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1)

这是创刊于2017年8月16日的

徐荣耀故事传习研究基地

总第241期

周长青不是宜都人,宜都却是最终成就他雕塑事业和美满家庭的依归。读完余和霖老师撰写的周长青的文章,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社会”、“本色”、“草根”、“热爱”、“一技之长”、“尊严感”……简明的词汇却让读者立马完成了对这个草根艺术家的勾勒。我们清晰读到这个表面风光而命运多舛的艺术家,原来历经了艰难曲折的求学路、脑力及体力兼备兼用、跌宕起伏的婚姻,其人生充满戏剧性。所幸,热爱最终消融了困苦,大悲大喜的周长青,迎来了大器晚成,春暖花开。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2)

余和霖(右)与周长青(左)合影

艰难困苦 许身雕塑

——草根筑泥雕匠周长青先生的悲喜人生

作者简介:余和霖,男性公民。湖北宜都人,三非老人,非作家非枪手非网文,2006年宜都退休老师,社会余语书写者。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3)

作者余和霖

题记:

地球能给我一个空间,让我的作品站在那里,就是我人生的最大快乐。——周长青

一、社会的周长青

外观上看,宜都雕塑家周长青是不伟岸的,而是笃实的。

他身高1米6左右,脸部肌肉不疲沓松弛,一双大而有力量的劳作的手,腕部灵活,臂肌显见。一头浓密黑发夹杂着些许白发向后偏两侧覆盖耳廓大部,透露着世俗的“艺术家”范儿。一双不深邃炯炯而平凡眼睛,山根适中肉实的鼻子不露双孔,给人过目不忘的是,深深的鼻唇翼沟纹,如雕刀一般把“肉八字”刻在他的脸上,彰显着周长青勇毅执着的精气神儿。

让人大感意外的是,周长青步行不稳当,不能健步如飞。

1962年刚满8岁他,患感冒发高烧,家长把他背到镇上医院就医,医生一针扎到他的左腿坐骨神经上。由于当年医疗条件所限,这个医疗事故影响他的身体发育,左腿比右腿总是长得慢些,不可逆的腿疾落到他身上就是一辈子。

周长青从8岁开始就步行不稳当,一瘸一拐的。现在他67岁了,一瘸一拐的顽疾伴随着他。他身心的痛苦,几个人能感同身受?

当他还没有今天功成名就的风光时,有悲悯心的人,同情他。同情的目光,投向他,周长青心里并不好受,他说,同情也不能治好我的顽疾,我是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

无悲悯心而有恶俗心的人,羞辱他,说他是“掰子(方言)”瘸子,恶劣的还模仿他走路的样子。周长青心里更不好受。他痛苦的接受着现实,他就是个“掰子(方言)”瘸子,不能健步如飞。他没有心力去与那样的人逞强斗狠,逞强斗狠,也改变不了现实。他只能是用愤懑的目光回击他们:我是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4)

年轻时的周长青

现如今,周长青今非昔比了。先后获得“湖北省阳光达人”“宜昌市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宜都市自强模范”“最美抗疫卫士”等诸多殊荣;还当选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宜昌市残疾人文学艺术协会副主席、宜都市残疾人艺术协会主席。他的雕塑作品,已经被业界普遍认可,业界大佬对他的作品也有非凡的评价。

周长青的社会角色很光鲜了。他的事迹就是一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励志故事,他就是一个“残疾人雕塑家”。

这样的封号固然不错。但是,作为社会励志榜样的周长青,能如我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

我们到底要从周长青先生的经历中,领悟什么样的“生存、发展、自我实现”的常识和智慧呢?

二、本色的周长青

在本文的副标题中,我在周长青先生的名字前加三个定语:草根、筑泥、雕匠。这三个词,就是我认为的周长青的本色。他本人表示,说出了他心里话。

周长青出身草根。1955年8月16日,周长青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大同乡官坟嘴村这个偏僻山村的一户农民家里。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兄妹四个,他排行老三,加上婆婆和爷爷,全家八口。他8岁那年,一次医疗事故把不可逆的腿疾强加到了他身上。

在那普遍贫穷的年代里,草根出身没有任何家世和社会背景的周长青,和千千万万草根出身无背景的农家子弟一样,艰难度日。该吃过的苦,吃过了,该受过累都受过了,只是他比较别人,更苦一些更累一些,因为他腿有顽疾,不能跟常人一样正常行走。腿有顽疾这个早年的阴影,他一生也挥之不去。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5)

