多人不能持久,因为写小说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当时不仅没有稿酬,甚至还要倒贴钱买电脑并支付上网费用。不仅没有什么名利,常常连基本的署名权都难以保证,辛苦写出的文章,一转眼就被盗版或盗转,以至于有不少人选择了离开。

到了2004年,开始有一些网络作品得以出版,作者收到了稿费。虽然出版机会还是稀有的,但确实使网络文学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原来的社区也由BBS变为网站,原创作者在网站集结,带来巨大的流量,包括更多的跟帖和互动,甚至一部分读者也开始变成作者。

2008年正式引进付费模式之后,资本再次加速了网络文学发展。如今,各种移动终端、电子阅读器等的加持,使网络文学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观新闻:一路走来,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触?

蒋胜男:对写作的热爱、对交流的渴望,让我在写作之路上继续走下去。最大的幸福在于,文学之路上有人同行。只要写出来的东西有人能看到,有共鸣,我就感到很开心了。我的所思所想,我的欢乐痛苦,通过网络,通过文字,让千里之外的人能够和我同喜同悲,确实是莫大的幸福。

芈月传作者蒋胜男还有什么作品(芈月传作者蒋胜男)(1)

上观新闻:提起网络文学,多数人想到的还是玄幻、重生、穿越等题材。下一步,网络文学还会在老路上走下去吗?

蒋胜男:玄幻、重生、穿越这些题材,并不是网络出现之后才冒出来的新题材,明清笔记小说甚至更早的元代杂剧都有这些题材。网络时代的玄幻小说,其实也是时代“现实”的另一种反映。近年来的现代文、职场文、种田文已成为网络文学新的大类。

网络文学是一个大花园,各种花都要有,不能说牡丹最好看就全种牡丹。要看到,蔷薇也很美,狗尾巴草也生机勃勃。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种生态都允许生长,花园才会更繁荣、更有生机。

如今,网络像纸质书一样成为日常阅读的载体,网络作家和传统作家的分界线也不那么分明了。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网络作家和网络阅读者,每个人的阅读量也会是从前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我们应当乐见这种文学的普及化,更多人可以拥有阅读的机会、享受阅读的乐趣。

「我选择女性角色作为一艘船,载着时代与故事向前走」

上观新闻:您是学财会出身的,为何对历史题材创作情有独钟?

蒋胜男:我从小喜欢历史与文学。我的母亲是教师,家里有很多旧书,所以我的阅读生涯开始得较早。从少年时代起,课余生活便是在书海里度过的。放学后,还经常到母亲所在的学校图书馆自习。那个时候,书架上的书不多,我会将所有的书一架架看过去,喜欢的书甚至会看好几遍。

至今还记得,读的第一本书是关于春秋战国历史的《东周列国志》。可能就是这本书,点燃了我对历史的兴趣。那一个个散落在历史长河中有趣、有情、有故事的人物,让我对尘封的历史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知欲。

而财会专业的训练,培养了我严谨的态度和对数字的敏锐,而且能更唯物、更客观地去看待史实。

上观新闻:您被网友们戏称为“太后专业户”。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讲述“大女主”的故事?

蒋胜男:过去的很多文学作品,尤其是历史文学作品,更多的是由男作者和男读者共同建构的,中间塑造的女性离真实的人物有多远,可能是一个问题。当女性作者开始发声的时候,可以提供新的文本,或者给文学一种新的色彩。

我选择女性角色作为一艘船,载着时代与故事向前走。用她生命中的爱恨情仇,将读者带向那个遥远的年代。女性之间不是彼此的敌人,而是彼此的镜子,折射在家国命运的十字路口。

上观新闻:您是如何理解“大女主”的?

蒋胜男:我认为,第一标准是女性应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角色而存在。否则,就算有再多的“玛丽苏”情节加持,也和“大女主”丝毫没有关系。

在一些剧中,女性的作用、女性的对错,以是不是对男性有用为判断。但社会发展至今,女性地位有了很大提升。新社会的女性需要更好的参照物,让她知道遭遇爱情失败时该怎么做,知道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价值,以及如何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女性生而为人,不仅是要成为某人的妻子、某人的母亲,还要是一个独立的人,在社会中有自己存在价值的人。这样的参照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而不必拘泥于哪个时代。

芈月传作者蒋胜男还有什么作品(芈月传作者蒋胜男)(2)

上观新闻:这其实也是对男性的寄语?

蒋胜男:对。在一个多变的时代,不论男女都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做一个独立的、大写的人。如果还是拘泥于过去的印象,硬要去扮演某种角色,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甚至痛苦。

上观新闻:您是善于追逐热点的作家吗?

