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室内,跃动的灯火映照出一张年轻美丽的面孔。
那橘黄色暖暖的火光,让躲在屏风后的男人看清楚了这个忧郁宁静的姑娘。
壁炉里火势正旺,也未能温暖姑娘的心窝,因为她即将面临的是人生中第一次无奈而痛苦的抉择——为一个素不相识的贵族绅士查尔斯生一个孩子,以还清她父亲所欠下的债务。
三晚欢愉,七年苦念
罗伊尔和“客户”查尔斯只有三晚时间:
第一晚,传统的保守观念让两人都有些不自在,罗伊尔甚至连胸衣都没脱,在完成之后低头默默离开。
第二晚,两人的行动渐渐放开,罗伊尔流下了说不清滋味的眼泪,这是欲望和心门被打开后的心动。
最后一晚,两个人彻底放开 达到了真正的灵与肉的和谐,情感与欲望如涛涛海水,汹涌不绝。
三晚之后,罗伊尔乘船离开,查尔斯送行,两人眼中都有着暧昧与痛苦的复杂情愫。
接下来的几个月,有专门的人来照料怀孕的罗伊尔的起居生活,分娩之后,女儿立马就被抱走了,虚弱不堪的罗伊尔甚至来不及看一眼孩子。
接生的女人说了一句:“都结束了。”
宣告了这场交易的完成,从此二人再无瓜葛。
接下来的七年,罗伊尔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女儿的思念和寻找,她不间断地写日记,打听消息,最后来到了一个庄园应聘家庭教师。
小姐名叫路易莎,脾气很差,已经先后有三位老师被逼走了,罗伊尔见到她的第一面,就被粗暴地骂:“滚开,女士。”
庄园的男主人回来了,正是七年前那个贵族——查尔斯,在他见到罗伊尔的刹那,眼神中闪现出极大的震惊,两人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懂了。
为了不让昏迷中的妻子在舆论中蒙羞,男人请求罗伊尔:“如果你对我残生的妻子尚有一丝怜悯,就请保守这个秘密。”
接下来的日子里,被伦理教条折磨的查尔斯一直想要解雇罗伊尔,从来不直视她,但从他飘忽不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个男人其实是一直在压抑对她的情愫。
经过几周的了解和交往,查尔斯的美国朋友,富豪约翰向罗伊尔表白 要把她带回美国,可是罗伊尔婉言谢绝了。
后来,查尔斯的美国朋友即将离开庄园,临上车前,他告诉男主罗伊尔拒绝了自己,很明显她心里已经有人了,就是不知道是哪个傻蛋。
这期间,查尔斯和罗伊尔一直极力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年来接受的教育和社会舆论不允许他们做出有违伦理的事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路易莎对学习不再抵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到了晚上,她们坐在炉火前开始交心,罗伊尔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死了,路易莎则回答,自己没有妈妈,因为爸爸的妻子不是她的亲生母亲,她也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
夜深了,女儿睡去,这时查尔斯来到炉火前和罗伊尔进行着对话,晃动的炉火、昏暗的房间,一如七年前的初见。
时间仿佛停滞了,周围安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和心跳声。
两人都在极力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感情,终于,看着对面近在咫尺的、那张自己日思夜想的脸,两个人慢慢靠近,这一次,他们彻底冲破了世俗伦理的禁忌。
尝过禁果的罗伊尔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她在大雪中兴奋地呼喊、旋转。
每一个女人的生命都不该被定义
在罗伊尔履行自己家庭教师职责的时候,有两处感人至深的细节:
第一处是露易莎因不愿学习,当着父亲的面大声辱骂罗伊尔是仆人时,罗伊尔气急,狠狠地将颜料泼在露易莎脸上,接着她也同样泼了自己一身颜料。
她恨这个不争气的女儿,是恨铁不成钢的恨,她将女儿抱到桌子上开始教育她,这也是她最想说的话:
“我不是仆人,我只是失去了自由,你长大后也会和我一样,因为你也是女子。
如果你结婚,你的任何东西都将是你丈夫的;如果你不结婚,所有的财产、权利都会向你关上大门……
但有一样是他们不能掌控的,那就是你的思想,所以我教你阅读、教你学习,我要你有自己的生活!”