周长青在制作雕塑

草根出身,给周长青生命的底色,烙印了吃苦耐劳的鲜明印记,让他在颠沛困顿的岁月里,顽强的生存、挣扎、保持了勇敢活着的勇气。

筑泥,是周长青自己给自己取的“号”名。在古代姓、名、字、号所标识的个人身份,是很有讲究的。男子成年后,自己取个“号”名,合乎礼数。某人的“号”,表达他的兴趣、爱好或者愿望。

筑泥,就是筑泥巴。大型的筑泥巴,应该在旧时的砖瓦厂、陶器厂了。大片的黏土铺成一定厚度的圈,浇上水浸泡后,筑泥巴的人和牛就进入泥巴圈中有规律的打转踩踏黏土,这就是所谓的“筑泥巴”。

泥巴要被筑得黏、融、匀,以增强泥巴的延展性。小型的筑泥巴,就是手上功夫了,筑法有搓、扳、揉、捏等,也就是俗称的“玩泥巴”“搓泥巴果果”。

周长青以“筑泥”为“号”名,低调而大气,本色又童真。

筑泥造型不就是泥塑么?天下稚童有谁不喜欢玩泥巴的呢?那是童真童趣。你不喜欢,学校还要教你玩泥巴,手工劳动课的橡皮泥塑就是玩泥巴。

“筑泥”之“号”名,现在是周长青的网名了,这很好的。

筑泥造型就是泥塑。泥塑是雕塑的基础功和小样、大样,雕塑造型的视觉感、艺术感、想象力,尽在泥塑的小样、大样中。泥塑在雕塑门类中又自成一类。筑泥周的泥塑在业界被叹为“神乎其技”了。

中国的雕塑艺术在世界雕塑史中是顶级辉煌的。现在遗存的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秦兵马俑、乐山大佛等雕塑艺术品,无不让普天下人叹为观止。还有宫殿、园林、庙宇、佛塔、帝王陵、墓葬群、桥梁、楼阁等,还有不计其数的青铜器、石雕、玉雕、木雕、漆雕、兵器雕等等的雕塑艺术品,广博浩瀚精妙绝伦。

可是,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关于雕塑家的记载却极少,偶有提及也无法对证于现存作品。是无数伟大的、优秀的、无名的画工雕匠,为后世留下了人类雕塑艺术的灿烂辉煌。

周长青的本色就是画工,雕匠,就是个手艺人。

他承接着先辈无名画工雕匠的辛酸苦辣,以自己有兴趣又喜爱的画画、泥塑和雕塑的一技之长,“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郑板桥)

周长青就是靠自己“草根、筑泥、雕匠”的本色自立起来,自强起来,自尊起来。他以“画画、泥塑、雕塑”为职业,为根基,为饭碗,挣钱挣衣食挣小康。

他心安理得,问心无愧,这与他腿有顽疾,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一分也没有,是0关联吧。

三、因为兴趣,所以热爱

因为兴趣,所以热爱,由此产生的心理内驱力,对所热爱之事与物,注意力集中,就有执着心、坚韧不拔。

周长青因腿疾家休学一年后,去上学读书。他看见比他年长6岁的哥哥周园华画的几张画,激灵一下,引发了他画画的兴趣、爱好和天赋,就对哥哥的画爱不释手,缠着跟哥哥学绘画。没多久,他从哥哥那里学不到什么新东西,就求教于教美术的文世齐表叔,跟表叔学了一年。表叔的美术知识,已经满足不了他,就写信推荐他到北川去找一个和尚拜师学画画,这个和尚是闻名遐迩的著名画匠陈国民。

画匠陈国民和尚,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运动中,遭到红卫兵的游行批斗,被关108天后又被赶出庙宇,流放到北川一个偏僻山村。

周长青回忆说,他师父确实是个艺术天才。他没有上过一天学,读过一天书,绘画可称得上“西蜀第一人”,书法水平一流。

周长青还说,他师父简直就是一个神人,不管什么东西,他看过,就过目不忘,一看就会。那时,没有钱买钟,师父就用木头做了一个,用橡皮筋吊着马溜咣石,一天下来只误差半个小时。