蒋胜男:其实不是我追逐“热点”,而是这个题材“到时候”了。我以历史上的女性为题材写出的作品,在构思和创作的时间上远远早于“大女主”热。比如《凤霸九天》在2004年就开始连载了,跟“大女主”热兴起隔了十几年。

“大女主”作品在某一时段能走红,归根结底是时代给予的机会,它是新时代女性群体诉求在文学上的精神映射。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二战以后,大量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在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有了更多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如果没有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写再多“大女主”,也难以成为社会流行现象。

「创作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上观新闻:您希望读者通过自己的作品收获什么?

蒋胜男:我希望能传递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不是让“古代人以现代为鉴”,而是理解历史人物所作出的决定必须根据过去的知识来分析和判断,不应该是后人强加上去的。

历史人物在历史转折点作决定的时候,可能并不能清晰地知道对错。这只有后世才能评判。我们应当更多去感触他的心理轨迹,在面临选择的关头参照他处理事件的逻辑和方法。后世的知识是强加不到前世去的,但前世的逻辑思维方式是可以为后世所参照的,这就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现在的一些历史小说,不是现代人以史为鉴,而是古代人以现代为鉴,这就蛮拧巴了。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不能成为鉴证,而变成了历史功利主义。

上观新闻:具体来说,您的创作原则是什么?

蒋胜男:一位老师曾对我说:“戏就是写爱恨情仇的,先把这个写好了,再加入文化,加入思考,一步步把它抬高。你连爱恨情仇都没有,就拼命给人家讲文化,这和上思想政治课有什么区别?谁会花宝贵的娱乐休闲时间来听你训诫呢?”

20世纪90年代热播的一部历史剧,既有历史,又有精彩的故事、华美的服化道,给当时还年少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恰好印证了老师的教导——历史题材创作要做到位,必须处理好严谨的历史考证与丰富合理的剧情两方面关系。

我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私底下,我会花非常多的时间,先把与故事有关的历史细节都做好,然后在这个结构上展开。如果光有想象力,而没有史实,那就是虚无。如果只有史实,却一点都不能发挥,那这个东西就是论文了。我的创作,更希望在不动大历史的框架下,去填充人物之间的情感细节。

芈月传作者蒋胜男还有什么作品(芈月传作者蒋胜男)(3)

历史小说在剧情和史实之间的把握,我觉得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剧情创作上,符合历史小说创作中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要求;在历史大方向上尊重史实,细节上真实细腻重现时代的场景,同时尽量从历史资料中去架构骨架;在剧情演绎上,要努力切入全新的角度进行创新,但创新的同时要注意让故事结构、人物关系、情感纠葛、人物性格发展都符合逻辑,既要有生活的真实性,也要有人物性格的合理性。

上观新闻:这样的“穿针引线”,其实也很考验功力。

蒋胜男:是的,重点在于把时代人物和事件串联在一起,而不是在史料里穿插小说情节。

像“祥古山之变”“景宗改元”“澶渊之盟”这些历史事件,可以作为重要情节点在小说里展现。但如何把这些情节与主角之间联系起来,就需要去丰满人物的性格,继而由这些人物的性格去推动事物的发展。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我觉得人生如此,作品中的人物也是如此。

上观新闻:没有灵感、写不出来的时候,您会怎么办?

蒋胜男:我会闭门,排除外界所有的干扰,自己静静地和一墙的书对话,和古人对话。过了一段时间,再走出来,走到现代社会,去关注时事,去和人们对话。

就像张爱玲说的,要听得到“市声”。我有时候会特意上菜市场买菜,会走过天桥,看那些人摆地摊,听他们讲有意思的事。

生活和创作,是一体两面的事。我会去体察生活,从身边的人事中获得一些感悟,那时候灵感就会翩然而至。

上观新闻:对于热爱文学、有志于创作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

蒋胜男:我的建议是多看书、多看资料、多思考,并且勇于动笔。就历史文学创作而言,需要积累史料史识,建立史观。后面这一点,尤其重要。

文学创作其实是重新构建一个世界,所以需要广博的知识。在阅读和研究上,不仅需要打通文史,而且要接触地理、经济、哲学,甚至心理学上也要有所涉猎。

随着阅读的深入和广泛,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各个体系架构之间会有相似和联系之处。这种求知的兴奋是广泛阅读的正反馈。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培养输出能力也十分重要。在真正创作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在知识模块方面的薄弱之处,这时可及时调整学习的方向。热爱创作、坚持创作,才能真正培养和提升文学功力。

芈月传作者蒋胜男还有什么作品(芈月传作者蒋胜男)(4)

蒋胜男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代表作有《芈月传》《燕云台》《天圣令》等

栏目主编:龚丹韵

来源:作者:夏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