另一处是罗伊尔拿着一张画着眼睛的画片让露易莎看图识字,露易莎说:“Eye.(眼睛。)”
罗伊尔纠正道:“NO,SEE.(不,是看见。)”
她希望女儿明白,人生存的意义不在于身体的完整,也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的财富,而在于利用感官感觉到事物,思考整个世界。
很快,庄园的老主人,也就是查尔斯的爸爸回来了。欢迎舞会过后,阅历丰富的老主人一眼就看出了罗伊尔和儿子不一般的关系。
第二天,他把罗伊尔单独叫来书房,神情严肃地质问她,是否正在勾引自己的儿子。
罗伊尔紧张极了,只能表面上故作镇定,谁知,老主人非但没有怪罪她,还显得非常欣慰和高兴。
过了这么多年,自己的儿子终于得到了真爱和幸福。他为二人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于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次数越来越多,完事之后,两人不愿分离,经常同床共枕到天明。
一次,半夜起床的女儿无意中窥见了这个秘密,看着依偎在彼此怀抱中甜蜜酣睡的二人,路易莎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惊。
一边是从小到大与自己相依为命,无比宠爱自己的父亲,一边是自己出生以来第一次让自己完全信任的老师兼好友,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现在最爱的两个人偷偷搞到一起的事实。
心烦意乱的女儿独自走在屋外小湖的冰面上,一个不留神便坠入了冰冷刺骨的湖水中。罗伊尔闻声,来不及多想,急忙跳水去救,才捡回了女儿的一条命。
看着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女儿,罗伊尔百感交集,内心暗暗发誓,再也不会离开女儿。
好景不长,庄园风云突变,查尔斯家破产了,偌大的庄园将被卖掉,一家人的栖身之所也要被银行收走。
这一切意味着查尔斯的妻子,目前庄园名义上的女主人,在得不到精心照料的情况下,会很快死去。
得知这一切,妻子的妹妹康妮似乎没有一点悲伤,一边悠闲自在地吃早饭,一边摇头晃脑地盘算,自己的姐姐死了,那么接替这个位置的人选非自己莫属了。
寒夜窗前,查尔斯坐在妻子床头,深情地抚摸着她的脸颊,但已成植物人十多年的妻子没有任何反应。
丈夫的内心处于激烈的斗争当中,最后,面对世俗的伦理道德,理性和情感占据了上风。
他走到炉火前,熄灭了所有炉火,然后打开窗户,刺骨的寒风瞬间袭来,他又走到妻子的床前,只剩最后一步,只需要拿走妻子身上的被子,一切就将完成。
但这个动作比想象的艰难得多,查尔斯一边做一边流泪,妻子只是默默地躺着,仿佛一尊雕塑没有任何回应。
完成这一切,难过的查尔斯跪在妻子的床边开始向上帝祈祷,让妻子往生。
次日,医生宣布了妻子的死亡,并解释道,冬天的夜里的确很冷,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得知消息的妹妹第一时间跑来,向查尔斯告白,但被拒绝了。
查尔斯的心中被罗伊尔填得满满当当,这回,他终于能名正言顺地跟罗伊尔在一起了。
这时,痊愈的路易莎也在罗伊尔的卧室里发现了她的日记,里面记录了罗伊尔对爱人和女儿的思念,以及罗伊尔年复一年从未间断写给自己的长信。
原来自己是一直被爱的,母亲从来没有抛弃自己,得知身世的路易莎跑到苏菲面前,质问罗伊尔当时为什么不要自己。
母女俩第一次坦诚相见,压抑在心中多年的委屈和愤懑倾泻而出:
“你为什么不要我?”
“我没有,我…把你卖了。”
“卖了多少钱?”
“500英镑。”
“那很多吗?”
“是一大笔钱。”
女儿渐渐向母亲走去,嘴角上扬,眼睛闪闪发光:
“我很高兴那是一大笔钱。”
母女俩相拥而泣,就这样,在皑皑白雪中,众人乘着马车离开了庄园,去寻找新的生活。
伦理与情欲的博弈,背后是人性的反思
现代医学伦理已经默认了家属可以决定长期昏迷且不可逆转的植物人的生死;对于没有意识,无法决定是否放弃治疗的绝症患者,依然是由家属决定。
不过,对亲人“痛下杀手”,哪怕符合法律,也有悖于人伦道德。自古以来,无论中外,这是一个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争论千年也回答不了的问题。
西方文化中有酒神和日神两大传统:
酒神狄俄尼索斯代表着感性,极端的个人享乐和对人的动物性的忠诚遵循;
日神阿波罗则象征光明和理性,用理智节制私欲,用压抑人内在动物天性的方式来张扬所谓的“人性”,或者说是崇高的“神性”。
这部由女神苏菲·玛索主演的电影《心火》,自上映以来备受好评,它讲述了一个有关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反叛精神和自我意识觉醒的动人故事。
女主角罗伊尔突破了长久以来束缚人的禁欲主义,打破了女性清规戒律的枷锁。
不仅西方,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对女性的“幻想”定义——完美的外表,纯洁的品行,作为“房中的天使”,她们被剥夺了自由,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不能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而是要把全部的青春奉献给丈夫和后代。
尤其重要的一点是,真正的好女人是不应该与“性”联系到一起的。
对情与爱的渴望和追求,只会被社会当做放荡、低贱的标志加以控诉。
《心火》的可贵之处在于,罗伊尔在完成合同,将孩子交给查理之后,并没有停止寻找。而且,每一年都要给孩子写贺卡。
拥有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罗伊尔,在男人中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在罗伊尔成为露易莎的家庭教师的时候,查理的朋友约翰——有很多钱的新兴农场主,那个大时代飞速崛起的一批新贵——向她表白,但她拒绝了,为了她的孩子和她的爱情。
约翰也在与查尔斯的谈话中,解释了自己为何钟情于罗伊尔:
“她(罗伊尔)有傲骨,从不气馁,而且很可爱,我以娶她为荣。”
相较于文学传统偏爱的“日久生情”,《心火》的故事无疑是大胆和禁忌的,两人的开始并非“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是在有了肌肤之亲后,才有了心灵的相互吸引,最终达到了灵肉交融的和谐境界。
罗伊尔的所作所为,突破了中世纪以来束缚人们的“禁欲主义”,高度赞扬了人性,这比单纯地颂扬爱情更加深刻。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爱没有性的爱情是不现实的,也是违反人性的。
追求幸福,不要耻于正视自己的欲望,人首先是动物性,而后才是人性,感性的迸发与理性的掌控,二者缺一,便无法达到一种美妙的平衡。
END.
欢迎关注@井井有聊,品味古今人生百态,感悟生活智慧~
,