师父为人处事,让他感动,周长青说,师父坚持的是以人为善,和为贵。整天在外帮人、积德、做善事,他会木工活,又会铁匠,帮人打东西(方言,铁匠锻造铁具)从不收半分钱。

事实上,周长青是先后两次,拜陈画匠为师学画的。第一次半年,第二次一年,他与师父形影相随,修路打井,行善积德,下力干农活做家务,学师父的各种手艺,师父唯独不教他绘画书法。

表面的说法是,师父汲取文革中的惨痛教训,死心塌地的不教徒弟绘画书法,担心会祸害了徒弟一生。以陈师父的禅心修为,又似乎另有禅机。师父对周长青师兄说周长青,他太精怪,太聪明了。

周长青追随师父一年半,并不怨恨师父,相反尊崇师父,他说,没有学到绘画,师父却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接物,教会了他生产、生活多种技能,又让他除腿疾外,身心健康,受益终身。

此刻,周长青停顿下来,遥望西南,眼里有浑浊的泪。

周振林先生的《雕塑忠诚的强者 ——走近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雕塑艺术家周长青》、谭金华女士的《勇闯‘上关丫’》二文,对周长青“二进二出”拜陈画师学艺的经历,有精彩的描述。

周长青“一进”师门,是因为喜爱画画。从南充到北川有400多里路程,他从家里出发,步行90里,到遂宁乘车,经绵阳达到北川。北川再到师父那里还有120里路,完全靠步行。那年他只有13岁,只身前往。师父不收留他,他是赖在那里不走才被收留的。

“一出”师门,也是因为喜爱画画。他从师兄那里发现师父绘的《画册》,便偷偷临摹,如痴如醉,被师父发觉偷艺学画。师父大怒,把他逐出师门。

周长青“二进”师门,还是因为喜爱画画。他初中即将毕业时,父亲希望他学裁缝手艺,他说,要学画画,不学裁缝。父亲坚持要他学裁缝,还要把裁缝师父请进门来让他拜师。他找到舅舅,在舅舅的资助下,逃到北川去找师父学画画。师父还是不收留他,他故伎重演,说要呆在师父身边一辈子才被收留。

“二出”师门,也是因为喜爱画画。将近一年,师父就是不教他画画,他就故意和师父闹别扭,激将师父教他画画,他跟师父打铁当下手,师父要他打左边,他锤右边,跟师父干别的活,师父要他干这,他偏要干那。师父一气之下,叫来一个徒弟,安排把他送回老家去。那徒弟只是把他带到了北川。

令人惊奇的是,拜师学画未果,回来上高中后,周长青听人说室外雕塑在川、藏一带流行,他竟然独自一人,从南充—绵阳—茂县—黑水—北川—甘孜—(四川)阿坝,一路千辛万苦,行程1000多公里,历时半年,一边为藏民做木工活(从师父那里学来的手艺)为生,一边学习描摹藏传壁画,帮藏民画壁画及唐卡(西藏彩色卷轴画)。他对画画的执着心、坚韧不拔。

阿坝学藏后,他辍学回家,边在生产队劳动,边自学钻研绘画。1972年,湖北潜江五七油田来他们生产队招合同工,他有幸跳出了农门,在潜江五七油田干了三年,其间,他始终还在自学自画,自画自学,没有搁下那枝绘画的笔,三年合同工期满,未能转正。

冥冥中,压抑灵魂深处的喜爱绘画艺术的潜意识苏醒,他毅然辞去五七油田的工作,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俗称个体户,现在叫灵活就业人员,继续追逐他拜师学绘画学雕塑的梦想。

他参加了四川一个建筑工程队到当阳搞建筑。冥冥中,在给一位当地记者搞家装的过程中,周长青与记者熟悉了,经记者介绍,周长青结识了他的第二个美术老师——后来在武汉理工大学任教的史照(兆)明教授。他师从史老师学艺三年,掌握了许多雕塑知识和本领。他的绘画、泥塑造型、制模(装模)、雕塑的技艺全面提升。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6)

当阳长坂雄风赵子龙雕塑

1985年11月,他在史老师指导下,参与设计、并组装完成了大型城标陶塑处女作:长坂雄风《赵子龙》。安装那天,他完全不像一个残疾人,一人爬进去拆雕像内胆,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累得汗流浃背,一直坚持到最后安装结束。政府的人来了,史老师来了,都叫他 “周关键”!称赞他是长坂雄气《赵子龙》塑像成功的关键人物。

时年30岁,周长青三十而立。

周长青自小就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痴迷绘画,几经挫折,痴心不改。由兴趣、热爱而生的心理内驱力,终于因果得报,他寻觅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雕塑。由职业到事业,许身雕塑,热爱雕塑,执着追求,坚韧不拔。

四、吹尽狂沙始到金

1976年前。周长青在命运的唆使下,在四川南充的偏远山村上学,得顽疾,凭兴趣爱好自学画画,拜师学画,在北川在师父那儿在阿坝草原颠沛折腾着画画,在生产队务农。

1976年,他20岁出川,随着五七油田招工,来到湖北潜江。

那以后,他在武汉、宜昌、沙市、潜江、当阳、荆门、荆州、枝江等地,转辗颠簸,辛劳备至,创作浮雕、壁画、雕塑作品。有的能弄点钱糊口,有的空耗财力物力精力,只得自己留存。

这23年,周长青举其大者,一是宜都市陆逊广场陆逊雕塑。陆逊雕塑是周长青由武汉转战宜都的首批大型作品,于1999年创作安装完成,在陆逊广场经历了几次设计迭代后,仍屹立于广场中轴,为宜都市的城标名片。塑像总高为9.5米,基座为2.5米,雕像7米。由混凝土现浇成型,基座石贴面,雕塑为丙烯上色。基座背面有陆逊简介。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7)

陆逊广场陆逊雕塑

二是,1988年,周长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工业大学建筑系造型设计专业进修学习。他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边学习边打工,以优异的成就完成了两年系统的专业进修,并先后参与完成了武汉工学院《腾飞》、《奔马》两个现代雕塑作品,受到老师赞赏。

三是,1980年,周长青与当阳女青年结婚,1984年育有一女,现38岁,就职当阳住建局。1990年夫妻离异。

四是,周长青在枝江文联人际关系不好,几次创业办厂、经商的策划胎死腹中,眼见能挣到的不少的钱,不能变现,他很沮丧。他的初心是,要搞好雕塑的事业,需要很多的钱,他想挣到大钱后,把雕塑文化事业搞得风生水起。

五是,最重要的,他从1976年-1999年,23年的劳碌奔波,摸爬滚打,甜酸苦辣,人世百味,周长青不仅练就了不一般的绘画、泥塑雕塑的奇工巧艺,他熟练掌握了从样稿、泥塑,小样大样,制模转模,现场的浇筑,大型雕塑的质检、维修养护等等完整的雕塑工艺流程,不少环节,一般搞雕塑的艺人是不能胜任的。特别是大型雕塑的施工、质检,保养、维修,他都亲力亲为,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的朋友刘志华先生说,长青不简单,大型雕塑不仅要艺术眼光,也是重体力劳动。我深表赞同。雕塑家,就是脑力智慧和体力劳作兼备兼用的工匠手艺人,体脑结合的劳动者。周长青就有这种工匠精神品格和体力支出者。他至今都自豪地说,我的雕塑作品都是手工制作。

1999年,周长青落地宜都,到现在(2022年)也是23年。

在这23年里,周长青逐渐把雕塑职业做得精益求精,又不断把雕塑职业的本事继续拓展,除了人物雕塑外,周长青在乡村地标雕塑、墙体浮雕、旅游沙雕、创意绘画等领域,也有很高造诣。2019年10月8日,宜都市首个民间工艺大师工作室——“宜都市民间工艺大师周长青工作室”授牌成立。23年间周长青雕塑代表作还有:

2000年,《千古风流》和《两江明珠》浮雕,悬浮在市政府门前的人民广场东西两侧,象征新世纪宜都腾飞的两翼。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8)

千古风流浮雕

2011年,屈原雕像,在湖北省残联、湖北省广电总局联合主办的“阳光达人秀”作品展览中,荣获十强。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9)

屈原雕像

2012年,昭君雕像,在中国残联主办的艺术作品展中,入选内地与澳门联展并被收藏。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10)

昭君雕像

2015年,5.8吨大茶壶雕塑,成为宜都市土家山寨吕家坳村的“镇村之宝”。

2016年,巨型苞谷样苞谷酒瓶雕塑,矗立在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愿景。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11)

巨型酒瓶雕塑

2020年,玻璃钢浮雕抗疫作品《众志成城》,被人民日报有品质新闻等从中央到地方十多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雕塑的社会价值不胫而走。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12)

众志成城浮雕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13)

抗美英雄曹光胜

周长青手中有“美术类(雕塑)”专业资质等级证书本。2022

年5月31日,经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家评定委员会、世界艺术市场发展中心考核审定,符合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家授予标准,同意授予您(周长青):中华人民共和国雕塑大家(以上为中英文双语)。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14)

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是2022年7月20日,距离颁证的时间,已经过去50天了。

我坚持索要这个本本,周长青终于传给了我。

我很感动,既感受到他低调沉稳的心态,又给了我写完本稿的信心,因为我没见到很多宣传周长青的文字中“残疾人雕塑家”六个字!

这很值得玩味,呵呵了。周长青今年67岁,大器晚成啊,大器晚成!国家级雕塑大家,不就是大国工匠么?

借此机会,我谨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著名诗句祝福他: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五、幸福之家(1)

托尔斯泰老人经典的家庭幸福的名言至今耳熟能详: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周长青曾经的家庭是不幸的,两次到10年的夫妻离异了,三婚与邓书琼女士结合,夫妻同心家庭幸福,至今16年了

邓书琼曾经的家庭也是不幸的,夫妻12年离异了,二婚与周长青先生结合,夫妻同心家庭幸福,至今16年了。

回过头来,看托尔斯泰老人经典的家庭幸福的名言,似乎有些不匹配:幸福的家庭不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幸福的可能。

这话是可以成为凡人名言的。

1980年,周长青25岁与当阳女青年结婚,1984年育有一女,现38岁,育有二子。1990年夫妻离异。

1994年,周长青39岁与宜都24岁女青年结婚,1995年儿子出生,2004年,夫妻离异,9岁的儿子周光维随老周。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15)

周长青、邓书琼夫妇

2004年9月,经过朋友介绍,周长青认识了已经离异无子女的单身女士邓书琼。当年她在自己开办的洗车场忙碌,身体瘦小,面相憔悴,皮肤在在露天洗车场过度阳光持续照射下,显得暗黑有斑。

邓书琼向我倾诉:那一年我和老周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当时我一无所有,我找亲戚借了8000元,开了一个洗车场,小卖部。我和老周相识的那一年,因为洗车,长期在大太阳下工作,人是又黑又斑多,可以说是我人生中长的最丑的一年,感谢老周没有嫌弃我。

她的话,很让我惊讶。当年她只有35岁,老周已经49岁了,还有个9岁的儿子。我瞥了一眼这位已52岁的邓女士,显然看不出已52了。她身材娇小,五官秀气,特别是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又露出些文气来。她亲口诉说那一年(2004年)是“她人生中长得最丑的一年”。这得多坦诚,才有勇气在交往不多的老头面前,说自己当年“最丑”,简直有些颠覆我们常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了。

我和邓女士第一次见面是2017年。那天她开车送我和老周去参加一个研讨会。她很礼貌的称呼我老师,客气的给我敬烟掺茶水,一个有素质的文秘样,说话的语调适中而亲切。我起初并不知道到她是老周的夫人,通过观察,我只是觉得她和老周有关系,后来听别人称呼,我知道她是老周的夫人,看到老周恭谦和蔼的样子,我其实对老周有些腹诽。后来陆续听到朋友对邓女士的介绍,知道她的口碑极佳,我是相信,周长青夫妇的家庭是幸福的。

2004年他们相识相知,那时的周长青有些名气,离异后,情绪低落,三江的艺术预制构件厂也无心经营了,他在工商局那里租两门面,一间开“长青画室”带学生画画,一间修复古董,也在自己的居所(工农路计委小区三室两厅的原朋友单位的住房)开画室带学生,带着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

邓女士也是惨淡,离婚了一分钱也没有带走,找亲戚借了8000元,开了一个洗车场,在烈日下暴晒成瘦小黑的“丑女”。

他俩是不是一对苦命鸳鸯我不能断言,但他们是在人生命运的低谷相识相知是一定的,只能说是缘分了。

邓女士说,我和老周相处了两年多,我觉得老周对我和我的家人都挺好的,他很有责任心,很有担当。老周说,小邓特别勤劳,特别善良,和她在一起,我很轻松,什么苦也不怕。

2005年,他们找曹云借了2000元,去四川把老周的父亲接到宜都赡养,邓女士在老周老家,不管到哪家,衣袖卷起就进橱房,待人礼貌周到,老家亲戚都很喜欢她。她视老周之子周光维如同己出,衣食住行用,辅导孩子学习,悉心照料,儿子的亲情感,让邓女士感到很开心。家的温情在向他们招手。

2006年,周先生和邓女士登记结婚,他们的结合开启了一道幸福之门,携手同心,去开创幸福之家。

幸福之家(2)

再次步入婚姻殿堂的周、邓夫妇,已经不是谈情说爱的小青年了,他们要经营的是家庭的幸福,他们都是勤奋劳作的人,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婚前的生存困境,毕竟经济效率的学问是:1 1>2

他俩放手一搏,装修、材料、书画培训、装裱、古董修复、建陶设计,雕塑等等,能挣的钱,他们都要合法地去挣。也就几年功夫,宜都市现在有些名气的“三合院”,2009年冬月,在邓家父亲宅基地下基脚,2010年建房之后,接着装修了。

“三合院”是周长青命名的,他的朋友书法家孔繁锦先生留下墨宝。之初,有人建议命名“三合苑”,苑, 学术、文艺荟萃的地方。老周坚持说,还是用“院子”的“院”吧,三家(老周、邓女士哥、朋友)合一的院子,和睦相处,接地气。

“三合院”是周长青夫妇饮食起居的地方,儿子周光维27岁和女朋友一起在成都工作去了。周长青对我说:

——我腿有毛病不太方便,她(邓书琼)给我当拐杖,尽量让我空着手走路,还得招呼我慢点。每天早上,她走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茶泡好,对我说要多喝茶。我出门,她把衣服拿出来说,今天穿这件好。我穿衣不讲究,她说那不行,这衣着不是你看的,是穿给我看的,穿给别人看的。我的朋友都知道,她是我的专职司机,贴身服务员,如影随形啊。有时,我都不好意思了。

老周停顿一下,眼里闪烁着幸福和微微的愧疚,他接着说:

——她对老人,对孩子都是尽心尽责!我们家朋友不少,来我们家了,都是她在跑前跑后忙乎。还亲自下厨,整出一桌美味佳肴,让我的朋友称赞羡慕不已。一位好友说,老周,再别叫肚子疼了啊!唉,我周长青的确曾经多灾多难呀。

老周再次停顿,眼里闪烁着幸福和深深的愧疚,他激动起来说:

——她是个完美的女人!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我的爱人书琼!

抒情了,一个腿有顽疾命运多舛的67岁老头儿!

我追问邓女士印象最深的事,她推了推眼镜吸了口气说:

——在我父亲病重的同时,老周的弟弟(家在枝江),也检查出癌症晚期,在同一年两个至亲至爱的人病危,那时我们一边照顾父亲,隔三差五去枝江看望老周的弟弟,把我们购买的虫草给他送去。那段时间我们就从宜都到枝江,枝江到宜都来回跑。

——2018年的一个冬天,我记得有一次半夜,雾很大,还下着大雨,老周的侄子给我们打电话说他爸好像不行了,让我们过去见他最后一面。得到消息后,我们迅速开车出发,因为下雨,雾很大,开车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一般情况下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现在想想,那时我和老周是怎么走过来的,人很疲惫,心很累,压力太大!

她身体颤抖一下,脸色紧张,摘下眼镜擦拭,仿佛那夜的场景又要袭来。大致的情形是,老周弟弟家经济条件不好,两口子又闹别扭,他不吃药了,想结束生命。老周取出给弟弟带来的虫草胶囊,强制给弟弟灌下去,说你要按时按量服药,我是你哥。虫草灌下去后,弟弟缓过气来了。当年老周每月花三四千块钱给弟弟买虫草胶囊送过去。

我说,那次你们又延缓了他生命几个月。邓说那是的。她下面的话,让我震惊不已,她说:

——我清楚的记得,他是2018年7月9号确诊,2019年4月5日4去世的。

邓女士转换话题说,这么多年来,老周对我的父亲,关怀备至,帮我的老父亲理发,剪指甲,倒尿壶,在我父亲腰摔伤的那段日子里,每个晚上都是老周陪同我父亲的。

“周长青艺术工作室”、“展览室”、“装裱室”在三合院,西安著名画家兼拜老周为徒学雕塑的董建杰先生,也在三合院开了“艺术工作室”。老周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是老周的徒弟。

邓女士对我说,您写写他们吧,平时我和老周也得亏他们帮忙和照护,他们是我们家庭的特殊成员。见我若有所思,她说:余老师辛苦您了!

限于篇幅,我写不出他们什么。徒弟廖喜焱、周克飞、邓春桥,是青年雕塑家,刘昱兰是青年女画家,除邓春桥继续留守在长青工作室外,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老周夫妇只要一声招呼,他们就会立即放下自己的手边的活儿,前来为师父师娘排忧解难。自幼跟师父学画又最迟跟师父学雕塑的师妹刘昱兰,在自己的文字中,表达了他们师兄妹的共同心声:跟着师父学做事,跟着师娘学做人。

老周夫妇的特殊家人们,我希望你们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周夫妇表示,在适当的时候,要推出徒弟们的作品专辑。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16)

张长青、邓书琼夫妇和儿子周光维(左)

说到儿子周光维,邓女士是那样的安详和满足,她说,光维很成人,有志气。他上了4年大学,又去当了2年兵,转业回来了,在成都工作,有了女朋友。我们想帮助他买房子,他说,要靠自己的能力挣钱去买房子,他说,要向爸爸学习,他说,爸爸一辈子太不容易了。老周说,有志气,爷俩一块奋斗吧。

邓女士还告诉我,她家原来还有一亩多地,忙不过来,就栽树了,免得地荒了长草。每天早晨,天蒙蒙亮,总有足够的新鲜的蔬菜瓜果,放在她家后门口,那是他们的哥嫂从自家菜园采摘的。

嗨!还有这等好事。我还能说什么呢?幸福之家,幸福满满。

邓女士,你把春天般的温暖送给了老周,送给了儿子,送给了亲戚,送给了朋友,送给了你接触的人,春天般的温暖也温暖着你,祝愿你青春常驻,心灵美永恒,温暖的人性感动着.....

六、启示和愿望

作为被社会宣传的榜样,周长青既是幸运的,也是忐忑的。幸运不必说了,忐忑的是,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去解析榜样的力量?

周长青腿有不可逆顽疾(8岁医疗事故造成的),是一个宣传的聚焦点,周长青是“身残志坚”的励志模范。这个身残志坚,暗含了一个前提:意志坚强,就能保护、保障自己的生存、发展的权利。

身体残障导致身心痛苦是必然的。身心的痛苦,会产生自轻自贱甚至自残倾向,自轻自贱甚至自残倾向,很容易让他们的身体权利被歧视,进而导致自身权利被侵害,而身体残障又恰恰阻碍了保护和保障自身权利能力的形成和巩固,所以国家要用法律的强制力,保护、保障残障人士的全部的法定权利不被歧视不被侵害。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17)

中年时的周长青

周长青生存、发展、自我价值的权利能够得到保护与保障,“身残志坚”不是必然条件,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他因对画画有兴趣所以热爱画画,因热爱而执着掌握了一技之长,因一技之长而自食其力,因自食其力而自立自强自尊起来,保护与保障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进而实现了自我价值。

如果他不身残,他保护、保障生存与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就会少了一份艰辛,就会少了许多时间成本,而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资源;他就可能进步更快、取得成就更多更高一些。这是认知常识吧。

能看到这些文字的读者们,我们批评社会对残障人士的歧视,批评戏文对残障人士的取乐、嘲讽和挖苦,这是对的。我们也要防止正面宣传他们的业绩时,突出他们残障人士的身体角色:残疾人、残疾人企业家、艺术家、雕塑家等等,宣传他们“身残而志坚而成功”,以身体的缺陷为基点去吸引关注,这同样涉嫌歧视残障人士。这是法律常识吧。

现在,周长青的专业资质等级被相关部门评定为——雕塑大家。国家级雕塑大家,大国工匠啊!我们能在雕塑大家前缀“残疾人”吗?

周长青“志坚”的内驱力,不是身残,而是兴趣。不是“志气”,而是本领——一技之长,而是他朴素表达的“我能自食其力”。

人的自觉行为,都有内驱力,因兴趣会产生并强化内驱力。因为兴趣,所以热爱,产生的心理的内驱力,就对所热爱之事与物注意力特别集中,就有执着心、坚韧性。就能对所热爱之事与物,激发出想象力,创造力,就有事业心、原创性。人的自觉行为,最有效率。

每个人都有兴趣点,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或物。有的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特殊技艺或者职业。有的就是一种业余爱好。周长青因兴趣爱好而成为职业和事业追求,取得了成功,就是个个案,缺乏或者没有可复制性。成功的要素千千万万,每每不同。

我们常说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喜欢,无论成败,心甘情愿。所以执着,所以创造,所以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好,就是成功了,名气的有无,倒是无所谓的。

在我看来,社会榜样周长青,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但凡有劳动能力的人士,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技在身人自强。

要自食其力,就得有自食其力的本事,这个本事就是一技之长。

有了一技之长就能自食其力。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这是个不言自明的生活常识。

一个人靠一技之长自食其力了,叫“自立”。“自立”的一技之长越强,“自立”就越强,“自立”越强,叫“自强”。“自强”的一技之长越强,就越不被欺凌、被屈辱、被冒犯,就能被认可,就越有尊严,叫“自尊”,对“自尊”的感觉,就是“自尊感”。

生存的伤痛,终归得靠自身的自愈能力才能治愈。一技在身,就是自愈能力的内功。

生存的美好,终归得靠自身的更生能力才能创造。一技在身,就是更生能力的内功。

要成为一个有尊严感的人,必须践行安身立命的生活哲学:

——一技在身人自强。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的出发点和归属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个细胞核是夫妻(独身主义者除外)。这个命题的社会意义,太多太大,我不赘言。

周长青夫妇都经历过不幸的婚姻家庭,结合到一块后,组成了新的家庭,幸福美满。周长青夫妇经营的婚姻、家庭,面对现实社会的家庭婚姻状况,有借鉴启发意义,他们践行的是:

——幸福的家庭不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幸福的可能。

这条凡人名言,很有正能量意义。

面对现实社会的家庭婚姻状况,周长青夫妇经营的婚姻、家庭,有借鉴启发意义,那条凡人名言,很有正能量意义。

齐家,是门传统和现实的很难的学问。邓书琼女士从不幸婚姻家庭中,走了出来,与老周一道经营好了“幸福之家”。邓女士居功至伟,是家庭的好领导。没有她,老周最多也就是个空有其名、没有家庭温暖的糟老头。老周,偷着乐吧。听领导的话,继续为幸福之家添砖加瓦啊。

国家级雕塑大家周长青先生有个愿望,他对我说: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18)

——余老师,说真的,我的雕塑艺术,还没有达到我心中想象的高度。我是有能力达到这个高度的,我还有不少艺术创作预案没有表达出来,没有实现。

我说,你现在社会交往有点多了,也是身不由己。你是个艺术家,雕塑大家。你要学会拒绝,要回到工作室,潜心艺术创作,非必要的社会活动要控制了。

老周说,我也是这么想的。过了这一阵,我要集中精力搞新的艺术创作了。

我问他的终极打算,他说:

——我手中有一些自己创作的唯一性雕塑作品,还有书画作品,还有我收藏的不少雕塑、书画作品,还有我徒弟、学生的作品,我还要创作一些唯一性的新作品。我要把这些好东西珍藏起来,搞个“周长青雕塑作品馆”,让更多的人,看到它,欣赏它。

我开玩笑说,那好呀。等你死了,就是“周长青雕塑精品纪念馆”了哈!也算是对后代的美育教育吧。

此刻,我想到他说过的一句话:

——地球能给我一个空间,让我的作品站在那里,就是我人生的最大快乐。

我相信,让国家雕塑大家周长青先生人生最大快乐的愿望,一定会梦想成真——“周长青雕塑作品馆”。

雕刻大师苏勇 艰难困苦许身雕塑(19)

后 记

我温和的叙述着,叙述我亲自见到问到并验证的事实,我不想把我有些冷气的杂文习惯,冒出来干扰我的心平气静。

我很感谢老周夫妇,能在我面前,坦露心声,有些还涉及到他们的隐私,并感谢他们同意我将一些从未在宣传中出面的材料,献给关注他们的善良的人们。

我还得感谢我传阅的几位朋友,我把文稿一节一节的传给他们,那其实也就是试探祈求。

我需要看他们反馈信息和我交流,他们都是一些诚实的有素养的人。

如果反馈得负面了,我会中断书写,或者继续敲出一个完整稿,留给自己看看,看是否能拯救自己的灵魂。

现在好了,我把最后一节《六 启示和愿望》传给了他们。

谢谢他们一节一节的陪伴我,完整的阅读并评判了,我心目中和文稿中的周长青先生邓书琼女士伉俪。

该做的事,我已经做了,该敲的字,我已经敲了。

这篇文稿的命运,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只是问心无愧而已。

2022年7月29日于宜都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